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25 17:11:00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静 见习记者 刘志坤

如果没有看过刨皮制作技艺,如果没有听到民歌赞达仁,也许李京阳还是生活在北京的商业导演,而不是在鄂伦春一待就是近十年。

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鄂伦春族人口为9168人。李京阳说自己成了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由于鄂伦春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李京阳手持摄像机,记录鄂伦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跟那些讲述鄂伦春文化的老人“抢时间”。

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李京阳记录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受访者供图)

一年超十个月在鄂伦春

从记录手工技艺到拍摄口述史

这是李京阳在鄂伦春的第10个年头。

2015年,李京阳第一次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拍摄。在那以前,他是个满世界跑的时尚商业导演。不过李京阳并没有觉得在这里生活有什么不适应,反而有一种熟悉感。

最开始,他的拍摄内容以鄂伦春的手工技艺为主。李京阳走访很多猎民村拍摄,发掘、整理、保护、宣传当地手工技艺,最终将拍摄内容制作成影像资料。“将它们作为历史档案去保存,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京阳说:“据我们走访,现在会做最传统的整套手艺的应该不超过10人,年龄基本在70岁左右。非遗背后代表着很多老人精神层面的寄托。”

李京阳拍摄过吴玲芝,她是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狍角帽制作技艺传承人。李京阳好奇,为什么吴玲芝会坚持这项技艺这么多年。吴玲芝说,“这个手艺是我妈妈传给我的,我不想在我这一代丢失掉。”

慢慢地,李京阳被鄂伦春精湛的手工技艺、豪迈的民族性格所征服。于是,他决定放弃北京所有的业务,专心做保护鄂伦春非遗这件事。

经过五六年的时间,李京阳记录了50多位鄂伦春老匠人,原定的拍摄任务已经完成。他与鄂伦春老人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喜欢这里。在记录过程中,曾经与他朝夕相处的老人陆续离世。“这个民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老人去世意味着带走了一部分历史。一种文化在你眼前消失,心里就非常难过。”李京阳意识到留住老人的记忆迫在眉睫,决定留在这里拍摄口述史。

最初,李京阳每年在鄂伦春待三个月,其余时间返回北京。从2019年开始,他一年中超过十个月留在鄂伦春。

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拍故事的人变成故事里的人

“每多拍一位老人,就是在为这个文化多争取一点时间。”李京阳说。

李京阳拍摄的会唱歌的“小花鹿奶奶”上过多次热搜,被很多网友熟知。老人叫内淑梅,已经80多岁。在拍摄视频时,老人佩戴上她的全部饰品,包括13个手镯、3条项链、6个铃铛。这是她的仪式感。内淑梅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唱歌,有时还会拍下视频发给李京阳。唱歌对于老人来说,已经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鄂伦春老人吟唱的这种森林之声,被称为赞达仁,意指鄂伦春族在森林中的即兴歌唱,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这个民族的历史,就藏在这些老人的讲述与歌声中。李京阳觉得他们就像森林的孩子,把赞达仁唱到篝火燃尽,唱到太阳升起。“但鄂伦春族还能即兴歌唱赞达仁的老人已不超过10个。”李京阳说。

前段时间,这里下了大雪,森林里白茫茫的一片。他在森林拍摄“小花鹿奶奶”唱歌,“她的歌声一响起,就感觉她把沉睡已久的森林给唤醒了,把冰雪覆盖的河都融化了。尤其在空荡的山谷,老人站在树下,暖色的夕阳,白皑皑的雪,我觉得歌声让冬天的森林也有了别样的魅力。”

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李京阳和“小花鹿奶奶”(受访者供图)

这几年,李京阳觉得自己的名字仿佛在这个世界里消失了一样,大家只记得他的网名叫“少年星期八”。现在,他每天穿着鄂伦春族服装,戴着狍角帽,讲述鄂伦春的故事,从影视从业者变成了一个“网红”。对于这个称呼,李京阳觉得不习惯。“其实我还是我,我走访了各个猎民村,只为记录鄂伦春濒临消失的森林之声赞达仁,我希望这古老的歌声永远年轻。”

如今,李京阳有了新的称呼——鄂伦春老人们的“共享孙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鄂伦春族人口为9168人。李京阳说自己成了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第9169颗种子

