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红旗渠,为什么都应该来看看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4-06 17:14:00 来源:大象新闻

年轻人,你觉得现在的生活难吗?不妨来红旗渠看看。

因为,这不是一条普通的渠,更不是单纯的风景区。

红旗渠,为什么都应该来看看

4月5日,这条悬挂在太行山腰的“人工天河”已奔涌了整整60年。1500公里的水脉背后,藏着三个直击灵魂的问题:

当年林县人,为何豁出命也要修渠?

没机械、没技术,他们靠啥凿穿千山万岭?

而今天衣食无忧的我们,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也许,了解红旗渠后,你会找到答案。

红旗渠,为什么都应该来看看

01

红旗渠为什么不得不修?

为什么要修红旗渠?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知道,因为林县缺水。但到底有多缺水,今天的我们,或许很难体会到。

翻开林县县志,我看到有一个字反复出现:旱。

也是从这本县志,我才知道“旱”不止一种,旱、大旱、连旱、凶旱、亢旱、频年荒旱……

而紧随“旱”而来的,是饥荒的惨状:歉收、无禾、河干井涸、十室九空、树木野草充饥……

虽然只是寥寥数字,却是无数林县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真实写照。

可能有些人会问:为什么不搬走呢?

对这个问题,“愚公”的选择是移山,林县人的选择是“劈山建渠”。

红旗渠,为什么都应该来看看

这或许就是中国人特有的乡土情结吧。故土难离,哪怕再苦再难,也要坚守在这片土地上,想办法生存下去。

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林县人尝试过各种办法。打井、挖塘、筑坝、求神……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试的也都试了,但结果却是一次次的失望。

当10万人带着铁锹钢钎走上太行山,他们所做的,就是“和老天对着干”!

对于林县人来说,红旗渠不得不修,除此别无选择。

因为,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战——要么修渠引水,要么世代困在绝境。

“重新安排林县河山”!林县人喊出的这句话,是何等的气概与决心。

红旗渠,为什么都应该来看看

02

啥都没有为什么能修成

从山西引漳河水入林州,实现北水南流,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来复盘下红旗渠的修建,从山西引漳水入林,经过太行山的悬崖峭壁,削掉了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

即使搁到今天,这也是一个超级工程。要在悬崖峭壁上,修这样一条渠,也绝非易事。

更何况,那是60多年前,条件那么艰苦,林县人为什么能修成红旗渠?

要知道,当时既没有现代化的工程机械,也没有大型的运输设备,物资更是匮乏,连吃饭都是个大问题。

但林县人有热血、有力气、有双手,有“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千万别以为当时条件差,人们没有太多文化,所修出的红旗渠就是粗制滥造之作。

我们说一个细节,红旗渠的总干渠从渠首到分水岭,长70.6公里,落差却只有14.7米。这也就是说,每8公里的落差,不能超过一米!

以如今的测量水平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那可是60多年前。

有时候,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林县人用土方法,找来脸盆制作出了简陋的水平仪,把精度干到堪比现代仪器。

红旗渠,就是10万林县人“手搓”出来的。

他们硬是用双手,一寸一寸地开凿,一米一米地推进,建成了红旗渠,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林县人凿出的,不仅是水渠,更是一个真理:只要不服输,太行山也得低头!

在电影《哪吒》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与林州人的性格很是契合:“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乾坤。”

红旗渠,为什么都应该来看看

03

红旗渠精神过时了吗

修建红旗渠,是林县祖辈人不敢想、不敢干的事。

但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林县人做到了。如今的林州人会说,修建红旗渠那么难,都修成了,还有什么干不成的事呢?

网上也有人说,今天科技都发展得这么快了,为什么还要学习红旗渠精神呢?尤其是物质生活已经大为改善了,还需要艰苦奋斗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

看看当下——芯片被“卡脖子”,科技战、贸易战步步紧逼,哪个不是新时代的“太行山”?

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习红旗渠精神,从来不是让人自讨苦吃,而是告诉我们:幸福从来不是躺赢,而是靠双手拼出来的!

红旗渠,为什么都应该来看看

60多年前,林县人用钢钎回答命运;今天,南水北调工程、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建设,在续写着传奇。

这60年来,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那股“敢和老天掰手腕”的劲儿。

如果你遇到了困难,如果你觉得很难,或是你觉得前路迷茫,这个假期,不妨去红旗渠走走。摸摸那些凿痕累累的山壁,听听红旗渠河水奔涌的声音——它流淌的不只是水,更是一代人的热血与答案:没有翻不过的山,只有不肯迈的脚。

或许,在这里,你也会面向大山喊出:“去你的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总策划:王仁海

