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这个“种子”专项用“一把钥匙开两把锁”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0-24 07: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本报记者 冯丽妃

10月中旬的一个周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一间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中国科学院布局的“生态系统恢复与碳中和国际大科学计划(Global-ERCaN)培育专项”(以下简称Global-ERCaN培育专项)首次学术会议在这里举行,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机构和国内外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同行共同提升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学术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促进全球生态系统恢复,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说。

Global-ERCaN培育专项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和欧洲碳集成观测系统(ICOS)主席Werner Kutsch共同倡导发起,今年1月获得中国科学院支持。于贵瑞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生态系统恢复与碳中和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都与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他希望大科学专项带动的国际合作能够成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钥匙”。

填补国际空白

当前,全球25%的陆地生态系统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5%,至少威胁全球32亿人的生计。同时,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国际共识。

然而,目前尚无针对生态恢复和碳中和的国际科学计划。全球相关研究基础薄弱,存在许多科学问题与管理瓶颈。

Global-ERCaN培育专项的目标就是填补这个国际空白。

过去30多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经过中国科学院几代科学家的建设,已经形成涵盖农田、森林、草地、荒漠、海洋、城市等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核心网络,在生态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中国通量网(ChinaFLUX)观测研究站点也从2002年的6个增加到目前的79个,观测样地涵盖了中国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为评估中国生态系统恢复进程和碳汇能力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资料。

“无论是CERN,还是ChinaFLUX,都保持着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是国际长期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和全球通量网的核心网络与重要合作伙伴,可以为开展更大范围的国际科学计划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张亚平说。

于贵瑞认为,生态系统恢复与碳中和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都与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破坏与资源过度利用有关。但全球的研究现状是,生态系统恢复和碳中和研究领域“各自为营”,并未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如,碳中和已成为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抓手,但究竟如何实现碳中和?除了减排,必须找到一种发展模式。”他说,一个办法是通过基于自然的替代性解决方案,为气候问题找到环境路径,把人为碳排放活动纳入地球系统中,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碳循环调控。

于贵瑞表示,如此一来,就可以在应对上述挑战的同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碳减排与人类生计三者相关联,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干预并不简单

过去200年,全球因森林砍伐、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损失了约2350亿吨的碳汇。当下,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仍在释放大量的碳。如何在排放和消除之间达到平衡,把人类释放的碳带回自然系统?

“这样的恢复性干预措施实际上并不简单,现在仍然有很多地方缺乏科学支撑。”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研究科学家、“全球碳计划”组织负责人Pep Canadell说。

他表示,当前采用一项潜在的干预措施,理由可能是控制碳排放、增加物种多样性或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中的某一个方面。但事实上,必须谨慎权衡其利弊——比如,对森林结构在生物多样性价值和气候变化价值方面的权衡,从而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使其不只适应当前的气候,还有未来的气候模式。

“我们从一开始就必须权衡各种因素,选择正确的干预物种、地点、技能和方法,否则最终结果会大不相同。”Canadell说,在Global-ERCaN培育专项的背景下,全球需要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框架以制订更有弹性和可持续的恢复计划。

Kutsch表示,在一个多边世界中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最关键的是分享科学数据。“共享意味着信任,有了信任才可以合作,进而在全球范围内以共同的标准工作,分享理解复杂性的方法,基于科学的决策共同解决问题。”Kutsch说。

以ICOS为例,该系统汇聚了欧洲16个国家大气、生态和海洋系统的观测数据,形成了一系列标准化的数据测量、处理和分享办法。Kutsch表示,数据共享不会减少成功的机会,反而会让好的论文和数据成倍增加。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科学家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从而提出更多见解,最终更好地解决问题。

据悉,Global-ERCaN培育专项目前已吸引了11个国家不同领域的数十名科学家参与,他们将共同推动这场基于开放科学的国际合作研究。

一粒“种子”推动两种合作

当前,生态恢复的视角正在发生变化,从基于工程的人工修复转向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然而,如何把生态系统恢复与二氧化碳减排联系起来?相关研究依然缺乏。

项目协调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牛书丽向《中国科学报》介绍,针对这一现状,目前国际团队已经分为4个议题推进相关研究,比如在全球选取退化生态系统站点、搭建典型生态系统恢复的动态数据库、对全球生态系统恢复进程中的关键生态系统功能进行评价、分析生态系统恢复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机理,以建立完善的科学理论和成熟的管理技术体系。

于贵瑞的心中藏着一张蓝图:经过3年的发展,Global-ERCaN的“种子”专项能够建立一个动态的全球平台,构建精准的碳汇计量体系,量化评估生态恢复的固碳效益,为下一步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实施提供基础科学框架。

“我们有成熟的基础设施体系、良好的国际合作经验,已经培育出一支国际化的青年人才队伍,加上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我相信那一天不会太遥远。”于贵瑞说。

