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1 15:24:00 来源:杭州网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苏东坡再到杭州为官,这回做的官是知州。端午节时,苏东坡与朋友在杭州十三间楼游赏,顺便写了一首词描写他们游赏的情景,当然也有东坡先生的联想和感受。

《南歌子·杭州端午》

(一作《南歌子·游赏》)

山与歌眉敛,

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

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十三楼,宋代杭州的一处名胜。竹西,即竹西亭,唐代扬州的名胜,《舆地纪胜》:“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菰黍,裹棕子的菰叶,这里指粽子。昌歜,把菖蒲嫩茎切碎洒点儿盐上去吃。琼彝、玉舟,玉制的酒器。

这首词的大意为:青山如同歌女的眉毛那样,清澈的碧波就像醉酒人游离的眼光。游人都喜欢去十三楼赏玩,不再羡慕古扬州那个笙歌悠扬的竹西亭。吃着粽子和昌歜,喝着从玉壶里倒出来的美酒。是谁唱起了水调歌头?歌声环绕青山似乎要飞去,晚霞急忙过去将它留住。

这首词,通过写物,点出了时令端午;写景不刻意,又有湖光山色之美;写人很随意,又含宴饮之乐;尤其是把景与人融合起来写,有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

欣赏完了这首词,有两点值得再探究一下:第一,十三楼在哪里?第二,宋代杭州人怎样过端午?

我们先来说说“十三楼”。

南宋周淙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撰写的《乾道临安志》卷二有这样的记载:

“楼·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废。”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南宋施谔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撰写的《淳祐临安志》卷第六也有记载:

“楼观: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今为相严院,在大佛头缆船石山后。”

卷第九:“诸石:秦王缆船石,在钱塘门外,昔秦始皇东游泛海,舣舟于此。陆羽《武林山记》云:‘自钱塘门至秦王缆船石,俗呼西石头。’北关僧思净,刻大石佛于此。旧传西湖本通海,东至沙河塘,向南一岸皆大江也。故始皇缆舟于此。”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南宋周密(1232-1298)撰写的《武林旧事》卷五·湖山胜概,同样有类似的记载:“十三间楼相严院旧名‘十三间楼石佛院’。东坡守杭日,每治事于此。有冠胜轩、雨亦奇轩。大石佛院旧传为秦始皇缆船石。俗名‘西石头’。宣和中,僧思净就石镌成大佛半身。或云:‘下通海眼’。”。

梳理这三则记载可以得出这样一些信息:

一是苏东坡词中的“十三楼”即“十三间楼”,省略一个“间”字可能是为了符合《南歌子》的句式。

二是“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经常去十三间楼。“治事”两个字有点费解,是否可以把“治事”理解为处理公务?而且还“多”(经常)?莫非东坡先生习惯在风景宜人处处理公务?如此潇洒,很有可能。苏东坡弟子秦观有一首诗《东坡守杭》,似乎就记叙了苏东坡处理公务的情形:

《东坡守杭》

十里荷花菡萏初,

我公所至有西湖。

欲将公事湖中了,

见说官闲事亦无。

“欲将公事湖中了”说的就是在西湖风景区内或船上或亭中,苏东坡轻轻松松就处理完了公务。以此推断,苏东坡经常在十三间楼处理公务,完全有可能。在哪里办公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公务处理好。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南宋西湖全景考——<西湖繁胜全景图>解读》册页

三是“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即十三间楼离钱塘门不远。具体位置在哪里?“十三间楼相严院旧名‘十三间楼石佛院’……大石佛院旧传为秦始皇缆船石。俗名‘西石头’。宣和中,僧思净就石镌成大佛半身。或云:‘下通海眼’。”可知十三间楼在大石佛院内。“秦始皇缆船石”,即宝石山的“秦皇系缆石”。“大石佛院”即大佛禅寺,俗称大石佛院,以有大石佛而闻名,在宝石山南麓。后周显德三年(956),吴越国王钱弘俶始建此寺,时称妙行寺。宋宣和元年(1119)寺毁。苏东坡在杭州写这首《南歌子》时,十三间楼应当还在妙行寺内或者附近。据传宋时有位姓喻的小孩子,游览西湖时见到“秦皇缆船石”,便立誓要刻石成佛。长大后便在妙行寺出家,法名思净。他年复一年在寺旁缆船石上凿石,宋宣和六年(1124),缆船石被刻成高达5米的大佛半身像。此时距苏东坡离世已经23年。不久思净无疾而化。元至元年间(1335-1340),寺殿被焚。明永乐年间(1403-1424),志琳法师重建寺院,明成祖赐寺额为“大佛禅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寺毁,僧海萍重建。光绪年间(1875-1908),僧醒彻在石佛西建弥勒佛殿,并在大悲阁遗址建祖堂、僧房。

今年,十三间楼的牌子终于挂出来了。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由杭州北山街27号上几十级石阶向右下侧探望,在长满古树、枯藤、灌木、荒草的石谷中,有块巨石矗立其间,这就是当年的“秦皇系缆石”,又称大佛头。上山绕到屋后,可见“杭州市级文保单位”的石碑。现有部分古建筑并有乾隆御诗碑等镶嵌在墙壁上。

这些都是后话了。

四是十三间楼不是单独一座楼,是个景区,里面“有冠胜轩、雨亦奇轩”等景点,很可能还有其它景点,所以才会“游人都上十三楼”,在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这里游客众多。。

五是“废”。指的是南宋时,十三间楼这个景区已废弃或不存在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说说宋代杭州人怎样过端午。

《武林旧事》卷三·端午的记载以宫廷官宦为主:

