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近日,北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全市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县区推荐、部门或个人自荐等方式,对12个典型案例进行表扬通报。其中,北海市委政法委定点帮扶典型案例《盐碱地上“闯”出致富路》成功入选,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政法智慧和力量。
合浦县闸口镇群珠村是市委政法委的定点帮扶村。该村地处滨海,地势低洼平坦,土地盐碱化,不利于农作物正常生长,农业发展受限,成为困扰当地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作为帮扶后盾单位,市委政法委拓展思路、革新观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深挖该村特色产业增收潜力点,多途径推进稳就业、增收入、促稳定工作,带领村民在盐碱地上“闯”出一条致富路。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市委政法委紧扣“党建引路,产业振兴”发展思路,以创建“红旗党支部”为抓手,发挥好驻村工作队“传帮带”作用,在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方面下足功夫、配强班子,坚持在人才振兴促乡村振兴上谋求新突破,精心选派工作人员开展定点帮扶,在前期调研了解的基础上,开展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广西合天宝龙食品有限公司,在群珠村打造了合浦县闸口镇海鸭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项目。为解决项目用水用电难题,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多次往返于职能部门和企业之间,推动示范基地项目全面落地。此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亩,投资约1.5亿元,将提供就业岗位600个,年人均增收4.2万元以上。
同时,市委政法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组织农业、海洋部门帮助群珠村合理有效综合开发沿海滩涂,并与从事海水养殖的相关企业接洽商谈,加大小棚养虾产业的投入。引进的投资企业先后整合约3000亩鱼塘、虾塘,全部用于小棚对虾养殖,不仅改变了群珠村“小、散、乱”的传统养殖模式,还给周边村民、合作社提供先进的养殖技术。村集体经济项目从2020年的6个发展到现在的8个,2023年村集体收入增长至65万多元。
乡村因党建而强,因产业兴,因治理美。市委政法委在振兴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聚焦乡村治理短板,以治理拓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突出推进“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调动村民积极性,通过“美丽庭院”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工作队员32人,投入资金2万元,清洁打扫群珠村各村庄与主干道路等地方,村庄环境明显改善;鼓励村民群众以“美丽庭院”打造“美丽经济”,以家庭“小美”推动乡村“大美”,实现促进就业创业和美化人居环境的互利共赢,一幅村净、院美、人和的美好乡村画卷已然展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市委政法委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继续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有针对、有重点地解决困难群众遇到的问题,定时入户宣传,跟脱贫户、监测户面对面沟通,累计解决群众利益诉求问题24个,帮助困难群众500余人次。在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主攻方向的同时,市委政法委注重激发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获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2023年,市委政法委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每季度召集脱贫户开展“三讲一评”,通过“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等思想宣传,增强脱贫群众致富的信心,惠及群众300人;先后向群珠村投入2.6万元,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让脱贫村小学生更好地接受法治教育,并结合党日活动开展节日慰问走访,累计向群珠小学等机构捐献5000多元物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