带鄂伦春走进网络走上街头

李京阳把拍摄的视频发布在网上。很多人看到后表示,想学奶奶的歌。“我希望这些歌声一直回荡在大兴安岭的山谷,回荡在网上,回荡在过去和未来。”李京阳说。

这段时间,流量落到了鄂伦春。在李京阳看来,流量说明大家知道了鄂伦春。但是,从知道到了解到喜欢,到影响我们对森林的生态理念,影响我们的生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段时间,李京阳等11人组成的团队,来到四川。这其中包括8个鄂伦春年轻人。他们在街头展示民族服饰,展示斗熊舞。在现场,围观者能达到四五千人。李京阳说:“我们能把鄂伦春的文化带到大家的眼中,让大家近距离接触,而不是再以那种猎奇的眼光去看待。”

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很多人不理解李京阳为什么放弃北京的工作,到大兴安岭去记录鄂伦春那些濒临失传的非遗技艺。

李京阳也遭受过质疑,但是他不在乎。他花了近十年,用一部纪录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部纪录片今年应该会上映。可谓十年磨一剑。”当一切要结束时,他却突然不想结尾了。“消耗的时间和金钱我不在乎,我突然害怕有一天我会老,老到再也举不起摄像机。我不想让鄂伦春过往的历史和生活印记,只是存在于老人的口述历史中。”

李京阳见证了鄂伦春十年,记录了鄂伦春十年。“很多东西变了,很多东西依然没有变。我喜欢他们的文化,我敬佩他们每一个人,尤其他们对于自然那种敬畏是让我非常感动的。”

