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发现古人类化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6 19:44: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是世界上古人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从1929年周口店遗址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骨化石起至今,我国已有70多处遗址发现了史前人类化石。分布在广袤中华大地上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山顶洞人等诸多古人类化石,连同大量伴生遗存,共同构成了人类演化发展的直接证据。

中国发现古人类化石

近日,“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依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古脊椎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丰富馆藏,通过“物竞天择”“矗立东方”“智慧灵长”“现代之路”4个单元的220余件(组)文物,展现了现近百年来中国在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古DNA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考古成果表明,中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为人类起源最早之地。”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月前介绍,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一脉相承的文明,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为我国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发展演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览“矗立东方”部分,以元谋人、蓝田人、泥河湾人、北京人等重要发现,展示了中国直立人的演变形态。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盆地的两枚元谋人牙齿就是该环节的重点展品之一。这两枚牙齿呈铲形,齿冠基部结节显著突起,齿冠和齿根都较为粗壮,在形态特征和测量尺寸方面都与周口店直立人相似。

展览中,两件郧县人头骨同样令人瞩目。这两件古人类头骨化石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湖北省郧县曲远河口学堂梁子发现的。两件头骨受到地层的挤压,形状虽然严重扭曲变形,但都保存有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据介绍,郧县人的颅容量为1100毫升左右,接近北京猿人的平均值。其头骨既有明显的直立人特征,又具有某些古老型智人的性状。

中更新世中、晚期到晚更新世早期过渡阶段,欧洲、非洲和亚洲发现了一些体质特征处于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的古老型人类。根据其发现的地点、分布范围或者大体形态特征,这些古人类成员先后被命名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古老型智人、早期智人、晚期古老型人类或者智人。

“中国境内古老型智人的生存时代为距今10万年至30万年,典型代表有金牛山人、大荔人、马坝人、桐梓人、丁村人等。”古脊椎所所长邓涛表示,展览“智慧灵长”部分展现了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智人的发展历程。通过展览,观众可以直观地看到丁村人的3枚牙齿化石与现代人的几乎一样;山顶洞人的复原模型已经看不出鲜明的“古人”特征,其头盖骨也接近现代黄种人。

经过旧石器时代的经验积累,人类在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等方面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众多新石器时代文化,经济形态从利用天然产物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种植农业、饲养家畜为主的“生产性经济”。邓涛直言:“新石器时代是中国远古时期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的新起点,为中华文明起源奠定了基础。”

中国发现古人类化石

“近10年来,中国古人类学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先后在周口店田园洞、湖北郧西黄龙洞、广西崇左智人洞和湖南道县等地发现了早期现代人化石。而对古核基因组捕获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使大规模研究古DNA成为可能。”邓涛介绍,利用这项技术,古脊椎所解码了东亚最古老现代人“田园洞人”基因组,揭示了东亚史前人类的多样性与遗传历史的复杂性;大规模、系统性研究我国南北方古人群基因组,揭示了近万年来中国人群南北方分化格局、主体遗传连续性、双向迁徙过程,以及南岛语系人群的中国南方起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

“这些工作,填补了东亚史前人类遗传与演化的重要信息缺环,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团队独立开展相关研究的技术与创新实力。”邓涛说。

中国发现古人类化石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突破单一的展品实物展示的传统方法,对展品附加了必要的相关历史信息和科学知识,大大加深了观众的观展印象。例如,距今42万年至32万年的沂源人牙齿上有剔牙的痕迹,这是东亚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关于人类剔牙行为的确凿证据;距今30万年至13万年的马坝人头上有受到钝性外力冲击造成的非致命损伤,可能是古人类之间互相攻击导致,这是东亚地区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间暴力行为的证据;距今4万年的田园洞人趾骨比较纤细,这可能是东亚古人最早穿鞋的证据。

“通过本次展览,希望能够引导观众系统了解中国百万年人类活动史发展演进的艰辛历程,感知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丰富内涵,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月前说。

(文内配图均为展览现场中国文化报记者卢旭摄)

2023年8月3日《中国文化报》

第8版刊发特别报道

《二百二十余件(组)文物展现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

↓↓↓↓↓↓↓↓↓

中国发现古人类化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7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30万年前的古人类喜欢吃什么?动物化石出土揭示华龙洞人食谱
央视网消息:12月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联合考古发掘队发布了华龙洞遗址考古的重大进展。最新成果提出,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
2024-12-09 08:06:00
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 黄万波:毕生深耕古人类起源研究
...的出场音乐,黄万波步伐有力地走到台上。这位毕生深耕古人类起源研究的老专家今年92岁了,但他说,自己的心态更像是29岁。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现场。华龙网记者
2024-02-03 20:53:00
古人类化石首次太空之旅受质疑
...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飞机VSS Unity成功载着6人和两块古人类化石完成了一趟太空之旅。据《自然》报道,机上的6人分别是两名飞行员、一名教练以及3名乘客,成功发射和着陆无
2023-09-19 06:55:00
距今约30万年 华龙洞人被证实为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
...,提出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现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最新一次发掘出土了11件古人类化石,其中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跖骨,40余件石制品、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以及3种爬行类化
2024-12-08 13:14:00
揭开“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神秘面纱,倾听十堰前世今生
...人)遗址建成集遗址保护、寻根溯源、田园休闲为一体的古人类生存演化研究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到2030年,将以“郧县人”为核心、辐射周围不到50公里内的“梅铺猿人”“黄龙洞人”“
2023-07-17 09:45:00
今晚8点,“郧县人”将亮相CCTV-1
...的大范畴,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学堂梁子(郧县人)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高星以“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的发掘和最新研究成果为例,讲述人类起源、
2023-09-01 15:44:00
池州东至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工作正式启动。本次发掘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东至县文旅局共同开展。据悉,这也是国家文物局近日批准的安徽省7个2024年度主动性考古
2024-04-19 10:37:00
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在安徽东至开幕
...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等出席开幕式。此次研讨会将持续至12月8日上午,届时还将发布研讨会共识。12月6日上午的开幕式及发布环节
2024-12-07 00:28:00
掘进吧,去探索古人类的奥秘——走近青年古人类研究工作者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古人类研究工作者】推开实验室的门,研究员邢松正站在桌前,拿着一块人头骨仔细端详,试图拼接复原这块距今约1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8月中旬,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古脊
2023-08-22 10: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