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1 15:24:00 来源:杭州网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苏东坡再到杭州为官,这回做的官是知州。端午节时,苏东坡与朋友在杭州十三间楼游赏,顺便写了一首词描写他们游赏的情景,当然也有东坡先生的联想和感受。

《南歌子·杭州端午》

(一作《南歌子·游赏》)

山与歌眉敛,

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

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十三楼,宋代杭州的一处名胜。竹西,即竹西亭,唐代扬州的名胜,《舆地纪胜》:“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菰黍,裹棕子的菰叶,这里指粽子。昌歜,把菖蒲嫩茎切碎洒点儿盐上去吃。琼彝、玉舟,玉制的酒器。

这首词的大意为:青山如同歌女的眉毛那样,清澈的碧波就像醉酒人游离的眼光。游人都喜欢去十三楼赏玩,不再羡慕古扬州那个笙歌悠扬的竹西亭。吃着粽子和昌歜,喝着从玉壶里倒出来的美酒。是谁唱起了水调歌头?歌声环绕青山似乎要飞去,晚霞急忙过去将它留住。

这首词,通过写物,点出了时令端午;写景不刻意,又有湖光山色之美;写人很随意,又含宴饮之乐;尤其是把景与人融合起来写,有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

欣赏完了这首词,有两点值得再探究一下:第一,十三楼在哪里?第二,宋代杭州人怎样过端午?

我们先来说说“十三楼”。

南宋周淙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撰写的《乾道临安志》卷二有这样的记载:

“楼·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废。”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南宋施谔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撰写的《淳祐临安志》卷第六也有记载:

“楼观: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今为相严院,在大佛头缆船石山后。”

卷第九:“诸石:秦王缆船石,在钱塘门外,昔秦始皇东游泛海,舣舟于此。陆羽《武林山记》云:‘自钱塘门至秦王缆船石,俗呼西石头。’北关僧思净,刻大石佛于此。旧传西湖本通海,东至沙河塘,向南一岸皆大江也。故始皇缆舟于此。”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南宋周密(1232-1298)撰写的《武林旧事》卷五·湖山胜概,同样有类似的记载:“十三间楼相严院旧名‘十三间楼石佛院’。东坡守杭日,每治事于此。有冠胜轩、雨亦奇轩。大石佛院旧传为秦始皇缆船石。俗名‘西石头’。宣和中,僧思净就石镌成大佛半身。或云:‘下通海眼’。”。

梳理这三则记载可以得出这样一些信息:

一是苏东坡词中的“十三楼”即“十三间楼”,省略一个“间”字可能是为了符合《南歌子》的句式。

二是“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经常去十三间楼。“治事”两个字有点费解,是否可以把“治事”理解为处理公务?而且还“多”(经常)?莫非东坡先生习惯在风景宜人处处理公务?如此潇洒,很有可能。苏东坡弟子秦观有一首诗《东坡守杭》,似乎就记叙了苏东坡处理公务的情形:

《东坡守杭》

十里荷花菡萏初,

我公所至有西湖。

欲将公事湖中了,

见说官闲事亦无。

“欲将公事湖中了”说的就是在西湖风景区内或船上或亭中,苏东坡轻轻松松就处理完了公务。以此推断,苏东坡经常在十三间楼处理公务,完全有可能。在哪里办公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公务处理好。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南宋西湖全景考——<西湖繁胜全景图>解读》册页

三是“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即十三间楼离钱塘门不远。具体位置在哪里?“十三间楼相严院旧名‘十三间楼石佛院’……大石佛院旧传为秦始皇缆船石。俗名‘西石头’。宣和中,僧思净就石镌成大佛半身。或云:‘下通海眼’。”可知十三间楼在大石佛院内。“秦始皇缆船石”,即宝石山的“秦皇系缆石”。“大石佛院”即大佛禅寺,俗称大石佛院,以有大石佛而闻名,在宝石山南麓。后周显德三年(956),吴越国王钱弘俶始建此寺,时称妙行寺。宋宣和元年(1119)寺毁。苏东坡在杭州写这首《南歌子》时,十三间楼应当还在妙行寺内或者附近。据传宋时有位姓喻的小孩子,游览西湖时见到“秦皇缆船石”,便立誓要刻石成佛。长大后便在妙行寺出家,法名思净。他年复一年在寺旁缆船石上凿石,宋宣和六年(1124),缆船石被刻成高达5米的大佛半身像。此时距苏东坡离世已经23年。不久思净无疾而化。元至元年间(1335-1340),寺殿被焚。明永乐年间(1403-1424),志琳法师重建寺院,明成祖赐寺额为“大佛禅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寺毁,僧海萍重建。光绪年间(1875-1908),僧醒彻在石佛西建弥勒佛殿,并在大悲阁遗址建祖堂、僧房。

今年,十三间楼的牌子终于挂出来了。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由杭州北山街27号上几十级石阶向右下侧探望,在长满古树、枯藤、灌木、荒草的石谷中,有块巨石矗立其间,这就是当年的“秦皇系缆石”,又称大佛头。上山绕到屋后,可见“杭州市级文保单位”的石碑。现有部分古建筑并有乾隆御诗碑等镶嵌在墙壁上。

这些都是后话了。

四是十三间楼不是单独一座楼,是个景区,里面“有冠胜轩、雨亦奇轩”等景点,很可能还有其它景点,所以才会“游人都上十三楼”,在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这里游客众多。。

