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太行山传奇•红旗渠十讲⑥丨李庚香:无私奉献,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4 12:5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大河网

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也是红旗渠精神的鲜明特征。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林县人民付出的是汗水、热血,甚至生命。长达10年的修渠过程中,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不谋私利、一心为民;广大群众积涓滴为洪流,汇聚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说到红旗渠修建,我们不得不说到红旗渠总指挥部指挥长马有金,他是当时林县的副县长。1961年l0月,马有金接任红旗渠总指挥长。当时,红旗渠建设资金十分紧缺,民工的生活口粮标准很低,为了鼓舞民工斗志,他身体力行,与大家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吃野菜,抡大锤,数次跳进冰冷的水里,带头挖石出碴,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率领民工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他的母亲双目失明,年已高龄,长期患病卧床,他委托爱人照管,直到1963年8月,接到母亲病故的消息,才请示县委回家送葬,安葬后当即返回工地。他在红旗渠工地一干就是9年时间,哪里有危险就去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哪里进度慢就去哪里,直至患上严重风湿才被抬下工地,为红旗渠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正是有了马有金这样一批无私奉献共产党员的引领,才给红旗渠汇就了一曲无私奉献的赞歌。

抗日战争时期,林县流行这样一句话,“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而在修红旗渠这样的战场上,有一位妇女,她不仅把自己丈夫送上“战场”,当丈夫牺牲后,她又毅然决然把儿子送上“战场”。这位妇女叫赵翠英,赵翠英的丈夫张运仁在修渠启动时就踊跃报名,被任命为民工排长。夫妻俩约定,一定把渠修通,把水带回来。然而,修渠不到三个月,张运仁就因为保护工友壮烈牺牲,年仅38岁。张运仁牺牲后,他的妻子赵翠英对年仅13岁的长子张买江说,你爹没修完渠就走了,你去接着你爹修,不把水引回来,你就别回家。于是,13岁的张买江成了红旗渠工地上年龄最小的民工。直到5年后,红旗渠总干渠修通,他才回家,没有请过半天假。红旗渠修建10年,张买江在工地上干了9年,一直坚持到红旗渠竣工,在工地上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红旗渠通水那天,赵翠英坐在渠水边,呼唤着丈夫的名字,说,儿子把水引回来了,你可以安心了。