鄂伦春的9168人,就是9168颗种子。“我想成为第9169颗种子,帮助他们继续生根发芽。”李京阳说,大家了解鄂伦春只是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5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北京80后李京阳长期在鄂伦春族聚居地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传播——鄂伦春人寄养在北京的孩子本报记者 赵昂《工人日报》(2024年01月27日 03版)阅读提
2024-01-27 03:26:00
一个北京小伙的鄂伦春情缘
...,并接受了为鄂伦春拍摄非遗纪录片的邀约。我国境内的鄂伦春族人口不足万人,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的五大流域,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由于平时工作忙,最初他只打算每年抽出一两个月
2024-01-07 06:25:00
放弃高额年薪,北京小伙到鄂伦春当“共享孙子”:想给奶奶们办森林音乐会
...央大街巡游中,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远道而来的鄂伦春族人,这一古老的民族,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鄂伦春族人到底是什么时候下山的?下山后靠什么生活?”“他们身上这种威武的皮
2024-01-18 16:20:00
放弃近百万年薪,男子转型鄂伦春文化博主爆火
...这个冬天,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繁荣景象里,头戴狍角帽的鄂伦春族人在中央大街巡游,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哈尔滨市文旅局回应,想让游客玩得开心,将独特民族文化向外推介。鄂伦春族人分布
2024-01-09 15:00:00
小伙成50个鄂伦春老人的“共享”孙子
本文转自:大连日报哈尔滨旅游火爆,古老的鄂伦春族也被带火。近日,一段“小伙成50个鄂伦春老人‘共享’孙子”的视频冲上微博热搜榜,视频点击量超过2337万人次。内蒙古呼伦贝尔,小伙
2024-01-17 05:46:00
...林……在祖国东北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最后猎人”鄂伦春族世居于此。穿狍皮袄、住撮罗子,与猎狗和马为伴,在绵亘数千里的原始森林中,鄂伦春人曾过着异常艰苦的游猎生活,沐风浴雪、
2023-09-25 03:10:00
...呼和浩特日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上,悠扬的鄂伦春族口弦琴旋律、裁判员和运动员入场时响起的《鄂伦春小唱》,让这个被称为北方游猎文化“活化石”的少数民族引人关注。“十四冬
2024-02-23 01:22:00
在传承中发展:鄂伦春民族技艺绽放“创新之花”
...做船体,两头尖尖的船形如同一片巨大的“柳叶”。这是鄂伦春族传统交通工具桦树皮船的样子。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记者见到了鄂伦春族老人郭宝林制作的一艘长达
2023-10-16 12:02:00
黑龙江省呼玛县发挥教育优势 抢救鄂伦春民族语言
...民族的聚居地,位于祖国最北边陲的黑龙江省呼玛县,将鄂伦春族文化传承教育纳入筑牢民族共同体教育的重要内容,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日常教育工作,为挖掘民族文化遗产,赋予更新的时代
2023-08-22 20:4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华商网讯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官网于2025年11月7日公布重庆市石柱自治县万宝铅锌矿透水事故调查报告。2024年9月30日
2025-11-10 14:20:00
临沂职业学院成功获批2025年度山东省数字经济人才实训基地
鲁网11月10日讯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2025年度山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名单,临沂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申报的“数字经济人才实训基地”成功获批
2025-11-10 14:35:00
告别“死记硬背”,有道自然拼读&阅读与表达课助孩子开启自主阅读新征程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英语学习的词汇量与难度逐步提升,如何帮助孩子科学高效地掌握单词、突破阅读瓶颈,成为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
2025-11-10 14:40:00
天津一高速公路未批先建,致一企业被迫关停损失上亿元,申请赔偿9年未果
图片来源:新黄河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绕城高速汉蔡路段一侧,有一座停业多年的大型厂区,由于长期闲置,内部早已荒废破败,杂草丛生
2025-11-10 14:55:00
近日,平安人寿邢台中心支公司完成一笔意外身故理赔,赔付金额达109.14万元。8月,客户吴先生(化名)在家中打扫高处卫生时不幸失足坠落
2025-11-10 15:00:00
《鲁砚谱》一书出版发行
鲁网11月10日讯近日,山东省鲁砚协会首届常务副会长蒋洪深先生撰写的《鲁砚谱》一书由西冷印社出版发行,受到广大制砚爱好者和市民们的一致好评
2025-11-10 15:10:00
2025国际古城墙(堡)联盟交流活动在邯郸大名举办
图片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官网近日,以“保护与传承,活化与共赢——国际视野下古城墙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5国际古城墙(堡)联盟交流活动在邯郸市大名县举办
2025-11-10 15:13:00
近期“麻醉鱼”视频引发关注。视频内容为水产商户用“鱼麻药”使活鱼安静,从业者称长途运输用丁香酚等麻醉剂可降低活鱼损耗,然而这种看似高效的保活保鲜手段
2025-11-10 15:35:00
“纳入涉网安全管理范围的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应满足电网运行‘可观、可测、可控、可调’要求。”近日,国网龙海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组织专业技术骨干
2025-11-10 15:36:00
大皖新闻讯 两年前,大皖新闻报道了山西女老板郭永红实名举报山西省农业机械公司寿阳县公司负责人张某平违纪违法,之后被张某平无故当众扇打头部一事
2025-11-10 17:00:00
1岁宝宝食管遭灼伤,又是家中“小圆片”惹祸!青岛妇儿医院医生紧急提醒
鲁网11月10日讯一岁的小宝轩轩(化名)终于出院了。回想起半个月前带孩子就诊的一幕,轩轩妈妈忍不住后怕。当时,轩轩突发进食困难
2025-11-10 17:00:00
上饶新闻人以基层采风庆第 26 个中国记者节
11月8日,第26个中国记者节如约而至。上饶市20余名新闻媒体工作者以“脚”赴基层、以“眼”察实况、以“脑”悟内涵、以“笔”传心声
2025-11-10 17:06:00
铅山县实验小学开展第六期 “我为学校题校名”书法展示活动
近日,铅山县实验小学第六期“我为学校题校名”书法展示活动温情启幕。这场以笔为媒、以字为桥的活动,既让书法教育在校园扎根生长
2025-11-10 17:36:00
翰墨飘香 乐学有为
近日,山西老年大学举办的校园开放周活动中,书法课堂座无虚席。老师正在台上细致讲解书法作品精髓,台下学员们凝神聆听,认真记录要点
2025-11-10 17:36:00
河北新闻网讯(张伟东、王娜)这个药应该一天吃几次、这个药到底治啥病的、多种药应该怎么吃……近日,秦皇岛市第一医院AI数智药师正式上线
2025-11-10 17: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