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彭苗苗 青岛报道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社局局长宋祥华一行到大村镇调研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工作,大村镇党委书记任双平以及相关党政成员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到4.0功能型农业农交中心,观摩“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听取大村镇关于“绿色循环产业促全龄高质量就业”的汇报,系统了解大村镇全龄高质量就业推动情况,就业e服务平台的运行情况。青岛绿色家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江富介绍绿色循环农业产业链发展及带动就业情况。宋祥华对大村镇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指出针对绿色循环农业产业链就业岗位要进一步细化、多层次提供就业岗位,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随后,一行人参观了龙坛酒坊工作车间,了解白酒酿造过程以及酒厂所需要的工人和工资待遇。宋祥华表示,要继续在大村地方特色、文化、气候等优势的基础上,将酒坊做大做强,积极拓展产业链,创造多样化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就业人数,让周边村民充分实现“家门口”就业。
据了解,龙坛烧坊位于大村镇龙潭村村北,占地5亩,建筑面积1430平方米,总投资2300余万元。以当地乡土文化为基础,现代时尚元素与地方特色景观组团布局,打造具有乡土情怀的旅游度假区。龙坛烧坊可年产白酒原浆46吨,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2600万元,实现利税650万元,新增就业20人,盘活周边耕地1000亩。由于大村镇环境气候适宜,新建青岛白马河就业生产基地,总投资5亿元,占地71.24亩项目可直接间接带动就业800人。
调研组一行前往汉之林葡萄园区参观,葡萄园区负责人现场介绍了园区内葡萄种类以及栽培过程中每个阶段所需要的用工人数、用工时长和工资待遇等情况。宋祥华尤其关心工人们的工资待遇和用工时长,以及葡萄采摘结束后工人们如何继续就业问题,并叮嘱一定要保障好工人们的工资待遇,保障高质量就业。
青岛汉之林国际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占地178亩,重新盘活原先处于闲置状态的老旧蘑菇棚、低效利用的杨树林地、空闲场地等闲散土地引进的项目,在为村集体增收的基础上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长期用工61人,平均月工资4800元,临时用工156人,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鲜达陆上生态循环养殖项目现场,调研组一行认真听取了企业鳜鱼养殖项目的汇报,参观了一期车间实验生产线,了解到鳜鱼投放的时间和所需的高技术人才。宋祥华指出,打造“博士小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校企合作,这一举措是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推动校企双方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力途径,要继续推广和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让人才回到家乡,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据悉,鲜达养殖基地鱼苗养殖由城发投资集团引入青岛鲜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遵循多元化特色养殖规划思路,充分利用大村镇的资源与区位优势,构建养殖系统共计160组,配套建设生物过滤、集污、增氧、监控等系统,致力于形成科学化、智能化、工厂化相结合的绿色水产养殖基地,是大村镇“龙马先锋共富联盟”的重要共富产业单元。
龙马先锋共富联盟以省博联“博士小院”为依托,积极推动城发投资集团与浙大博士团队之间的战略合作。该团队作为西海岸新区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力量,通过“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模式,与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打造教学实践基地,并设立哈工大—鲜达研发中心,项目投产后,年产鳜鱼280万斤,销售收入1.12亿元。
最后,调研组一行来到“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与运营负责人王本顺现场交流,观看了“土特产”选品展厅、直播带货集中培训教室、直播沙龙、共享直播间、“木耳书记”工作室等功能区域,宋祥华表示,要继续践行为民的情怀,真正让农民挑上“金扁担”,一头挑着“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一头挑着“钱袋子”,持续推动大村土特产发展,让居家的巾帼妇女、老人都能搭上直播带货的快车,得到实惠,增加收入来源。通过扶持、培育一批乡村振兴“新农人”,以“数字流量”赋能乡村振兴。
“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位于大村镇西南庄村南,以“木耳书记”王本顺为先锋带头人,通过跨村联营方式,打造集“土特产”推介、专业团队直播、集中培训实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共富院落”,依托农村电商直播新兴业态,将农民变成“新农人”、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流量变成“新农资”,推动“土特产”出村出圈,真正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该院落正式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实现就业200余人,带动村集体、百姓增收300余万元,促进土特产销售600万元以上。
下一步,大村镇将继续立足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优势,聚焦绿色循环产业提效赋能,打造“链上就业”大村就业品牌,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集成改革”省级项目,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大村样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7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