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
我国古代名将如云,但能始终不遭君主猜忌并善终的却很少,这其中纵横沙场二十多年、立下赫赫战功的卫青,既是帮助大汉改变汉匈对战局势的大司马,又是当朝太子的小舅子。
卫青可谓是集齐了外戚、功高盖主将军等诸多引起皇帝猜忌的身份,可武帝却始终都没有对他有过任何的怀疑,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少见的。凭武帝显贵
卫青是母亲卫媪和平阳侯府小吏郑季生下的私生子,当时卫媪身边已经有了四个孩子一男三女,生活就过得非常艰苦,就把卫青送到了他亲生父亲家里生活。
郑季对卫青非常不好,整天不是打就是骂,再加上郑家其他兄弟都不认可他,卫青不堪其辱跑回母亲身边,并和姐姐们一起去平阳公主府上为奴谋生。
卫青当时主要负责养马,这让他和马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当时他的目标只是能摆脱自己的骑奴身份,成为一个自由的普通人。
所以当有人给他看相说:“你未来一定贵不可言,有机会封侯拜将。”可卫青却笑着回答:“我作为奴隶不被打骂就很好了,怎么可能会被封侯呢?”
但卫青不曾想到这泼天的富贵竟会来的如此猝不及防,随着武帝在平阳公主府中看上他的三姐卫子夫,他们卫家就迎来了翻身的机会。
爱屋及乌的武帝把他带到了甘泉宫养马,后来因为姐姐怀了身孕被当时的皇后陈阿娇嫉妒,打算杀他灭口,好友公孙敖及时通知下卫青逃脱。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很快就被汉武帝知道,本就对陈阿娇不满的他有意扶持卫子夫对抗陈阿娇,于是他把卫青提拔为建章监和侍中。
之后卫子夫顺利诞下皇子刘据,卫青也再度升官到了大中大夫,常伴武帝身边的同时他也能接触到一些军事情报。
因为之前养马的经历,卫青非常愿意前往军中效力,而他的军事能力让刘彻非常满意,于是就答应了他从军的请求。
他第一次外出打仗是公元前129年,当时匈奴派出自家骑兵不断掳掠大汉边境,刘彻对此恨之入骨于是派出了卫青等四位将军出塞迎击敌人。
卫青带上本部兵马后并未着急找匈奴人决战,而是带队一路北上来到敌人祭天圣地龙城,在这里大杀四方带着700人的首级回京复命。
而他这次战斗是汉初以来他汉军取得最大的一场胜利,反观其他三位将军都毫无收获,尤其是李广更是全军覆没,武帝对他的战绩非常满意,感其功劳亲封关内侯。
之后几年间卫青接连带领汉军出击匈奴,每一次都会有所斩获,而且两度统领十万汉军和匈奴单于展开决战,狠狠打击了匈奴的军队实力。
尤其是漠北之战他以武刚车结阵迎战匈奴单于主力的打法,更是将伊稚斜单于打到落荒而逃,如果不是前将军李广未能带队及时赶到,伊稚斜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被卫青活捉。
而他在二十多年的征战中个人地位不断提升,武帝特设大司马来表彰他和霍去病的战功,让他们共同管理全国的日常军务。
他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万户侯,同时他的三个儿子也都早早就被封侯。
再加上当时他的姐姐卫子夫已经被封为皇后,外甥刘据也被武帝确立为太子,卫氏一族几乎荣耀万丈。
要知道汉代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外戚势力,武帝自己早年也非常忌惮自己的舅舅田玢等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卫青还是非常危险的,可武帝对他依旧恩宠有加。
公元前105年卫青正式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当时的武帝悲痛不已,专门在茂陵东北方向不远处为他修了一座形状酷似阴山的墓穴。
并为他起了“烈”的谥号,从这些举动不难看出武帝对卫青的宠爱,也足以见得卫青和武帝之间毫无猜忌之心。
独善其身
自古以来凡是立下大功的名将都会面临着一个头疼的事情,那就是如何躲过君主的猜忌,秦国的白起、汉初的韩信等人都因为功高震主被杀。
可卫青却从来没被武帝猜忌过,甚至对他做的很多决定都是全力支持。
首先来说卫青清楚自己的定位,无论在外带兵打仗还是回朝为官,他都只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像公元前125年他统军十万和匈奴单于对决,苏建、赵信以及李广等多位将军也都听命于他。
