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25 17:11:00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静 见习记者 刘志坤

如果没有看过刨皮制作技艺,如果没有听到民歌赞达仁,也许李京阳还是生活在北京的商业导演,而不是在鄂伦春一待就是近十年。

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鄂伦春族人口为9168人。李京阳说自己成了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由于鄂伦春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李京阳手持摄像机,记录鄂伦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跟那些讲述鄂伦春文化的老人“抢时间”。

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李京阳记录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受访者供图)

一年超十个月在鄂伦春

从记录手工技艺到拍摄口述史

这是李京阳在鄂伦春的第10个年头。

2015年,李京阳第一次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拍摄。在那以前,他是个满世界跑的时尚商业导演。不过李京阳并没有觉得在这里生活有什么不适应,反而有一种熟悉感。

最开始,他的拍摄内容以鄂伦春的手工技艺为主。李京阳走访很多猎民村拍摄,发掘、整理、保护、宣传当地手工技艺,最终将拍摄内容制作成影像资料。“将它们作为历史档案去保存,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京阳说:“据我们走访,现在会做最传统的整套手艺的应该不超过10人,年龄基本在70岁左右。非遗背后代表着很多老人精神层面的寄托。”

李京阳拍摄过吴玲芝,她是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狍角帽制作技艺传承人。李京阳好奇,为什么吴玲芝会坚持这项技艺这么多年。吴玲芝说,“这个手艺是我妈妈传给我的,我不想在我这一代丢失掉。”

慢慢地,李京阳被鄂伦春精湛的手工技艺、豪迈的民族性格所征服。于是,他决定放弃北京所有的业务,专心做保护鄂伦春非遗这件事。

经过五六年的时间,李京阳记录了50多位鄂伦春老匠人,原定的拍摄任务已经完成。他与鄂伦春老人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喜欢这里。在记录过程中,曾经与他朝夕相处的老人陆续离世。“这个民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老人去世意味着带走了一部分历史。一种文化在你眼前消失,心里就非常难过。”李京阳意识到留住老人的记忆迫在眉睫,决定留在这里拍摄口述史。

最初,李京阳每年在鄂伦春待三个月,其余时间返回北京。从2019年开始,他一年中超过十个月留在鄂伦春。

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拍故事的人变成故事里的人

“每多拍一位老人,就是在为这个文化多争取一点时间。”李京阳说。

李京阳拍摄的会唱歌的“小花鹿奶奶”上过多次热搜,被很多网友熟知。老人叫内淑梅,已经80多岁。在拍摄视频时,老人佩戴上她的全部饰品,包括13个手镯、3条项链、6个铃铛。这是她的仪式感。内淑梅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唱歌,有时还会拍下视频发给李京阳。唱歌对于老人来说,已经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鄂伦春老人吟唱的这种森林之声,被称为赞达仁,意指鄂伦春族在森林中的即兴歌唱,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这个民族的历史,就藏在这些老人的讲述与歌声中。李京阳觉得他们就像森林的孩子,把赞达仁唱到篝火燃尽,唱到太阳升起。“但鄂伦春族还能即兴歌唱赞达仁的老人已不超过10个。”李京阳说。

前段时间,这里下了大雪,森林里白茫茫的一片。他在森林拍摄“小花鹿奶奶”唱歌,“她的歌声一响起,就感觉她把沉睡已久的森林给唤醒了,把冰雪覆盖的河都融化了。尤其在空荡的山谷,老人站在树下,暖色的夕阳,白皑皑的雪,我觉得歌声让冬天的森林也有了别样的魅力。”

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李京阳和“小花鹿奶奶”(受访者供图)

这几年,李京阳觉得自己的名字仿佛在这个世界里消失了一样,大家只记得他的网名叫“少年星期八”。现在,他每天穿着鄂伦春族服装,戴着狍角帽,讲述鄂伦春的故事,从影视从业者变成了一个“网红”。对于这个称呼,李京阳觉得不习惯。“其实我还是我,我走访了各个猎民村,只为记录鄂伦春濒临消失的森林之声赞达仁,我希望这古老的歌声永远年轻。”

如今,李京阳有了新的称呼——鄂伦春老人们的“共享孙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鄂伦春族人口为9168人。李京阳说自己成了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第9169颗种子

