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治日报
王慧娟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新闻传播业态不断发生变革,传统电视媒体不再“一家独大”,传播模式也不再是“我说你听”。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新闻竞争的主战场,也是党的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这对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转型、拥抱新时代,成为摆在电视新闻记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电视新闻记者要从思维、内容、传播、技能、打造IP等方面实现转型和突破。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必要性
转型是新闻媒体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媒体时代,手机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播工具,而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则出现开机率越来越低、用户持续下降等问题,广电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受到极大冲击,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频道关停、栏目关闭等情况。面对困境,电视媒体必须转型创新才有出路。现在,电视媒体从中央台到县级融媒体都在走转型创新、深度融合发展道路,这对新闻一线的采编记者提出新的要求和考验。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必须积极转变,学习新知识、承担新任务、探索新转型。
转型是记者践行职责的必由之路。记者担负着收集新闻、报道事件和故事的职责。互联网和全媒体的发展为新闻工作者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范围越来越广、查询相关资料的途径越来越宽、展示新闻的方式越来越多、传播新闻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不断转型,传统媒体记者才能拥抱新时代、掌握新技能,通过新技术更好地了解和分析数据,采集编制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故事,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培养“三种思维”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一改变,出路一大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电视新闻记者只有进一步转变思想,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才能实现转型和突破。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要强化以下三种思维:
用户思维。全媒体时代,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极其丰富。过去,电视媒体是“我播什么、你看什么”的单向传播,但在现在,受众可选择的媒体平台越来越多,一部手机可以安装多个应用,有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传播的主动权到了受众手上,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培养用户思维。每一条新闻在制作之前,就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弄清楚受众是谁、受众在哪、受众喜欢什么样的方式。通过分析用户喜好需求,开展选题筛选、采访制作和渠道传播,从而制作出受众看得见、看得进、喜欢看的新闻作品。也只有契合传播规律的新闻产品,才能提升电视新闻的核心竞争力。
新媒体思维。过去,传统新闻宣传存在程式化问题,角度单一、手法简单、语言生硬,说教严重。进入全媒体时代,观众不再是新闻的观看者,一部手机就是一个媒介,人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要建立新媒体思维,要善用新媒体,从海量的信息中抓取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形成有参考意义的资料,做成有传播价值的内容。要会用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受众习惯爱好、研究新闻发布形式、研判新闻发布渠道,用新媒体思维讲述新闻故事。
创新思维。创新是事业发展、个人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主流媒体勇立潮头、引领时代的核心动力。要善于从采编工作整体上求创新,在突破电视节目和新媒体产品壁垒的基础上,掌握新媒体产品技能,不断生产出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的产品。要根据受众需要、客户需求,从理念、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推出内容优质、传播有力的作品,以主流思想引领多元舆论,以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转型要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内容为王”,不断采制精品力作。不论传播格局如何变化,内容都是占据传播制高点、引导社会舆论的核心内容,对媒体来说,“内容为王”永不过时。因此,电视新闻记者要坚持内容为根本。一是新闻报道要实,要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一线,记录挖掘接地气、沾土气的新闻故事;二是故事要新,要挖掘有新意的好故事,把镜头对准有“新鲜感”的人或事;三是内容要暖,要多看、多问、多观察,把新闻“主人公”身上暖心的内容、有感染力的东西挖掘出来,传播出去;四是立意要高,要挖掘有价值、有高度的好故事,用主流价值引领舆论。
坚持多元生产,形成传播矩阵。全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传播环境打破了传统的宣传方式,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更贴近生活,这要求电视节目形态必须随之调整变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播出脸谱式、套路化的作品,则无法在新媒体上“出圈”。电视新闻记者要分析各传播平台受众喜闻乐见的表述方式,沉浸式带领群众走进新闻现场,聆听新闻故事。要以新媒体传播形式,综合运用图文、动画、H5、动漫等,增强报道可视化。要加强互动,对受众的留言要及时妥善回复,通过交流互动,把观众变成“铁粉”。
坚持锻造新技能,实现“全媒体+一专多能”。作为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做到对传统新闻的策、拍、写、编全流程掌握,更要做好“全媒体+”技能转型提升文章。一方面,全媒体时代对采编播发有了新的要求,新闻记者要对标一流,与时俱进提升技能。摄像人员不仅要会用专业摄像机,也要学会单反、航拍、手机等多样拍摄;文字记者要在传统文稿写作的基础上撰写符合新媒体要求的稿件。全媒体时代往往一个人就是一支团队,所以身为记者要结合全媒体发展,提升采编播发技能,实现传统记者到全媒体记者的转变。
坚持融入新媒体,打造记者个人“IP”。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录者和传播者,传统媒体记者要积极拥抱新媒体,用好各类传播平台,把自己打造成讲述时代发展、记录发展故事的“网红”品牌,比如央视主持人康辉拍起了Vlog,朱广权打造段子手“人设”;比如《主播说联播》的主播们从大荧屏搬到了小屏幕,用诙谐幽默接地气的模式,吸引了大量粉丝,成为在新媒体上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电视新闻记者每天都在地方发展的最前沿,要用好新媒体平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直播或短视频的模式,把主流价值传播到更广范围。
总之,全媒体时代,媒体记者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要在坚守职责使命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转变思维,树立用户思维、新媒体思维、创新思维,敢于创新、善于转型,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争做有责任、有担当、有影响力的全媒体时代“名记者”,把记录时代的新闻故事讲得更好、传得更远。
(作者单位:长治广播电视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3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