但首战他们就遭遇了失利,赵信以及苏建带领的部队中了匈奴人的埋伏全军覆没。
最终赵信重新投降匈奴,而苏建则是独自一人逃回了大营,针对苏建的处罚问题引起了巨大争议,当时卫青麾下的长史任安以及议郎周霸分别持有不同意见,其中周霸多次提议卫青将其军法从事,以树立大将军的威严。
而任安则觉得苏建他们是中了埋伏才全军覆没的,而且赵信投降的情况下,苏建依旧回来足以见其忠心。
可卫青却直接说:“我作为外戚而且常年领兵作战,并不怕自己在军队中没有威严,而且作为主帅的我确实有权力杀掉苏建,可我的权力都是天子赐予的,还是应该交给陛下来决定他的生死。”
之后卫青也安排专人将苏建押回了长安城,武帝在得知了苏建全军覆没的原因之后选择了原谅他。
其实从卫青的话中不难看出他并不想杀苏建,但也愿意把这个决定权交给武帝,让武帝知道自己即便在外征战也丝毫不敢忘记他的存在,苏建也因为这件事对武帝及卫青感恩戴德。
众所周知古代的很多大臣都有养门客的传统,战国四公子的门客数更是都多达千人。卫青虽然食邑早已经达到了万户,可他却从来不养门客。
苏建曾建议他要多多养士,劝他说:“大将军地位如此尊崇,可天下的贤人士大夫却都没人称赞你,甚至不关注你,大将军还是应该多多养士,并且推荐他们。”
其实苏建说的也是事实,自古以来卫青在文人眼中的地位都不高,苏轼都不止一次批评他面对武帝的态度不像是君臣,反倒更像是主仆,还不如没被重用的汲黯更有风骨。
甚至在《东坡志林》卷四中,更是将卫青评价为“舔痔之人”,由此可见卫青在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之低。
卫青却表示自从窦婴和田蚡这两位外戚招募天下之士后,天子对此常常恨得咬牙切齿。那种经常招募贤能的臣子,就是天子最大的忌讳。作为臣子来说,只需要遵守法律履行个人职责就行,为什么非要招纳士人来养士呢?
他不仅不主动招揽贤能养士,甚至对于麾下将军的去留问题也毫不在意,自从漠北之战后霍去病就日益得到武帝的青睐,甚至荣耀也逐渐超过了他。
这从两人回来后的封赏就可以看出,卫青打跑伊稚斜单于却基本没有更多封赏,手下只有云中太守等两人获得封赏,反观霍去病这边的很多人都因功封侯。
于是一些经常和他走动的将军们,都纷纷远离他投奔到霍去病麾下效力,而这些人在霍去病这里非常轻松地拿到了想要的官爵。
卫青对此依旧视若无睹,仿佛这些离开的将军不是从自己门下离开的,这样的胸襟和气魄不是谁都拥有的。
而且他在处理和皇帝其他妃子的关系时也做到了谨小慎微,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大胜匈奴回朝的卫青,没有任何的张扬跋扈反倒更加小心翼翼。
不仅及时把自己的兵权交还给皇帝,就连他得胜的赏金也要分一半给当时正受武帝宠爱的王夫人,作为给她父母祝寿的资金。
此外在霍去病横空出世后,武帝就在不断打压他,再不给他太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像漠北之战中武帝安排的是让霍去病去打匈奴单于。
不仅让霍去病优先挑选军中的士兵和军马,而且只要前方探查到单于的消息,就会第一时间告知霍去病,反倒是卫青需要给霍去病不断让路,这也是为何卫青手下人难获封的关键原因。
可即便如此卫青依旧全盘接受,而且在战胜匈奴回朝后深入简出,几乎不与其他人有过多接触。
面对着武帝的打压,他不仅全盘接受还丝毫没有任何的怨言。也让武帝明白自己对于他一直都是忠心耿耿的,不会做任何威胁到他皇权的事情,面对着这样一位知心的将军,汉武帝自然会信任有加。
不过可惜的是卫青虽然做到了谨小慎微不被武帝怀疑,可他的后代却没逃过被武帝清算的命运,卫青活着的时候三个儿子的侯爵就先后被武帝削去。
之后长子卫伉在公元前91年被杀,再加上巫蛊之祸不仅刘据和他的姐姐卫子夫被逼到先后自杀,而且卫青的一家老小同样被灭门。
结语:
“上不疑,下不忌,唯能避权远嫌故”,这句话最能诠释武帝和卫青之间的关系,卫青用自己的谨小慎微和避权赢得武帝信任,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善终的结局。
只是他们家族的势力过于庞大,最终还是触及了武帝的逆鳞而被灭门,不知道泉下有知的卫青作何感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7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