带鄂伦春走进网络走上街头

李京阳把拍摄的视频发布在网上。很多人看到后表示,想学奶奶的歌。“我希望这些歌声一直回荡在大兴安岭的山谷,回荡在网上,回荡在过去和未来。”李京阳说。

这段时间,流量落到了鄂伦春。在李京阳看来,流量说明大家知道了鄂伦春。但是,从知道到了解到喜欢,到影响我们对森林的生态理念,影响我们的生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段时间,李京阳等11人组成的团队,来到四川。这其中包括8个鄂伦春年轻人。他们在街头展示民族服饰,展示斗熊舞。在现场,围观者能达到四五千人。李京阳说:“我们能把鄂伦春的文化带到大家的眼中,让大家近距离接触,而不是再以那种猎奇的眼光去看待。”

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很多人不理解李京阳为什么放弃北京的工作,到大兴安岭去记录鄂伦春那些濒临失传的非遗技艺。

李京阳也遭受过质疑,但是他不在乎。他花了近十年,用一部纪录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部纪录片今年应该会上映。可谓十年磨一剑。”当一切要结束时,他却突然不想结尾了。“消耗的时间和金钱我不在乎,我突然害怕有一天我会老,老到再也举不起摄像机。我不想让鄂伦春过往的历史和生活印记,只是存在于老人的口述历史中。”

李京阳见证了鄂伦春十年,记录了鄂伦春十年。“很多东西变了,很多东西依然没有变。我喜欢他们的文化,我敬佩他们每一个人,尤其他们对于自然那种敬畏是让我非常感动的。”

鄂伦春的9168人,就是9168颗种子。“我想成为第9169颗种子,帮助他们继续生根发芽。”李京阳说,大家了解鄂伦春只是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5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北京80后李京阳长期在鄂伦春族聚居地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传播——鄂伦春人寄养在北京的孩子本报记者 赵昂《工人日报》(2024年01月27日 03版)阅读提
2024-01-27 03:26:00
一个北京小伙的鄂伦春情缘
...,并接受了为鄂伦春拍摄非遗纪录片的邀约。我国境内的鄂伦春族人口不足万人,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的五大流域,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由于平时工作忙,最初他只打算每年抽出一两个月
2024-01-07 06:25:00
放弃高额年薪,北京小伙到鄂伦春当“共享孙子”:想给奶奶们办森林音乐会
...央大街巡游中,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远道而来的鄂伦春族人,这一古老的民族,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鄂伦春族人到底是什么时候下山的?下山后靠什么生活?”“他们身上这种威武的皮
2024-01-18 16:20:00
放弃近百万年薪,男子转型鄂伦春文化博主爆火
...这个冬天,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繁荣景象里,头戴狍角帽的鄂伦春族人在中央大街巡游,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哈尔滨市文旅局回应,想让游客玩得开心,将独特民族文化向外推介。鄂伦春族人分布
2024-01-09 15:00:00
小伙成50个鄂伦春老人的“共享”孙子
本文转自:大连日报哈尔滨旅游火爆,古老的鄂伦春族也被带火。近日,一段“小伙成50个鄂伦春老人‘共享’孙子”的视频冲上微博热搜榜,视频点击量超过2337万人次。内蒙古呼伦贝尔,小伙
2024-01-17 05:46:00
...林……在祖国东北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最后猎人”鄂伦春族世居于此。穿狍皮袄、住撮罗子,与猎狗和马为伴,在绵亘数千里的原始森林中,鄂伦春人曾过着异常艰苦的游猎生活,沐风浴雪、
2023-09-25 03:10:00
...呼和浩特日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上,悠扬的鄂伦春族口弦琴旋律、裁判员和运动员入场时响起的《鄂伦春小唱》,让这个被称为北方游猎文化“活化石”的少数民族引人关注。“十四冬
2024-02-23 01:22:00
在传承中发展:鄂伦春民族技艺绽放“创新之花”
...做船体,两头尖尖的船形如同一片巨大的“柳叶”。这是鄂伦春族传统交通工具桦树皮船的样子。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记者见到了鄂伦春族老人郭宝林制作的一艘长达
2023-10-16 12:02:00
黑龙江省呼玛县发挥教育优势 抢救鄂伦春民族语言
...民族的聚居地,位于祖国最北边陲的黑龙江省呼玛县,将鄂伦春族文化传承教育纳入筑牢民族共同体教育的重要内容,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日常教育工作,为挖掘民族文化遗产,赋予更新的时代
2023-08-22 20:4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