策划:卢慎勇 刘林军

记者:夏继锋 梁德宝 米方杰 刘大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06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是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状告?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是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状告?1960年,河南林县(今林州市)的干部群众开始了一项旷世伟业——修建红旗渠。这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穿越太
2024-12-12 20:29:00
本文转自:安阳日报重温红色初心 勇扛使命担当——“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巡展”走进厦门大学回眸□本报记者 郭凡红旗渠水,悬绕太行。鹭江深长,学海洋洋。4月25日至4月30日,“红旗渠精
2024-05-08 16:36:00
首个红旗渠精神展示馆在阳山建成开放
本文转自:无锡日报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奋斗精神首个红旗渠精神展示馆在阳山建成开放本报讯 日前,全市首个红旗渠精神展示馆在惠山区阳山镇火炬村建成开放,吸引了全镇众多党员、群众以及中小
2023-10-21 06:33:00
​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渠水奔流精神永在2023年7月12日,河南工业大学“红旗渠精神代代传”志愿宣讲团队来到河南省安阳市林县实地考察红旗渠,深刻体会红旗渠精神,为今后宣讲打下坚实基础。红旗渠是一个伟大
2023-08-05 13:00:00
红旗渠纪念馆:游人如织 感悟红色精神
...3月18日电 (记者尚明桢、王佩)3月的林州,春意融融,红旗渠纪念馆里人头攒动。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游客依次参观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
2025-03-18 09:44:00
在红旗渠怀想任羊成
...任羊成等以血肉之躯在悬崖峭壁间修建出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普通农民们。红旗渠本名为引漳入林工程,是在太行山脉中修渠引水,为旱灾严重的林县引入浊漳河里充沛的水。当时在山里修渠
2023-07-11 04:46:00
我要修一条属于自己的“红旗渠”(问渠那得清如许)
...2022年河南省青年网络评论大赛评选结果发布仪式,讲述红旗渠精神传承故事。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范昭 摄扫码看视频 编者按一条红旗渠,一座纪念碑,太行山因此更加挺拔苍翠…
2023-04-29 05:07:00
红旗渠精神凝聚中华情
本文转自:安阳日报红旗渠精神凝聚中华情——厦门大学少数民族学子参观“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巡展”侧记少数民族学生在观展□本报记者 郭凡 文/图“红旗渠精神令我震撼”“红旗渠精神薪火相传
2024-05-08 16:37:00
儿童广播微剧《红旗渠了不起》: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蜒盘旋了半个多世纪这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1960年十年九旱的林县人为了活命用铁锤、钢钎和双手在太行山的绝壁上凿出了1500公里的“生命之渠”红旗渠不仅是一处风
2025-04-01 22:2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近日,13岁的小青(化名)左乳悄然长出一个近乎拳头大小的包块,随着肿块不断增大,左右乳房已经出现明显不对称,在家长的陪同下前往贵州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就诊
2025-10-15 15:22:00
即热集团启动2025-2026供暖季充水试压工作|@全体热用户 这份安全提示请收好
鲁网10月15日讯2025-2026年供暖季临近,为确保冬季供热安全稳定、按时达标,即热集团于近期正式启动对主管网及所辖供热小区供热设施陆续开展充水试压工作
2025-10-15 15:34: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李强一份善意可以超越学历标签。近日,一则关于大连理工大学食堂杨阿姨的新闻温暖了无数人的心。该校一同学遗失校园卡后
2025-10-15 15:53:00
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这类许可,南京电研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被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于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栏获悉,10月11日,南京电研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收江苏能源监管办罚单
2025-10-15 15:59:00
身边有榜样,邻里更温暖
为深化身边好人学习宣传,用榜样力量感染辖区居民,近日,任城区仙营街道仙北社区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在身边”主题活动,通过走访慰问身边好人
2025-10-15 16:00:00
开始报名啦!遵义师范学院2026年拟招38名硕士研究生
一、学校概况遵义师范学院位于有“红色圣地、醉美遵义”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前身为1907年创建的遵义初级师范学堂,200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
2025-10-15 16:08:00
这名00后在竞赛与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施慧丽)站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演讲台上,聚光灯刺眼,台下是来自全国的优秀选手
2025-10-15 16:25:00
法眼|200万起拍“8个6”靓号:使用权?所有权?看法律咋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近日,阿里资产平台上一则“1**66666666”手机号的司法拍卖信息,凭借极具辨识度的“靓号”属性
2025-10-15 16:33:00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钥匙姑娘”于文英上榜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吕鉴蕾 通讯员张云霞、谌佳琦、黄旺宣、曹晓霓)10月15日,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
2025-10-15 16:57:00
山东疾控:科学认识放射线,筑牢健康防护墙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贺照阳 通讯员 闫鹏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放射”这个词常让人联想到风险。事实上,放射现象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025-10-15 17:08:00
最近,有网友发视频称云南丽江“荒野之国”景区画风诡异,其中,人体蜈蚣与三面女孩等作品让人观感不适。此事经新闻媒体报道,尤其是相关图片在网上热传后
2025-10-15 17:08:00
广平镇双庙魏小学开展玉米脱粒观摩劳动实践活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超 通讯员 商美男 袁冉冉2025年10月11日上午,在广平镇双庙魏小学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农耕体验课正在开展
2025-10-15 17:09:00
齐鲁秋果养生图鉴:秋季必吃的山东特色水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贺照阳 通讯员 闫鹏飞 李慧秋季的齐鲁大地,暑气渐退,昼夜温差悄然拉大,大自然开启了“养生模式”,将糖分悄悄锁进果实
2025-10-15 17:09:00
出征!夏津县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奔赴济南
10月15日,夏津县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任毅轩同志欢送仪式在夏津县人民医院举行。捐献成功后,任毅轩将成为德州市第100例、夏津县第4例捐献者
2025-10-15 17:10:00
乘法小勇士闯关记——记广平镇焦集小学二年级首次乘法计算小考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超 通讯员 闫泮泮2025年10月11日,二年级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既紧张又兴奋的气氛,孩子们入学以来第一次面对的数学计算“小战场”—乘法计算小考试
2025-10-15 1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