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消费日报
本报讯 (记者 许永军 □ 单永才)7月上旬,记者前往安徽固镇县仲兴镇赵桥村探访秸秆绿色循环利用情况,在该村党支部书记赵海军的陪同下,来到养牛大户赵海峰家的养牛场,只见20多头膘肥体壮的黄牛在牛槽内悠闲地咀嚼着吃剩下的麦秸秆。就在记者和赵海峰正在攀谈的时候,一辆小货车开到了养牛场,经过和赵海峰商量后,一次买了3头肉牛。赵海峰说,这是今年第一批出栏的肉牛,一批可以出栏10头左右,尽管时下行情不好,每头牛平均也能净赚3千元左右。
赵桥村世代以种植小麦、玉米、黄豆等农作物为主,全村共有5500亩土地,每年产生可利用的小麦、玉米等秸秆2700多吨。该村村民一直就有利用秸秆养牛的传统,由于不懂技术等诸多原因,再加上数量不大,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没有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始终困扰着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小黄牛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村两委紧紧围绕仲兴镇党委政府“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布局,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想方设法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经过多方调研和走访,决定针对本村秸秆资源丰富和村民有传统养牛习惯的优势,鼓励群众发展小黄牛生产,把肉牛产业慢慢做起来,做成兴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现在看来养牛是选对路子了,自从养肉牛以来,我家每年的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刚开始村干部动员我养牛的时候,我还畏手畏脚不敢干。最后村干部带着我们去学习专业的养牛技术,又帮助我们建牛棚,协调贷款买种牛等,在村里全方位的帮助支持下,我从5头牛种牛开始养起,在我的精心饲养下,牛的数量一下子增加到了目前的20多头。”养牛大户赵海峰这样说道。
赵海军介绍说:“近年来,村两委为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稳步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优质高效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我们村是以种植为主的村,庄稼秸秆全都是肉牛养殖的优质饲料,还有村民自古就养牛耕田,掌握了一定的饲养技术。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利用饲料资源丰富,村民懂常规养殖技术的优势,发展肉牛生产。在扶持村民发展肉牛养殖的过程中,村两委专门请来专家对养殖户进行专业培训,还主动联系镇里和县里的相关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指导。商品牛出栏时,本地和外地的屠宰户,因为了解我们村牛肉的品质,都主动上门购买,可以说供不应求。目前,全村已发展肉牛养殖大户4户,带动30多名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一业兴起多业兴旺。赵桥村养牛主要采用的是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秸秆喂牛产出的牛粪经过发酵等一系列处理后变成农家肥,农家肥可以促进庄稼的生长,这样的循环利用,既降低了农民种田购买化肥的成本,又几乎杜绝了环境污染。由于农家肥充足,种田成本低,农家肥又特别适合种红薯和瓜果蔬菜等的底肥,部分群众看到了利用农家肥种植有机红薯、蔬菜瓜果的商机,立即流转土地干起了红薯和瓜果蔬菜种植。今年该村栽种红薯等瓜果蔬菜120亩,利用秸秆养牛不仅成为了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而且带动了全村种植业大发展,全村家家户户都有自种自吃的小菜园,基本满足了果蔬自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31 14: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