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放弃近百万年薪,男子转型鄂伦春文化博主爆火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09 15:00:00 来源:长江日报

这个冬天,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繁荣景象里,头戴狍角帽的鄂伦春族人在中央大街巡游,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哈尔滨市文旅局回应,想让游客玩得开心,将独特民族文化向外推介。

鄂伦春族人分布于我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全族不到9000人。其先民一直在莽莽林海中过着游猎生活,传统文化与游猎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和“北半球渔猎民族的活化石”。

放弃近百万年薪,男子转型鄂伦春文化博主爆火

鄂伦春族服饰。图源:受访者提供

视频博主李京阳(昵称“少年星期八”)走访鄂伦春族古稀老人共9年,是鄂伦春旗宣传部认可的“鄂伦春老铁”。

其证实,随着鄂伦春族的“出圈”,最近确有不少鄂伦春族的年轻人从内蒙古鄂伦春旗来到哈尔滨市,他们穿着鄂伦春服饰走在街头,每场直播都有上万人在线观看。

李京阳建议,只要深耕文化,群众、政府、商家、景区拧成一股劲,鄂伦春族有机会迎接下一波流量。

【1】手工制作狍皮衣的鄂伦春族人,世上仅剩几位

九派新闻:可以跟南方游客介绍一下鄂伦春族吗?

李京阳: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北部,是一个来自森林的民族,目前约9000人。在没下山定居前,他们一直过着游猎生活,以狩猎为生。到1953年,鄂伦春族人响应政府号召,从山林搬到了山下,变成了半农耕半狩猎的生活。一直到1996年,实行全面禁猎,鄂伦春族人的生活就跟现在大部分人一样了。

九派新闻: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北部的鄂伦春族人生活习俗上有什么差异?

李京阳:生活习俗大体一致,黑龙江一带的鄂伦春族人接触农耕较早,两个地方口音上有细微差别,除此以外都是一样的。

九派新闻:这段时间你的账号有什么变化?

李京阳:以前没什么人关注我发的视频,现在粉丝噌噌上涨,拍摄的内容连着两天上热搜。

九派新闻:在这次哈尔滨文旅热潮之中,为什么鄂伦春文化会火起来?

李京阳:在此之前,大家不知道中国还有生活在森林中以打猎为生的民族,穿着狍皮的服饰,这种异于大众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给人们带来猎奇的感觉。

九派新闻:鄂伦春族人怎么接住这泼天的流量?

李京阳:不少鄂伦春族的年轻人已经有了要做点什么的意识,自发地从内蒙古出发到哈尔滨,穿着鄂伦春服饰走在街头,直播或拍短视频。

放弃近百万年薪,男子转型鄂伦春文化博主爆火

李京阳。图源: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在网传的鄂伦春文化中,是否存在一些被误解或忽略的元素?

李京阳:有一位男子牵着驯鹿走在中央大街上,他并未表明自己穿的是鄂伦春服饰,但不少营销号以此为噱头宣传。但事实上他走的是混搭风,只有头上的帽子属于鄂伦春服饰。

我非常喜欢鄂伦春族人手工制作的狍皮衣,但是能够制作这些的人,有的已经年过八旬,是世界上仅剩的几位还掌握这门技艺的人。我这次发声也是为了这些手艺人,不希望大家误解这个民族的文化。

【2】鄂伦春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历史靠老人口述

九派新闻: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李京阳:以前在北京做影视相关的工作,年薪近百万。九年前一次机缘巧合下,我来到鄂伦春进行拍摄,慢慢爱上了这个小众的民族。

前几年,我每年都会抽出一两个月时间待在这里。在山林生活过的老年人至少也得75岁往上走,现在的年轻一代的鄂伦春族跟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一样,并未经历过山林生活。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并没有文字,历史记载全依靠老人们的口述。拍摄过程中,很多老人陆陆续续离世,老人的去世相当于带走了一部分历史、仪式与故事。

鄂伦春文化以天为单位从我眼前消逝,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和时间赛跑。推掉北京所有的工作后,我直接住在了鄂伦春旗,每天记载鄂伦春族曾经的生活和文化。

九派新闻:为什么想要留在鄂伦春旗?

李京阳:我们都在说以史为镜,我们不光要往前看,还要回头看,看看盛唐,看看大汉,这些历史会给我们很多启示。不管多少年以后,至少有人知道我们人类曾经有这么一个族群,用这样的方式和自然如此亲近,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当下,给人们一些反思。

我之前拍的东西可能是为了挣钱,记录鄂伦春文化还要不断贴钱。但是我能感受到是在保护这个民族的各种文化,并且把它申报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放弃近百万年薪,男子转型鄂伦春文化博主爆火

鄂伦春族老人。图源: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与鄂伦春族人相处中,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李京阳: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于大自然的那种敬畏。鄂伦春族以狩猎为生,但也会通过采集山上的野菜、野果来补充维生素。有一次我拍摄老人们上山采集,结束后天已经快黑了,我还在用正常声音跟老人在交流,老人突然提醒我“你在森林里晚上小一点声,因为小草和小树也是要休息的,不要打扰到它们。”以前,他们生活在山里,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砍树取暖,只会拾取一些地上的树干或者砍伐已经枯死的树。

九派新闻:对鄂伦春族文化的发展有什么期望?