五是“废”。指的是南宋时,十三间楼这个景区已废弃或不存在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说说宋代杭州人怎样过端午。

《武林旧事》卷三·端午的记载以宫廷官宦为主:

先期学士院供帖子,如春日禁中排当,例用朔日,谓之“端一”。或传旧京亦然。插食盘架,设天师艾虎,意思山子数十座,五色蒲丝百草霜,以大合三层,饰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蝎、蜥蜴等,谓之“毒虫”。及作糖霜韵果,糖蜜巧粽,极其精巧。又以大金瓶数十,遍插葵、榴、栀子花,环绕殿阁。及分赐后妃诸大珰近侍翠叶、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涎佩带,及紫练、白葛、红蕉之类。

大臣贵邸,均被细葛、香罗、蒲丝、艾朵、彩团、巧粽之赐。而外邸节物,大率效尤焉。巧粽之品不一,至结为楼台舫辂。又以青罗作赤口白舌帖子,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禬。道宫法院,多送佩带符篆。

而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上挂五色纸钱,排饤果粽。虽贫者亦然。湖中是日游舫亦盛,盖迤逦炎暑,宴游渐稀故也。俗以是日为马本命,凡御厩邸第上乘,悉用五彩为鬃尾之饰,奇鞯宝辔,充满道途,亦可观玩也。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梦粱录》卷三·五月的记载以民间侧重:

仲夏一日,禁中赐宰执以下公服罗衫。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内司意思局以红纱彩金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又雕刻生百虫铺于上,却以葵、榴、艾叶、花朵簇拥。内更以百索彩线、细巧镂金花朵,及银样鼓儿、糖蜜韵果、巧粽、五色珠儿结成经筒符袋、御书葵榴画扇、艾虎、纱匹段,分赐诸阁分、宰执、亲王。兼之诸宫观亦以经筒、符袋、灵符、卷轴、巧粽、夏橘等送馈贵宦之家。

如市井看经道流,亦以分遗施主家。所谓经筒、符袋者,盖因《抱朴子》问辟五兵之道,以五月午日佩赤灵符挂心前,今以钗符佩带,即此意也。

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或士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杭城人不论大小之家,焚烧午香一月,不知出何文典。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这两则记载告诉我们,在宋代,端午是个重要的节日,期间的活动,既有祭祀的成分,也与驱邪防毒虫侵害有关,还有就是享乐了。

“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禬”,禳禬指古代为消灾除病而举行的祭祀。“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内司意思局以红纱彩金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又雕刻生百虫铺于上,却以葵、榴、艾叶、花朵簇拥。”“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上挂五色纸钱,排饤果粽。虽贫者亦然。”说明,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菖蒲、艾草作为驱邪防毒的用品被普遍采用。人们还在身上挂香袋、挂驱邪消灾符,“以五月午日佩赤灵符挂心前”。过节当然还少不了吃,不但吃粽子,而且吃“五色水团、时果”等。

在宋代,端午“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清 徐扬《端午故事图册》之裹角黍,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此文内容据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的《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作者:司马一民。

▼相关阅读▼

诗里富春,别样精彩的《富春行吟》

司马一民:多读一点“闲书”

古画卷再现南宋西湖,解读《西湖繁胜全景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1 1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传统文化诗词热,加上苏东坡这个“超强IP”,杭州市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司马一民的诗词读本《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来,备受读者欢迎,多次售罄,近日已重印上
2025-03-14 10:12:00
跟着诗词走进苏东坡的杭州时光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这是苏东坡第一次来到杭州时写下的诗句,满含他对这座城市的眷恋与熟悉。如今,这句诗也成为了司马一民先生专著《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的书名,引领
2025-03-16 18:53:00
从诗词中领略杭城宋韵之美
作者:司马一民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简介:《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是杭州历史文化中有关苏东坡诗词解读的普及读本。苏东坡的生平和各方面的成就,特别是他的诗词,千百年来已有众多研究
2023-07-25 11:59:00
自意本杭人——苏轼与杭州的千年遇见
...与苏轼有关的史迹,较著名的有:宝成院赏牡丹诗石刻,苏东坡题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明代摹刻;大麦岭石刻,题有“苏轼、王瑜、杨杰、张璹同游天竺,过麦岭”几个大字;苏轼书陶
2024-05-13 10:58:00
预告:这场讲堂给杭州“老市长”苏轼过生日
...》《诗词里的杭州宋韵》《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遇见唐宋八大家》等著作。讲座时间2025年1月18号(星期六)上午9:30讲座地点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2025-01-15 12:41:00
为何说苏轼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光的建议下,一批因为反对新法被贬的大臣纷纷被召回。苏东坡也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短短一年半,他从一个犯官一路直升到三品大员,提升了六个品阶。外任10多年,苏东坡吃尽了变法派的
2024-06-28 10:50:00
《遇见初唐四杰》:穿越时空的唐诗之旅
...家、资深媒体人,出版过《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遇见唐宋八大家》等多部文史著作。他的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解读著称,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领
2025-05-26 17:08:00
...,这才有了后世的钱王祠和镇馆之宝“表忠观碑”;他和苏东坡亦师亦友,成为莫逆之交,赵抃去世,苏东坡亲自为他撰写碑文;他擅诗词,喜欢以茶会友,和辩才法师、苏东坡一起留下了“龙井三
2025-02-23 20:38:00
...亭——六如亭。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出自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之手,联是这样的: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不是副普通的亭联,它包含了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
2024-05-27 10: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