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承载礼俗的晋南花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2-25 20:00:00 来源:太原新闻网

晋南人离了馍没法活。

这话初听是有点夸张,但等你了解了馍在晋南人生活中的位置,你就知道这话说得一点不出格。“出门三件宝,馍馍、草帽和棉袄”“不吃馍馍不叫饭”“馍馍像锅盖”……晋南人“顿顿不离馍,事事不离馍”。

有外地人初到晋南不知馍为何物,其实就是馒头。关于馒头的起源,据传是诸葛亮渡泸水时,用馒头替代人头做祭祀而来。

晋南人认为“馍”乃方言,可能是在纪念一位女子。黄帝娶了位名叫嫫母的河汾之女。相传嫫母发明了石磨(因嫫母发明而称磨)后,人们磨麦粒成面,蒸熟而食,将所蒸面食沿袭“嫫”音而称之为“馍”,至今,在山西境内,馒头几乎都叫馍。

馍,在晋南人生活中不仅能果腹,还承载着礼俗传统。“顿顿不离馍”是晋南人的生活,“事事不离馍”是晋南人的礼俗。

“馍馍像锅盖”中的馍就与生活中顿顿吃的馍不同,这馍是指“花馍”或“礼馍”,唯在时令节日、祭礼或走亲戚时才蒸,个头大,形状独特,根据礼俗不同而变化各异。大年夜要吃枣山馍、枣篮馍、金罐馍、银罐馍;元宵节要蒸馄饨馍;五月端午蒸老虎馍;六月六做莲花馍;八月中秋蒸月饼馍。不同节日的花馍各有说法。

人生从幼童到老翁,岁岁生日蒸的花馍也有不同的意义。婴儿满月要蒸鼓鼓馍、枣长花馍;周岁娃娃要吃鱼馍;孩童12岁时要蒸项圈馍;青年人结婚时蒸花糕馍,一个花糕往往重达十多公斤;老人们过寿时蒸桃馍;当老人离世时,要蒸包馍……晋南人一生离不了馍。

晋南的馍,不仅是礼俗,还是艺术。

山西一些地方的花馍和面塑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具代表性的闻喜花馍,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时曾惊艳全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6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西花馍:传统面食的艺术与浪漫
...开富贵,如花似玉”之意……(图源:山西新闻联播)在晋南人生活中,馍不仅能果腹,还承载着礼俗传统。“顿顿不离馍”是晋南人的生活,“事事不离馍”是晋南人的礼俗。时令节日都会蒸花馍
2024-05-12 19:36:00
山西晋南:巧手蒸花馍 欢喜闹元宵
...新绛县泽掌村,妇女们捏出一笼又一笼狮子、老虎形状的晋南花馍,形象生动,憨态可掬。在晋南地区,馍不仅能果腹,还承载着礼俗传统。每逢元宵节,在山西临汾、运城等地,妇女们习惯唱着民
2023-02-03 09:31:00
晋南钢铁探索绿色低碳新路径 推动新能源产业提质升级
...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繁忙的生产景象。这是记者日前来到晋南钢铁集团(下文简称晋南钢铁)厂区大道时看到的情景。近年来,晋南钢铁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依托自身
2024-04-29 10:48:00
【企业动态】晋南钢铁竞逐“吨钢吨碳”排放目标
...准煤约1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2万吨。该项目由晋南钢铁集团与华能能源交通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山西晋通送变电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和我省能
2023-08-10 06:36:00
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打造极致能效绿色钢铁基地 争当近零碳钢铁企业先行者
...岛开工仪式 加氢站沃能化工厂区2023年11月19日,由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南钢铁)承办的“钢-焦-化-氢+”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山西临汾召开,来自国家
2023-12-06 06:27:00
山西运城:制晋南花馍迎龙年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付明丽‎人们在加紧赶制晋南花馍。本文摄影 高新生1‎月‎28‎日,随着农历龙年春节临近,在国家级非遗“晋南花馍(晋南面塑)之乡”山西运城市,城乡居民和大小
2024-02-02 10:32:00
山东青岛:春暖花开“鲅鱼跳” 鲅鱼礼俗“藏孝道”
...美味佳肴,更是传承孝道的载体和联系亲情的纽带,鲅鱼礼俗以鲅鱼为载体,蕴藏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基因,是沙子口人孝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崂山鲅鱼礼俗”于2021年入选山东省级非物质
2024-03-30 17:35:00
...同水、同质、同价、同服务的任务目标。2023年,为完善晋南片区供水设施,晋江市先行启动晋南片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
2023-10-10 07:30:00
近日,《中国社会报》刊发沂源葬礼俗改革典型做法。报道称,为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沂源县民政局立足职责定位,以绿色低碳文明祭扫为切入点,科学谋划,广泛宣传,统筹合力,倡导文明绿色
2024-05-12 13: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