先期学士院供帖子,如春日禁中排当,例用朔日,谓之“端一”。或传旧京亦然。插食盘架,设天师艾虎,意思山子数十座,五色蒲丝百草霜,以大合三层,饰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蝎、蜥蜴等,谓之“毒虫”。及作糖霜韵果,糖蜜巧粽,极其精巧。又以大金瓶数十,遍插葵、榴、栀子花,环绕殿阁。及分赐后妃诸大珰近侍翠叶、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涎佩带,及紫练、白葛、红蕉之类。

大臣贵邸,均被细葛、香罗、蒲丝、艾朵、彩团、巧粽之赐。而外邸节物,大率效尤焉。巧粽之品不一,至结为楼台舫辂。又以青罗作赤口白舌帖子,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禬。道宫法院,多送佩带符篆。

而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上挂五色纸钱,排饤果粽。虽贫者亦然。湖中是日游舫亦盛,盖迤逦炎暑,宴游渐稀故也。俗以是日为马本命,凡御厩邸第上乘,悉用五彩为鬃尾之饰,奇鞯宝辔,充满道途,亦可观玩也。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梦粱录》卷三·五月的记载以民间侧重:

仲夏一日,禁中赐宰执以下公服罗衫。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内司意思局以红纱彩金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又雕刻生百虫铺于上,却以葵、榴、艾叶、花朵簇拥。内更以百索彩线、细巧镂金花朵,及银样鼓儿、糖蜜韵果、巧粽、五色珠儿结成经筒符袋、御书葵榴画扇、艾虎、纱匹段,分赐诸阁分、宰执、亲王。兼之诸宫观亦以经筒、符袋、灵符、卷轴、巧粽、夏橘等送馈贵宦之家。

如市井看经道流,亦以分遗施主家。所谓经筒、符袋者,盖因《抱朴子》问辟五兵之道,以五月午日佩赤灵符挂心前,今以钗符佩带,即此意也。

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或士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杭城人不论大小之家,焚烧午香一月,不知出何文典。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这两则记载告诉我们,在宋代,端午是个重要的节日,期间的活动,既有祭祀的成分,也与驱邪防毒虫侵害有关,还有就是享乐了。

“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禬”,禳禬指古代为消灾除病而举行的祭祀。“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内司意思局以红纱彩金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又雕刻生百虫铺于上,却以葵、榴、艾叶、花朵簇拥。”“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上挂五色纸钱,排饤果粽。虽贫者亦然。”说明,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菖蒲、艾草作为驱邪防毒的用品被普遍采用。人们还在身上挂香袋、挂驱邪消灾符,“以五月午日佩赤灵符挂心前”。过节当然还少不了吃,不但吃粽子,而且吃“五色水团、时果”等。

在宋代,端午“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清 徐扬《端午故事图册》之裹角黍,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此文内容据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的《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作者:司马一民。

▼相关阅读▼

诗里富春,别样精彩的《富春行吟》

司马一民:多读一点“闲书”

古画卷再现南宋西湖,解读《西湖繁胜全景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1 1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诗词中领略杭城宋韵之美
作者:司马一民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简介:《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是杭州历史文化中有关苏东坡诗词解读的普及读本。苏东坡的生平和各方面的成就,特别是他的诗词,千百年来已有众多研究
2023-07-25 11:59:00
自意本杭人——苏轼与杭州的千年遇见
...与苏轼有关的史迹,较著名的有:宝成院赏牡丹诗石刻,苏东坡题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明代摹刻;大麦岭石刻,题有“苏轼、王瑜、杨杰、张璹同游天竺,过麦岭”几个大字;苏轼书陶
2024-05-13 10:58:00
...亭——六如亭。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出自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之手,联是这样的: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不是副普通的亭联,它包含了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
2024-05-27 10:51:00
苏轼一生被贬三次,在职场之上他为什么混得不好?
作为通过正规招考、考上进士而进入士大夫队伍的苏东坡来说,他在宋朝官场确实混得不好,不仅不好,而且很差很差。为什么这样说呢?从1061年中他出任凤翔府判官算起,到1101年由贬谪地
2023-09-16 20:02:00
苏东坡花甲之年被贬海南,发现了珍贵的沉香木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总习惯称之为苏东坡。苏东坡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他还是位地地道道的美食家,我们经常能吃到的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等等
2023-04-20 12:57:00
《苏堤春晓》:“杭人”苏轼的非线性人生
...导演的新作《苏堤春晓》近日在京上演。该剧以北宋文豪苏东坡生平为题材,以他在杭州任职期间带领百姓治理西湖、营造苏堤等事迹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以民生为重、以出世心态做入世之事的儒家
2024-05-10 09:22:00
她是苏东坡一生中最难以割舍的女子,情深义重让人动容
...舞班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宴饮时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备极宠爱,娶她为妾,此时的东坡已经四十岁了。苏东坡是一位性情豪放的
2023-02-19 22:12:00
王安石和司马光为什么要联手将苏东坡送上断头台
...”的问世,他们是改革家王安石、大学者司马光和大文豪苏东坡。这三位都是不世出的奇才,如果他们三位联手不知道将会为中国的文坛或者政坛留下多么巨大的财富。然而,北宋的党争却彻底葬送
2023-01-07 21:36:00
...州更美;杭州更美,因为苏知州更美!”清明假期,以“苏东坡”为题、传承“宋韵文化”的杭产话剧《苏堤春晓》北京首演。最美人间四月天,西湖畔苏堤春晓清风如沐,游人如织;千里之外的剧
2024-04-08 07: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