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个家庭里,父亲的品德行为往往会给孩子们带来深刻影响。杨宗新育有两儿一女,在儿女眼中,父亲独立、能干、聪慧、博学、精力充沛,一直是他们成长的引路人,他们尊重父亲也爱父亲。
爱科学发明
见到杨宗新,是在小雪前一天。在清徐杨房村水塔老陈醋公司一间温暖的办公室,77岁的他穿着一件黑色衬衫,正在聚精会神伏案写东西。桌上和身后的书柜堆满了书籍。他很健谈,思路也非常活跃,不像古稀老人。
杨宗新只上过小学五年级,至今还是“农民”身份,但他的经历却表现不俗。他爱科学,搞过“四大发明”:捕鼠筒、多功能果树修剪锯、育蜂王筐和治痢疾汤。这些发明简单实用,造福百姓,为此获得省科协颁发的太原市唯一“科技传播工作先进个人”荣誉。他的小发明不只于此,还有红薯出苗测温术等。他观察事物仔细,善于思考创新,渐渐由田间地头的技术员走向社会,成为县政协委员,琢磨的问题也更为广阔。他曾下笔近3000字写下《我县农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十个切入点所在》为县政府建言献策。
擅写作美术
他身份多样。还是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出过《三晋历史名人剪纸集》《三国演义剪纸艺术集》等四本剪纸集,有些作品还被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等收藏。他还是清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西民居砖雕代表性传承人,是清华大学、山西大学、天津大学等各大院校选修课任课教师,是多家公司的顾问和艺术总监。他的《清徐食醋》《山西面食大全》等文字作品及个人专集《没无不非》都清晰留下他思想的痕迹。
自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清徐杨房村后,他依然不得闲。杨房村是个有历史感的村子,可惜一直未见系统记录,如今写村志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肩上。有别于有些方志一笔带过的写法,他尽量做到内容全面、扎实、严谨。他说,趁现在精力尚好,抓紧时间写,毕竟年纪不饶人。所以,现在的生活有些不规律,经常夜深人静时,起床爬格子写作,白天拉窗帘睡觉,厚厚的稿纸本已用完十几本。
陪儿女成长
父亲是孩子成长中的好榜样。在家里,杨宗新的“身教”远比“说教”更重要。大儿子杨雨雷少时调皮捣蛋,作为家长,杨宗新没有过多责怪,而是从其兴趣出发,积极引导,助儿子走上了一条艺术之路。现在大儿子也成了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葫芦烫画成了拿手好戏,并形成独特风格。一门父子两代工艺大师,乡里乡亲都佩服不已。
他的小儿子和女儿从小就立志要像父亲一样,做个有格局、有思想、有能力的人。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一个当了公职人员,一个成为工程师,都在各自工作领域里发挥作用。杨宗新的四个孙子,三个上了大学,一个在读中学,也都学业勤勉。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茁壮成长,杨宗新意满志得,开心不已。
母亲早早离世,三个儿女担心年事渐高的父亲一人过得辛苦,隔三差五去看望父亲。杨宗新的冰箱永远塞得满满当当,那都是儿女们给他送来的。
“人们说孩子们是家长教育的结果,实际上,我也在向孩子们学习。”杨宗新这样说。他们一家在2022年被评为太原市“文明家庭”,实至名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3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