在他看来,今天中国科学院播下的这颗国际科学计划的“种子”,必将推进科学之外的国际合作。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务实。我们将用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继续推进Global-ERCaN培育专项,为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于贵瑞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航集团还大力开展干部和人才交流培训、扶贫(帮扶)专项招聘以及各类教育帮扶项目。除了产业帮扶、消费帮扶,中航集团力促苏尼特右旗人才振兴,为当地发展种下人才“金种子”。2019
2023-08-03 07:28:00
国际顶刊认证!中国抗衰老研究重大突破:千年古方如何科学延寿?
...”,重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国家“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已瞄准三大前沿方向:精准干预时间窗:通过AI建模确定抗衰老最佳介入时机,如40岁前启动骨骼抗衰、50岁强化心血管保护;个
2025-02-18 17:10:00
让科研成果成为致富“金钥匙”
...三年,要完成示范推广9个十字花科蔬菜新品种,形成9套种子制(繁)技术,生产合格种子1吨,制定1套蔬菜种子育苗技术规范,申请发明专利2项,开发1个蔬菜干制品的科研攻关任务。同时
2023-08-01 01:38:00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 | 合肥科创生态何以“育林成景”?
...才培养基地输送了近百名算法工程师,地方政府“AI产业专项扶持计划”从研发补贴到场景落地全流程护航,让“安徽智造”持续在国际AI赛道上领跑。未来布局:抢占新赛道培育“产业森林”
2025-10-19 21:27:00
“土壤与人类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发布菊花有机种植体系
...护迫在眉睫。2016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85亿元,重点支持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应用试点等工作,使得部分区域土壤污
2025-04-03 19:51:00
高水平科技守护高品质生态
...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推进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部署,加快制定重点专项管理工作方案、管理实施细则,以及2024年度项目指南编制工作方案,做好重点专项承接工作,确保“接得
2024-04-02 03:42:00
做好中西部地区科技金融大文章
...再保险分险机制。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科技保险专项资金,对参保企业进行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并对有突出贡献的保险机构进行奖励。四是建立科技金融统计监测制度,强化考核奖补措施
2024-05-14 02:21:00
“洋种子”种成“金果子” 变身撬动乡村发展“金钥匙”
...,更撬动乡村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科学种植 “洋种子”变“金果子”“第一批小番茄是3月份种下的,6月底已经开始采摘了,种植的番茄有蜜思提拉、清甜2号、梦想迷恋三个品种。”基
2025-09-13 03:24:00
赛灵药业加快创新前行步伐
...新驱动发展,让赛灵药业入列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金种子”企业和百户重点培育企业、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云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跻身云南省非公企业创新能力10强,成为云南省生
2024-05-07 00:5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费用究竟啥时候能退,田先生希望得到明确回复。近日,市民田先生向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反映称,为报考中医专长的执业资质证
2025-10-30 07:10:00
10月29日省招考中心发布消息,我省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所有报考点均需网上确认,时间为10月30日至11月5日
2025-10-30 07:24:00
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10月29日,由致公党南京市委会主办的“百年致公·侨海同心——庆祝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暨致公党南京市委会历程展”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开幕
2025-10-30 07:57:00
南京新增12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累计培育459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九南报网讯(记者徐宁)根据工信部统一部署
2025-10-30 07:57:00
南报网讯(记者何洁通讯员张天意)10月28日,2025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大气科学学术专场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启幕
2025-10-30 07:57:00
中韩创新产业技术合作对接会举办十三个韩国优质科创项目来宁路演南报网讯(记者张安琪)10月28日,“智汇中韩、健启未来”——2025中韩创新产业技术合作对接会在南京举办
2025-10-30 07:57:00
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10月28日,“南京方志大讲堂”走进建邺区江心洲街道,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高,南京史志学者
2025-10-30 07:57:00
为国人“豆”志昂扬 “大豆院士”步履不停
盖钧镒与学生交流。 学校供图盖钧镒展示大豆植株。学校供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实习生杨久久这种大豆异黄酮含量高
2025-10-30 07:57:00
萍乡家长注意!RSV全年“无休”,0-1岁宝宝预防要趁早
10月26日,萍乡市RSV预防科普活动在安源区妇幼保健院举行。此次科普活动聚焦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防控,为当地0-1岁婴幼儿家庭提供专业预防服务
2025-10-29 14:50:00
写好字,更立人:简小知写字课守护孩子的健康未来
当下,脊柱侧弯与肥胖、近视并列,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总数已突破500万
2025-10-29 15:01:00
贾平凹新作《消息》在地坛发布:90多个短篇勾勒当代“山居图”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秋阳正好,地坛公园方泽轩文博中心10月26日迎来一场文学盛会:“百草奋兴 群生消息”——贾平凹最新长篇笔记体小说《消息》新书发布会在此举行
2025-10-29 15:04:00
10月29日,在2025中国品牌论坛开幕式上,《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同步启动全国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5-10-29 15:19:00
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指导,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不良资产处置及风险防控高峰论坛将于2025年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
2025-10-29 15:46:00
温柔与坚韧并存,女性驾驶员展现独特风采
在城市的脉络中穿梭,她们是晨曦中的温柔力量,夜幕下的坚韧守护。每一个站点,都是她们无声的誓言,承载着无数归途的期盼。她们用微笑迎接晨光
2025-10-29 15:46:00
在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的卷包车间,张海涛的名字总是与一声亲切的“老大哥”相伴。这一称呼,不仅源于他资历深厚,更因为他精湛的技艺和勤勉敬业的工作态度
2025-10-29 15: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