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2025年高考已经结束,但场外的关注仍在延续。大量高考“过来人”在知乎组团答题,写得了作文,也解得出数学大题。
曾有网友调侃“每年都在议论作文,从来没见你们议论数学最后一道大题”。但在知乎上,真的有人做高考数学题。该社区活跃大量高校教师、在校学生乃至数学研究者,通过关注高考试题来分享数学的乐趣。也有很多网友“凑热闹”答题,重温当年的青春岁月。
对高考数学试卷的讨论。网络截图
今年的高考全国一卷重新纳入“和差化积”考点,作为压轴大题。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硕士方汝见之,在线上拆解答题过程,其他网友则在评论中交流解题思路,寻找最“优雅”的解法。《高中数学培优笔记》编著者槿灵兮,则从全国卷、地方卷横向分析,在他看来,回归对应知识的核心能力与知识素养,仍然是后续数学学习的主旋律。
当然,高考作文还是绕不过去的话题。高考作文分值占比高、时代话题性强,一直备受关注。而回溯当年的高考作文,同做当下的高考作文,“过来人”的心绪也各有不同。在《半月谈》提出的“如何评价2025年高考作文题?难度怎么样?你会怎么写?”问题下,各个专业领域的答主给出自己的视角。
对高考作文题的讨论。网络截图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木棉959”,从心理韧性角度给北京卷“第二次呼吸”提供了破题思路,还以“希望理论”,展开全国二卷“梦”的阐释。
数学话题优秀答主Archimon,则以数学思维对天津卷“辐条”考题进行了科学性补充。他结合我国对于辐条的质量检验要求,介绍辐条提供的实际上是拉力而不是支持力,为高考作文增添了科学趣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0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