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本报讯清明前夕,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带着课题组伙伴再次来到吕梁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为40多位无名烈士扫墓。
他们与这群烈士的缘分起于2023年初。彼时,文少卿课题组通过DNA鉴定、颅面部复原等手段,复原了这些无名烈士的容颜,并成功为其中一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一年过去,文少卿始终记挂着这群烈士。他时常想,如何让更多烈士家属了解他们所建设的国家英烈DNA数据库?如何带更多的无名烈士回家?文少卿告诉本报记者,“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希望更多家属前来与烈士DNA进行比对,帮助烈士早日‘回家’。”
根据退役军人事务部2021年4月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全国已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96万名。也就是说,超过90%的烈士都是无名烈士。
据悉,国家英烈DNA数据库有两个支库,分别是疑似烈士DNA数据库和疑似亲属DNA数据库。这几年,国家英烈DNA数据库进行了扩充,截至目前疑似烈士DNA数据库的样本共有1100多例,涉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样本。
“现在的问题是寻亲家属实际样本只有70多个。”这让文少卿一直觉得非常可惜,理论上,寻亲家属应是远多于烈士的,“所以在清明节这个时间节点,有必要让更多的家属看到国家英烈DNA数据库的存在。”
据文少卿介绍,国家英烈DNA数据库建立的意义,不仅可以通过DNA比对和面膜复员技术,获得每位烈士的名字和外貌,而且可以通过科技考古的手段,还原烈士们经历的抗战历史。
“我们都达成了研究目标,但在寻亲方面收效甚微,还需要长期的坚持。”如今,文少卿最大的愿望就是寻亲的烈士亲属能够主动联系他们或退役军人事务部,之后烈士亲属便可以通过口腔拭子采集DNA与国家英烈DNA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动态对比,一旦对比成功,团队将会第一时间联系家属,帮助更多烈士“回家”。
本报记者 贾晓雯 黄云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