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代刺史制度的设立与职能演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4:38:00 来源:戏说三国

汉代刺史制度的设立与职能演变

刺史制度起源于汉代武帝时期,是武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与加强中央集权强化而设立的。刺史的主要职能是监察职能,而监察对象是地方上的州郡长官,是维护皇权的一种有效手段。监察制度早在战国便有雏形,秦朝始皇帝派遣御史监督州郡已有前例,《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秦官,掌监郡”。

但是由于秦代监御史过高权力了统兵、监郡、开渠、甚至治狱等特权,由此限制了地方长官的治理导致地方百姓积怨良久。因而武帝时期在此基础上吸取秦的教训设立州刺史,自此以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开始走向一个新的程度。

汉代刺史制度无论是在西汉还是东汉时期,都是为了保障皇权,维护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在汉代最初的刺史一职中,刺史仅仅负责监察地方州郡长官,因为在汉代刺史之前,地方太守直接受皇帝领导,是皇帝对地方掌控最重要的官职。

地方的安危直接影响到中央的统治地位,因而在《后汉书》中就记载汉宣帝曾言:“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乎!”刺史最初只是为了辅佐地方太守并且监督其有无违法的行为,而到了西汉末年,东汉末年,地方太守权力反而不如地方刺史,通过探究东汉时期刺史职能演变,我们可以探究刺史伴随政权的改变并对政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汉代刺史制度的设立与职能演变

汉代刺史的起源以及职能作用

1.汉代刺史制度的渊源以及设立的背景

上文提到,刺史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秦代,《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其中的守,尉,监分别就是郡守,太尉和郡监。秦代郡监权力很大上文也曾提及,正是因为郡监的擅权,使得郡守权力分散,在很多方面政令无法有效通畅地运行,因而在陈胜吴广起义时,很多地方响应。

西汉初期,汉高祖皇帝刘邦在位期间,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百姓迫切需要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上,汉朝对内需要解决异姓诸侯王的威胁,对外则需要应对匈奴的骚扰,因而对于地方的发展和同姓诸侯王国的发展,汉中央政府决定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少地方政府对于民众百姓的生活干预,因而,在整体上仍旧遵循秦制的汉初,并未设立郡监。

但是随着汉代经济的逐渐恢复,异姓诸侯王的消灭,同姓诸侯王国对于中央集权的威胁,汉代中央朝廷逐渐意识到地方对于中央集权的重要性,因而开始恢复郡监制度,同时也是为了推动同姓诸侯王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以及保障“黄老政治”的继续发展。

但是在文景之际,郡监对于地方的监管并不到位,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失职行为,朝廷的很多旨意并未按照预期有效的实行,针对这种现象,朝廷分别派遣御史和丞相史出使地方负责监察郡监工作。

《汉旧仪·补遗卷上》记载:“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察辞诏讼,凡九条。监者两岁左右,常以中月奏事也。”同样的在《通典·三十二》中也记载:“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代刺史制度的设立与职能演变

因而我们可以看出高祖以后郡监制度逐渐恢复。但是郡监失职就派遣御史,御史失职就派遣丞相史的做法会造成职能的重叠,从而加剧政事的快速解决,以及相互间推诿的局面,因而郡监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2.汉代刺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产生的作用

由于文景之际,御史,郡监,丞相之间的职能重叠,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等到汉武帝时期,地方监察制度的改革便提上了日程。武帝时期,百姓人口已经走向新的高峰,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史记·平准书》记载武帝时期:“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能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武帝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了西汉时期的巅峰,为了保障对外匈奴战争能够有效地进行,汉武帝便开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改革,西汉历代皇帝的休养生息为武帝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因而在元封元年,废除了御史监察地方的职能。《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奏诏条察州。”武帝设立刺史,指定“六条”来作为刺史进行检察职能的标准,在这“六条”以外的一概不理。

汉代刺史制度的设立与职能演变

在这“六条”中只有第一条针对地方豪强其余五条都是针对俸禄“两千石”的地方太守官员。因而针对“六条”的颁布我们可以看到刺史最初的职能便是监管地方官员工作。而这样的好处就是防止地方和王国的太守不听从中央号令,也避免了秦朝郡监权力过大而干扰地方。

武帝设立的刺史俸禄“六百石”远低于“两千石”的地方长官,但是刺史位卑权重,直接监管郡国守相。监察和行政权力的分离,成功地保障了中央和地方实力的稳定,因而也被历代王朝所继承。

昭宣之治,刺史制度进一步发展,在维护皇权,稳固吏治,保障民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昭宣中兴的发展离不开刺史制度对其的推动。

东汉以后刺史职能的发展演变

1.东汉刺史制度的恢复

在东汉恢复刺史制度之前,西汉末年的刺史制度开始走向了异化,由于西汉末年皇帝多年幼,外戚专权时有发生,地方的豪强大族开始不断要求提高自己的权益,在这一背景下,刺史制度从原来的监察州郡太守逐渐扩大到拥有一定人才选拔权,可以向中央政府推荐人才。

汉代刺史制度的设立与职能演变

《汉书·朱博传》记载:“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乘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者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职重大。”随着权力的扩大,刺史有了自己的固定治所,有了自己的属官,刺史开始与地方长官争夺地方治理的权力。

等到了王莽新政时期,由于王莽篡权以及一系列偏向豪强的政策使得大量起义不断爆发,为了维护新政权的稳固,王莽将地方刺史权力扩大,原本的监察职能不在,转而将领兵和行政职能统为一体。

等到东汉时期,为了加快实现地方剩余势力割据局面的结束,东汉光武帝任命心腹将领担任地方刺史,掌兵与行政权力统一,方便对割据势力进行围剿,或者任命割据势力头目为地方长官,实现和平统一。

