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384年三月,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病逝,当时只有46岁。
朱元璋知道这件事后,怀疑是给李文忠看病的医生华中暗中下毒所致,于是就下旨削去华中的爵位,然后把他的家属都驱逐到建昌卫居住,其他给李文忠看过病的医生及其家人也都被处决。
朱元璋的举动似乎在向世人表明:他十分在乎李文忠,如果有人伤害了李文忠,他一定会追查到底,绝不轻饶!
事实的确如此吗?朱元璋和李文忠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在李文忠病逝之前,朱元璋差点儿下旨把李文忠杀掉,还是在马皇后的劝说下,朱元璋才赦免了李文忠的死罪,但是却免去他的官职,将他幽居在家,不准他再过问朝廷的事。
一、直谏
李文忠惹恼朱元璋的原因很简单:直谏。
1380年,因为丞相胡惟庸一案,被株连处死的大臣及家属多达数万人。一时,朝廷中人人自危,生怕一不小心朱元璋的怒火就蔓延到自己身上。
李文忠从十几岁起就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立下战功无数,他既是朱元璋的亲人,也是值得朱元璋信任的重臣。看到朝廷现状,李文忠十分担心,生怕朱元璋会因此而失去民心。
为了保障朱家江山永固,李文忠大胆上书,劝谏朱元璋应该慎重处理政务,尤其不要过于滥杀无辜。
李文忠第一次上书,朱元璋无动于衷;
李文忠第二次上书,朱元璋还是没理他。
一心为国的李文忠并不是不了解朱元璋的行事为人,两次上书都没被采纳,显然是朱元璋十分不赞同李文忠的看法,但是李文忠心系国事,不吐不快,于是他冒死第三次上书劝谏。
这一次,李文忠彻底把朱元璋惹火了。
二、惹恼朱元璋的后果
看到李文忠第三次呈上的奏章后,朱元璋气得当面大骂李文忠:“你小子胆大包天,奏章里纯粹是胡言乱语!那些人都是叛逆,我处决他们与你何干?”
面对朱元璋的责骂,李文忠并没有害怕,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十分诚挚地问道:“陛下现在杀尽功臣良将,将来一旦国有危难,又有谁来为国效力呢?”
李文忠的话显然非常中肯,朱元璋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现在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自己苦心培养的太子朱标虽然能干却宅心仁厚,功臣良将的确都立有大功,但是朱元璋担心将来朱标不能驾驭他们,所以他希望在把权柄传递给朱标之前替他清除那些潜在隐患。
李文忠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可是朱元璋的想法却不能如此直白地告知对方。在李文忠的言辞铿锵面前,朱元璋难免恼羞成怒,于是他恼怒之余直接下令,让武士们将李文忠收监入狱等候处决。
三、马皇后
李文忠即将被处决,可是此时朝中已经再没有人敢出面为他求情了。大臣们自保尚且不及,又哪里顾得上朱元璋的亲外甥呢?
盛怒之下的朱元璋只有马皇后能够劝解。听说朱元璋又要处决李文忠后,马皇后不由悄然落泪,她对朱元璋说道:“陛下一大家子亲戚现在只剩下李文忠了,难道陛下就不能饶过他吗?他可是你的外甥啊!”
马皇后的一番话让朱元璋不由凄然心动,于是他赦免了李文忠,但是却免去了他的官职,让他在家幽居。
李文忠的忠诚无可置疑,但是他的忠诚并不像其他武将的“愚忠”,他的忠诚里总是带有更多理智、宽容对待人和事的成分,这和朱元璋的蛮横、武断就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有时候两个人就难免发生冲突。
晚年的朱元璋却不能容忍臣子和自己发生这样的冲突,即使这个人是自己的亲外甥,他也一定要这个人受到惩罚。
结局
李文忠驰骋疆场几十年,他虽然不喜欢无情的杀戮,但是却习惯那跃马奔腾的自由,一旦被幽禁在家,他十分不适应,再加上心情郁闷,不久他就生病了。
此时,朱元璋表现出舅舅的关心,他不仅亲自去探视李文忠,还派淮安侯华中前去调配李文忠的医药。
在华中的悉心照料下,李文忠的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倒越来越重。几个月后,李文忠病重去世。
对于李文忠的去世,朱元璋表现得十分恼怒,他不仅削去华中的爵位,还发配其家属到边远地区,处决了其他牵涉其中的医生,手段仍然是李文忠十分不喜欢的毒辣无情,其表现看起来更像是欲盖弥彰。
如果李文忠能在泉下和刘伯温相逢,或许会听到刘伯温对他说:“想当年我生病了,给我治病的御医也正是你舅舅派来的。咱俩的结局有点儿像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1 0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