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月13日,轻风依旧微寒,当日上午10时许,记者驱车赶至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乘坐快艇刚刚驶进随风摇曳的芦苇荡内,便惊起一群群候鸟振翅绕圈飞翔,穿梭在清澈的湿地小河水域,闻着芦苇特有的草木清香,看着湿地内众多生物汇集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免不了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菏泽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历史机遇,经过近几年持续的修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菏泽全市14处湿地公园芦缨随风摇曳,已成为候鸟的聚集地,百鸟争鸣,嬉戏游玩,野趣盎然,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持续向当地群众释放着生态“红利”。
记者了解到,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317.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46.53公顷,是菏泽市首家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在始建于1965年的国有三春集林场基础上建设而成的,2004年,林场抓住黄河标准化提防建设机遇,借助淤背堤需要,形成了部分水面,2006年,创建省级森林公园,2012年,创省级湿地公园,并被纳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经过5年的开发建设,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成为菏泽市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并于2020年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制定公园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完成公园大门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文化广场主体工程,促进了东明县生态旅游业发展。”东明县林业局二级主任科员张涛指着远处的飞鸟告诉记者。
经过近些年来的滚动发展,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逐渐完善,动植物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张涛告诉记者:“2019年,菏泽市第一家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落户我们这个湿地公园,通过建立完善的科普宣教中心,定期举办‘湿地摄影及书画展’‘湿地爱鸟周’‘湿地夏令营’等科普宣教活动,提高了群众保护湿地、爱护环境、爱护野生动植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积极实施湿地生态保护恢复项目,湿地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在该湿地非保育区外,记者看到该湿地公园内建设了众多游览、游玩项目,让闻“湿地公园”之香而来的游客,尽情享受湿地“红利”。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王凤民告诉记者:“通过建设碧海金滩观景区、千亩湿地保护恢复观赏区、青少年拓展训练基地、望鹤阁观景台、水上乐园、儿童游乐场、跑马场、动物园、采摘园、百果园等景点设施,我们这里形成了以弘扬黄河文化、开展湿地观光、水上游乐、森林游憩、果品采摘等项目为主要特色的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平均年收入300万,促进了公园经济发展,吸引周边贫困户、农户来公园务工、从事小商品买卖,增加村民收入来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湿地红利普及更多人。
“多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科普宣教功能,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示范带动东明黄河滩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几万只候鸟连续十年到东明黄河滩区、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越冬,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多次给予专题报道,已成为菏泽生态保护的一张名片。”东明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文玉生向记者介绍。
文玉生表示,下一步,东明县将继续认真贯彻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在保持良好生态的基础上,结合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开发旅游资源,讲好黄河故事,将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6 2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