受到战时政策的影响,光武帝不断扩大地方刺史的权力,来保障地方稳定。这一时期,原本刺史职能极大增强,被冠以州牧之名。东汉时期,州牧不仅是行政掌兵的职权,还拥有固定的治所以及下属的官员,同时拥有刺史原本监察职能。因而王莽时期刺史权力在东汉光武帝时期得到了恢复。

汉代刺史制度的设立与职能演变

但是,随着东汉国家的统一,国家政权趋于稳定,原本用于割据战争需要的政策开始被逐渐废除,光武帝废除了原本州牧制度。《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遂罢州牧,复置刺史。”原本的州牧恢复为刺史,仍旧监管地方长官的表现。

明、章、和之际,因为中央政府的势弱,边境不断受到少数民族的骚扰,因而开始赋予部分地方刺史权力,来保障边境地区的安全。

因而在历代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对抗中,刺史并非是通过同中央对抗从而获得的权力,而是中央将权力交给刺史。在三国中我们也能常常看到刘备领徐州牧,荆州牧,袁绍领冀州牧等等,这些汉末人物都是受封刺史,掌兵权行政于一身。

2.东汉时期刺史制度的分析

很多制度的存在有着历史必然的需要,事物都包含两面性,一个好的制度也会有不利的方面,很多时候某些制度的选择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东汉时期刺史制度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刺史制度积极方面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保障地方稳定,加强皇权。东汉历代皇帝都注重对地方官员的监察,监察范围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西汉时期。

汉代刺史制度的设立与职能演变

东汉时期,赋予地方刺史行政职能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在东汉初期稳固了东汉政权的执政基础,在应对灾难时,州郡长官无法决策时,刺史可以代替进行决策,以此保障地方稳定,刺史的存在是帮助地方州郡长官统筹全局,并且针对问题及时提出意见。而东汉时期刺史举荐制度,刺史严格监察新任官员,考察品行,筛选出高素质官员,不断为中央朝廷提供人才,巩固政权稳定。

但是刺史制度同样出现消极问题,如同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相互争权,刺史作为地方监察常常会被卷入权力纷争之中,导致监察职能逐渐丧失,而东汉刺史的带兵权,同样成为地方危害,中央难以实际控制,地方权力实则掌握在刺史手上。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使得刺史获得兵权,各地刺史纷纷招兵买马,东汉政权实质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汉末三国争霸除了外戚宦官专权争斗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地方刺史行政经济军事权力的过分集中导致的。

汉代刺史制度的设立与职能演变

三.结语

刺史制度的演变发展贯穿了两汉政权的始终,从武帝时期的“六条问事”到东汉末年刺史权力的集中,每次的不断变化都是政权的需要,但同时也对政权产生深远的影响。东汉末期,刺史权力的尾大不掉,导致中央朝廷势弱,地方割据,阶级矛盾激化。

东汉末年政权赋予刺史兵权希望以此平叛,却反而亲手葬送了自己,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监察权如果不得到有效监管就会导致监察的变质,只有正确处理好监察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才能保障中央和地方的稳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5 0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刺史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制度
...了一个伏笔。第二件事,则是汉武帝正式下令,开始执行刺史制度。相比之下,卫青的死,似乎要比刺史制度的推行,更加有名。但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卫青的死,影响力其实远不如后者。
2023-07-05 21:52:00
...魏晋时期,州地方军务由相关武职将军负责,一般是地方刺史兼任。将军和其幕僚共同组成的衙门就叫“府”。唐代时期,中央政府在首都和某些特殊地方设立府级单位,如京兆府,河南府,对其负
2023-02-03 11:19:00
古代官职刺史的职责演变与现代官职的对应
因为刺史这个官职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职责,所以直接拿来和现代的官职去对应就显得有失偏颇,我们需要先简单梳理一下其发展脉络。(一)汉代刺史首先,所谓“刺史”之刺,有着刺探、侦探之意
2023-10-04 13:59:00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度:刘焉的建议与州牧的崛起
...际运行情况,但是为了防止他们权柄过大,这些被称为“刺史”的流动巡查员,往往位轻而权重,任职时间也不长,因此一开始的时候,刺史的作用非常不错。但是俗话说得好,靠近心脏的地方,更
2023-09-04 12:17:00
...前106年),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监督郡国。“六条”对刺史监察的范围和权限进行了较为详明的规定,为后世王朝约
2024-04-12 03:33:00
汉武帝刘彻强化皇权的策略与措施
...臣。这样一来,刘彻就把众朝臣操控在了手中。四、设置刺史,巡察州郡。为了更好地监管地方,刘彻废止了前朝的监御史,改设十三州刺史。这十三州刺史分别是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
2023-11-20 07:42:00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做了哪些改革?
...后收获丰硕的政治果实。 与此同时,汉武帝还在郡县实施刺史制度,设置监察官员考核地方吏治。这进一步监督地方权力,确保中央政令贯彻执行。汉武帝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刺史,直接对地方
2024-01-07 18:18:00
北朝时期州军府制度从“依军号定品”到“依州定品”的变革
...因此州府的权利高度集中,在《三国志·魏书》中便有“刺史兴兵,摇动天下”之说。在一定的程度上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所施行的州制是导致这一时期长期割据分裂的重要原因。自魏晋以来由于战
2022-12-31 22:18:00
“钦差”一职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历史上第一个钦差大臣是谁?
...及诸侯王权力的削弱,为了更好地管理地方汉武帝设置了刺史这一职位,来巡查管理地方行政。到了东汉时期,刺史更是变成了地方的行政长官,拥有了极大的权力。▲曾经出任过刺史的权臣董卓汉
2023-01-28 13: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