一部红旗渠修建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无私奉献的历史。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忘我奉献,老百姓舍小家为大家、拼尽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干部带头做表率、群众不计得失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形成了修建红旗渠的磅礴力量,才使得红旗渠工程得以顺利竣工。年轻的技术员吴祖太血祭太行,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还有“神炮手”常根虎、舍己救人李改云,都是无私奉献的典范。后来李改云在回忆修渠经历时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流点血算得了什么?为了水,就是把一腔热血都洒了也值得。一个人的鲜血和生命,哪有全县人民的水重要和宝贵呀!”在修渠过程中牺牲的81名干部群众中,年龄最大的60岁,年龄最小的17岁。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红旗渠工程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也是共产党人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理解与实践。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需要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太行山传奇•红旗渠十讲⑥丨李庚香:无私奉献,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4 1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精神的力量丨太行山下新“渠”迹
...至19日,媒体采风团一行逐渠水之流、沿山脉而行,前往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青年洞、石板岩镇高家台村找寻答案。入渠的时代课堂一篇篇发黄的报文、一条条粗糙的纤绳、数不清的铁钉、沾满
2025-04-20 10:01:00
...的锤钎敲击声,在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们心间响起。站在红旗渠坚固的石堤上,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把它称为“世界奇迹”。回望历史的深处,位于太行山麓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自古山高
2023-01-09 04:52:00
山东平安产险聊城中支: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4月13日,山东平安产险聊城中支组织党员及业务骨干赴红旗渠革命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参观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聆听老一辈的奋斗故事,接受红旗渠
2024-04-30 15:40:00
“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巡展”走进河南农大:太行丰碑镌刻峥嵘岁月
...人民日报客户端朱佩娴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今年是红旗渠工程全面竣工54周年。11月28日,“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巡展”活动走进河南农业大学,94组展板整齐排列,通过一幅幅画面、
2023-11-29 20:40:00
精神的力量丨红旗渠畔庙荒村“蝶变”记
大河网讯(记者 臧小景)“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10月31日,在红旗渠畔庙荒村村中心的千年皂角树下,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介绍,庙荒村是红旗渠唯一穿村而过的村庄,每
2023-11-01 22:15:00
红旗渠,为什么都应该来看看
年轻人,你觉得现在的生活难吗?不妨来红旗渠看看。因为,这不是一条普通的渠,更不是单纯的风景区。4月5日,这条悬挂在太行山腰的“人工天河”已奔涌了整整60年。1500公里的水脉背后
2025-04-06 17:14:00
本文转自:安阳日报□崔海岭八百里太行抵不住旱魃之威势炎热与干涸啊世世代代桎梏林县这一片美丽的土地水之难呀总也无法荫庇背井离乡一步三回首泪眸悲凄回家的路啊遥遥何日可期长路漫漫星转斗
2023-06-02 07:53:00
特别策划丨飞“阅”60年
大河网讯 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前夕,马垒想送给爷爷一件礼物。这件礼物,实际上是滑翔伞视角下的红旗渠视频。今年33岁的马垒是一名职业滑翔伞运动员。不同于之前的滑翔,这次滑翔,是
2025-04-02 23:10:00
儿童广播微剧《红旗渠了不起》: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蜒盘旋了半个多世纪这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1960年十年九旱的林县人为了活命用铁锤、钢钎和双手在太行山的绝壁上凿出了1500公里的“生命之渠”红旗渠不仅是一处风
2025-04-01 22: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今天19时,“河北五超”揭幕战正式开始,在文化市集上,赵子龙震撼登场,为“河北五超”加油。
2025-08-10 19:39:00
湖湘与皖江对话,共商长江大文旅
大皖新闻讯 8月9日下午,一场题为《嘉道湖湘近世派崛起与江南地区》的学术座谈会,在湖南金鹰影视城举办。此次活动,湖湘与皖江对话
2025-08-10 11:52:00
杭州日报讯 8月7日,“雅谊铁笔·楚天舒——中流印社社员作品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幕。展览由西泠印社、湖北省文联指导,中流印社主办
2025-08-10 07:09:00
杭州日报讯 八十年岁月长河奔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凝重历史坐标下,“风韵钱塘——钱塘四友书画展”于8月8日在钱塘书画研究社展厅启幕
2025-08-10 07:09:00
8月9日,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作为指导单位,浙江美术馆主办的“百年定庵——纪念沈定庵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4
2025-08-09 08:08:00
“鹏举,我赵玖来晚了!”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网文《绍宋》的粉丝来到杭州祭拜岳飞墓,告慰这位蒙冤而死的名将。说到杭州人对历史的遗憾
2025-08-09 08:09:00
这部被称为“历史文天花板”的小说,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在岳王庙,作者榴弹怕水接受了都市快报采访。问:从《覆汉》到《绍宋》再到正在连载的《黜龙》
2025-08-09 08:09:00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8月9日9:30,长春市图书馆“城市热读”公益讲座
2025-08-09 10:02:00
图集|2025“泉城行”训练营学子们漫游“天下第一泉”
8月8日傍晚,“泉城行”训练营的学子们漫游趵突泉,在“天下第一泉”的波光亭影间,邂逅济南最灵动的美。
2025-08-09 11:14:00
请查收福建博物院文物版消气操,看着看着你就笑啦,跟“老祖宗”一起与烦恼拜拜吧~
2025-08-09 11:15:00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丨倾听那年热血忠言 扫码阅读手机版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 梁启超:家国铸魂 家风传世在天津,很容易就可以去先贤家里“串个门”。漫步在河北区民族路上,两栋白色小楼外观虽不惊艳
2025-08-10 01:26:00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