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2月26日下午,一场以“文人精神与当代书写”为主题的《如寄》专家对谈会,在济南大明湖畔的信尚书店隆重举行。此次对谈会聚焦于《如寄——耿介耳书画录》一书,共同探讨文人精神的传承、当代书写的现状以及审美取向的个性化表达。老、中、青三代的学者、作家、评论家、书法家、画家,展开了一场思想和文化的碰撞,生活与艺术的对话。如著名评论家袁忠岳先生所说:对谈激发思想,灵感撞出火种。
参与对谈会的有,著名学者、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吕家乡先生、袁忠岳先生、杨守森先生,山东大学教授耿建华先生,书画家,设计家徐行健先生,著名学者,书法家,山东大学教授郑训佐先生、张传旭先生,著名画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宋丰光先生、张锦平女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董洲先生,著名军旅作家、诗人朱建信先生:著名文史专家、诗人邹卫平先生、周长风先生、任正先生:《大众日报》记者、美术评论家李可可女士,文化策划人王鲁地先生等。对谈会由作家、资深策划人王骞先生主持。
《如寄》出版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美术分社质量总监廖佳平女士,在致辞中说,《如寄》的出版,不仅满载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更深刻地映照出了一位现代文人对于生活方式的哲学省思,它不仅是耿介耳先生艺术造诣与独特审美的璀璨展现,更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既蕴含了古人的高远意境,又洋溢着现代生活的鲜活气息,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九十一岁的吕家乡先生莅临现场,激情澎湃地说:两册《如寄》中的书法、国画和文言诗文作品所用的载体都是传统艺术形式,但是其中洋溢着的却是当代意识、当代情怀和当代美感,因为这是一个当代文化人立足当代语境,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进行的审美创造。这个范例昭示我们:研究、继承传统文化,既不能沉溺于传统之中,更不能把传统化妆成现代的东西,而一定要立足当代,和现实生活、当代语境相呼应,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作为营养,创造辉煌灿烂的现代崭新文化。
郑训佐先生从书法传统与当代书写的角度,思考意义内容与艺术传达,传统意蕴的沉着坚守和新书写的艺术取向等一系列问题,勉励同道专注精进,勤加磨砺,向更高远的文化境界迈进。
远在国外的著名文学史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魏建先生,特地发来视频,评说《如寄》所透彻出的“经典荟萃,形神兼备,行文并茂,精神高贵”气息,他说:《如寄》的价值,首先是借助中国文化经典作品支撑起来的。是用最经典的中国表现形式彰显中国文化之神韵。介耳常年与经典里的智者对话,介耳更像一位精神的贵族,《如寄》里的对终极价值的执着坚守、现实关怀的凛然正气和独善其身的风骨情操,就是明证。
对谈会围绕三个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文人艺术与人文精神,自我修为、精神传承与社会责任当代文化生态与审美取向,传统传承与当代表达等诸方面的问题。与会专家热情饱满,畅所欲言,有理性思考,有深刻解析,有激励和批评,有温暖的慰藉。持续四个小时的对谈,真正成为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碰撞与融合精神盛会。
《如寄》专家对谈会,不仅为文化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也为公众呈现了一次思想和文化的盛宴,进一步推动了文人精神和当代书写的探讨与传播。
据了解,《如寄:耿介耳书画录》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4年10月出版。耿介耳先生是一位从教育工作者转型为编辑,再投身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学者,通过这部书画集寄托自己的生活、趣味、思考和精神,并以此传递给读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7 2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