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以远见超越未见,用文学观照时代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27 07: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陈晓明文集》新书围读会

以远见超越未见,用文学观照时代

以远见超越未见,用文学观照时代

以远见超越未见,用文学观照时代

▲《陈晓明文集》新书围读会现场

发展了四十多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否已构建起其自成一体的文学话语体系?流媒体时代的文学未来将以何种姿态重新走入读者的视野?2月24日,《陈晓明文集》新书围读会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广东展区举行,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文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创新”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此次围读会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主办,广东人民出版社承办。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南方传媒总经理叶河、总编辑肖延兵等领导出席活动,南方传媒副总经理、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致辞。

活动上,《陈晓明文集》策划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国和与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讲师樊迎春作为对谈嘉宾,与陈晓明教授展开精彩对谈。多位专家学者和读者就《陈晓明文集》的学术价值以及系统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超越文本与时代同频共振

作为当代富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陈晓明教授以独特风格和浪漫气质,深入探索前沿理论,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设,促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当代文学转型发展与精神流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陈晓明文集》作为迄今为止最符合陈晓明教授创作动意的作品汇编,集陈晓明教授数十年研究心得之大成,从探索性角度检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果,是中国文化理论建设的重要收获。

陈晓明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将其不同时期的著作组合起来,可谓一部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史,而且从其中可以看到一代学人的心路历程。“文集并不是简单的把文章汇集,而是有一个精心编排的过程。当我们把所有的文本重新组合以后,它获得了另外一个生命。”肖风华表示, “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与中国的时代同频共振,所以这部文集从某种意义上说超越了文学评论,超越了文本本身,可以作为我们观照历史、塑造未来的重要参照。”

在陈国和看来,以陈晓明为代表的一代文学批评家,富有浪漫的理想主义和百折不挠的韧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作出了积极探索。从《无边的挑战》到《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再到《无法终结的现代性》,陈晓明从多方面展开文学理论的建构和文学史话语的书写,新作《陈晓明文集》更是积极地回答了我们时代的关切。“这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为文学这个学科,为中国的文明史、学术史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陈国和说。

探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新方法

围读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文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创新,陈晓明教授始终关注中国的现实,有着明确的社会关怀和问题意识,从世界文学的高度、中国文学的脉络以及当时文化思潮的整体背景上,分析当代文学思潮的发生、美学特征、文学史意义,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派文学批评模式的构建。

在樊迎春看来,反叛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是陈晓明文学研究的底色,“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陈老师秉持着人文学者的责任意识,坚持为中国当代学界阐释异常晦涩艰深的西方理论,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新作是陈老师对中国当代文学学科话语体系建构思考的成果。”樊迎春表示,书中,陈晓明以自己非常博大的理论素养,将这种坚深的理论纵深于中国文学的当下和历史脉络中去,呈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可以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陈晓明对文学的思考,始终与哲学相连。在他看来,文学和哲学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如果对哲学没有深刻的体会,那对文学也很难有更深入的感悟。

除了哲学,陈晓明对中国文学的思考还总是与现实密切相关。在陈晓明看来,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发展所形成的谱系,始终与现实、与时代相勾连。“在这个紧密的谱系中,文学所折射出的光芒又与中国的现实相对应,我想这也是我们文学存在的理由之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7 0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化新观察|人山人海、书山书海:“出版风向标”释放复苏信号
...的桥梁。书香满溢,点燃阅读热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中)在《陈晓明文集》新书围读会现场。活动主办方供图在广东人民出版社举办的《陈晓明文集》新书围读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
2023-02-27 22:19:00
聚焦当代文艺批评与时代精神生活之联系 首届北京评论家论坛举办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陈晓明赞同李敬泽“广阔的文艺评论”的观点。陈晓明回溯了中国与海外当代批评实践发展的历史,同时提到,传统的学术办刊模式存在一定
2023-10-11 15:59:00
“寻根文学”发端40周年 亲历者杭州再聚首
...开会的地方。左起:李庆西、黄育海、许子东、黄子平、陈晓明。陈力君教授供图。40年后,当年30多位参会者中,韩少功、许子东、李庆西、黄子平、陈思和、黄育海、李杭育七位再次回杭州
2024-12-02 12:32:00
“我的一切都在这本书里”,作家麦家携《人间信》亮相南国书香节
...现场,麦家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陈晓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谢有顺在琶洲展馆展开对谈,分享他创作背后的故事。麦家。主办方供图《人间信》是麦家继《人生海
2024-08-18 16:46:00
花城文学院成立1周年 成大湾区文化新地标
...的资源,进一步打造“花城”文学品牌影响力,由麦家、陈晓明担任首届联席院长,魏微、葛亮、李娟、陈楸帆、蔡崇达、笛安、杨庆祥、陈培浩为首批签约作家、评论家。成立以来,密切跟进签约
2024-03-25 12:31:00
首届泰州刘熙载文学评论奖颁发 泰州为永久颁奖地
...1件。其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晓明,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分别获著作奖,著名评论家孟繁华、南帆、张清华、季进、黄发有、陈思和获论文
2024-01-26 13:13:00
潮声丨5G都还没整明白,6G就来了?
...网络智识万物。”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该实验室研究员陈晓明说。浙江大学智能感知-通信-计算一体化实验室。记者 卢一 摄如陈晓明所言,智能是6G网络的关键词之一。由浙江大学张朝阳
2023-03-15 07:56:00
第六届施耐庵文学奖评审结果出炉 五部作品脱颖而出
...。本届终评评审委员会由毕飞宇、何向阳、丁捷、丁帆、陈晓明、孟繁华、郜元宝、张清华等专家学者组成,参照茅奖、鲁奖评审细则,从专业性、科学性的角度对评审流程进行了优化。评审过程由
2024-09-23 17:22:00
...队1比0战胜泰国队,以小组第一出线。中国台北队主教练陈晓明受访时表示,比赛中对方进了一个乌龙球,取胜有幸运的部分,(淘汰赛阶段)可以去杭州了,很高兴。谈到中秋佳节即将来临,陈
2023-09-28 11:55: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