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刘秀,最著名的那个当了东汉的开国皇帝。另外一个也非常著名,我们今天读到的古书也很多跟他有关。今天介绍的就是这个刘秀。他本名刘歆,成年之后改名为刘秀。
他是刘向的儿子。如果大家对刘向没什么印象,那一定知道《战国策》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刘向。他还有一本著名的书叫《烈女传》。作为文学家的儿子,刘秀自小就博览群书,今天的人们啃不动的四书五经之类的,他在十多岁的时候就揉碎进脑子里面了。因为才华横溢,又是室宗室,他有机会见到皇帝。十三四岁的时候,他见到了汉成帝,汉成帝为他的才华所惊讶,准备给他封个中常侍,要不是大将军王凤阻挠,这事儿就成了。
过了十来年,刘秀进入天禄阁,整理皇家藏书。皇家藏书丰富而详细,很多是民间找不到的,刘秀如获至宝,假公济私看了很多书。他的博学多才再一次打动了皇帝,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这个官职位不高,但是很特别,负责在皇帝和各大臣之间传达文书、命令之类的,所以能经常见到皇帝。
而这时候另外一个人也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这就是王莽。两个人都很年轻,一个是宗室,一个是外戚,两个都是读书人,又在同一个岗位,自然关系越来越好。当然老严一直不承认王莽有多深的才学,他不过是读过几年国子学,也没有机会像刘秀一样博览全书。
刘秀虽然被皇帝赏识,但当时短命皇帝太多,大家都在忙着各种新皇继位的事情,还没有考虑到他身上来。而就在那忙乱之中,王莽上台了,被扶植到了国家权力中枢。他要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因此把发小刘秀拉到自己摩下。从此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就走上了拍马屁的不归路。
王莽作为假儒学,倡导的不是儒家的精髓,而是其中的崇古。稍微了解点儒学的人都知道,孔子推崇尧舜禹和西周,但这并不是儒学的主要精神。然而王莽就把这作为自己的最主要的政治目标,开始把庞大中国拉回到西周甚至尧舜禹时代。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考证西周时期,甚至尧舜禹时代的官名、地名和法律条文,用来在西汉末年施行。这就是所谓的王莽新政。
而当时文学界的泰斗,也是文学界的领袖,就是刘秀。他领着一大批文学、文字工作者,去翻遍所有的古书,考究上古时候的内容。以倾国之力去完成这件事情,成果自然很丰硕。比如他考证出来,黄帝时期主管天象文学的官叫羲和,因此朝廷也把主管文学的官叫作羲和,而这个羲和就是刘秀。
因为要考证所有的经典,刘秀的确对整理和编校古典图书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这个贡献只是衍生物,目的是帮助王莽复古。《山海经》提到的很多地名也被考证了出来,然后把当时的地名改回到山海经时代。然而因为考证不总那么准确,看到其他的书,才发现之前的考证是错的,所以要再改一遍。有的地名在一年之内改了三四遍。全国各地驿道上的朝廷使者,多数是去改地名的。
除了官名、地名和法律文书,刘秀还要负责考证西周时候的乐律。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乐律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礼仪的等级,所以这个领域也至关重要。王莽篡位之后,还真的恢复了西周时候的乐律,以及当时的礼仪制度。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叔孙通给汉高祖制定了朝仪,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皇帝高高坐在龙椅上,大臣在下面磕头,山呼万岁。这个朝仪也被王莽改了,变成了像西周时候一样君臣屈膝而坐,只讲究方位而不讲究姿势的那种状态。
刘秀因为博学,很多考证非常能服人,对于王莽的复古政策居功至伟,所以王莽封他为休阳候、国师,后来还封了嘉新公。成为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刘秀既然博览全书,就应该知道恢复古制是阻碍国家发展的,但因为王莽的要求,他在这方面给王莽做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他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在王莽篡权的时候依然推波助澜,完全不顾自己的血统。所以于公于私来说,这个人都是毫无底线的,是人世间最肮脏的。他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升官发财,为此可以背叛国家,背叛祖宗。
《山海经》这本书差点没能流传下来。而促使山海经流传到今天的,刘秀功不可没。他把残缺和破损的山海经竹简整理了一遍,而且自己写作了最后一节《海内经》,这是这本书能流传下来的关键原因。但就是整理这本书,刘秀的目的也非常肮脏:他仅仅是为了向汉哀帝说明,在古代就有祥瑞一类的东西。这是为了配合王莽到处征集祥瑞,从而为自己篡夺权位做准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8 17: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