李京阳:如果能向这次的哈尔滨学习,深耕文化,群众、政府、商家、景区拧成一股劲,才有机会迎接下一波流量。

【来源:九派新闻(记者:辜子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1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活在北京的商业导演,而不是在鄂伦春一待就是近十年。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鄂伦春族人口为9168人。李京阳说自己成了第
2024-01-25 17:11: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北京80后李京阳长期在鄂伦春族聚居地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传播——鄂伦春人寄养在北京的孩子本报记者 赵昂《工人日报》(2024年01月27日 03版)阅读提
2024-01-27 03:26:00
一个北京小伙的鄂伦春情缘
...,并接受了为鄂伦春拍摄非遗纪录片的邀约。我国境内的鄂伦春族人口不足万人,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的五大流域,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由于平时工作忙,最初他只打算每年抽出一两个月
2024-01-07 06:25:00
放弃高额年薪,北京小伙到鄂伦春当“共享孙子”:想给奶奶们办森林音乐会
...央大街巡游中,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远道而来的鄂伦春族人,这一古老的民族,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鄂伦春族人到底是什么时候下山的?下山后靠什么生活?”“他们身上这种威武的皮
2024-01-18 16:20:00
小伙成50个鄂伦春老人的“共享”孙子
本文转自:大连日报哈尔滨旅游火爆,古老的鄂伦春族也被带火。近日,一段“小伙成50个鄂伦春老人‘共享’孙子”的视频冲上微博热搜榜,视频点击量超过2337万人次。内蒙古呼伦贝尔,小伙
2024-01-17 05:46:00
“全网催”鄂伦春族狍角帽平替版 义乌:“可安排”
...这两天,确实有很多客户线上发图来询问,但是狍角帽对鄂伦春族来说有特殊寓意,我们不会原样照做。”1月11日,浙江义乌一生产帽子的老板娘楼舒徽说。索菲特大教堂的人造月亮、免费接送
2024-01-12 10:17:00
黑龙江省呼玛县发挥教育优势 抢救鄂伦春民族语言
...民族的聚居地,位于祖国最北边陲的黑龙江省呼玛县,将鄂伦春族文化传承教育纳入筑牢民族共同体教育的重要内容,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日常教育工作,为挖掘民族文化遗产,赋予更新的时代
2023-08-22 20:45:00
在传承中发展:鄂伦春民族技艺绽放“创新之花”
...做船体,两头尖尖的船形如同一片巨大的“柳叶”。这是鄂伦春族传统交通工具桦树皮船的样子。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记者见到了鄂伦春族老人郭宝林制作的一艘长达
2023-10-16 12:02:00
...林……在祖国东北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最后猎人”鄂伦春族世居于此。穿狍皮袄、住撮罗子,与猎狗和马为伴,在绵亘数千里的原始森林中,鄂伦春人曾过着异常艰苦的游猎生活,沐风浴雪、
2023-09-25 03:1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一次从垃圾车上的跌落,让56岁的父亲至今躺在ICU中。而比巨额医疗费和严重伤势更让家属感到无助的,是事故背后那个无人承担的责任“真空”地带
2025-11-11 08:22:00
“天然气公司为了支撑从我家房顶穿过的黄色燃气管道,偷偷在我家屋顶上建了两个长方体的水泥墩。”陕西铜川的任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称
2025-11-11 08:22:00
11月3日,陕西汉中胡家营镇群星村村民舒吉波(45岁)与69岁的父亲舒代坤联手,成功营救一名因车辆落水而昏迷的群众。据救人者舒吉波回忆
2025-11-11 08:23:00
“为了孩子上学我们举家迁移,入住新小区后却发现今冬要跟孩子一起受冻了。”丹桂苑小区业主赵先生说,他希望热力公司能考虑一下已入住业主今冬的生活
2025-11-11 08:23:00
10月22日上午,记者走进石家庄市长安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大厅一角,“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标识格外醒目。接待桌上整齐摆放着民法典
2025-11-11 08:28:00
记者走基层|昔日老厂区 今朝运动场
11月6日,市民(右)在廊坊SK爆燃运动中心学习网球。 河北日报记者 宋平摄“走,打球去!”11月6日18时许,廊坊市民冯墨离约上几个好友直奔廊坊SK爆燃运动中心
2025-11-11 08:33: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原以为是老用户的福利,没想到一步步掉进了诈骗圈套。”回忆起11月6日晚的经历,市民陈女士仍心有余悸
2025-11-11 08:38:00
记者走基层|校社联建,大学生“结亲”独居老人
11月7日,在秦皇岛市海建里社区居民刘志(中)家中,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亲人”正陪老人与其女儿视频聊天。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刘爷爷
2025-11-11 08:38:00
中国网11月11日讯 据“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消息,数字技术编织便利的同时,也暗藏新的危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
2025-11-11 09:32:00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刘宸)从廊坊市统计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廊坊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74.4亿元,同比增长5.6%
2025-11-11 10:05:00
阳光下的守护丨黔东南公安:严打违法犯罪 净化社会环境
多彩贵州网讯 黔东南公安始终秉持对违法犯罪“零容忍”的态度,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重拳出击、精准打击,近日破获系列案件,全力营造安全
2025-11-11 10:58:00
“家长品餐会”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近日,张家口市桥东区第一幼儿园召开“家长品餐会”,邀请家长、社区、市场监管等部门代表对幼儿午餐的观感、口感、质量等进行评价
2025-11-11 09:57:00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双十一”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双十一”网络购物节来临,各类食品促销活动如火如荼。为保障广大消费者网购食品的安全与权益,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以下消费提示:
2025-11-11 10:46:00
11月6日,针对淘宝“双11”期间霸屏广告乱象,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证实已收到相关举报,目前已交由网监分局展开调查
2025-11-11 09:09:00
人工智能+,济南加出了什么?|链上济南项新行
编者按:“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2025-11-11 09: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