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东湖评论:从秋菊“韵味”中感悟“廉洁之道”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09:45:00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金秋十月,正是赏菊好时节。一簇簇菊花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凌寒独开,自古以来便被视为廉洁和清正的象征,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应当如秋菊一般,淡泊名利,清廉自守,才能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走稳每一步路,以更好的状态不断向前拼搏和成长。

感悟“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的傲然正气,涵养年轻干部洁身自好、刚正不屈的坚定意志。秋菊于寒风中盛放,挺立于风霜之中,为萧瑟秋日增添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欣赏菊花傲立乌合,洁身自好的品格,作出“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的名句赞誉它。年轻干部在成长的道路上,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层出不穷的利益诱惑,要始终秉持“菊之风骨”,清醒自律,正直不屈,既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又要坚守初心,坚贞不移,敢于同邪恶势力做斗争,永葆干净清廉的底色。

感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涵养年轻干部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秋菊在山野间淡然绽放,静默如画,宛如一位隐士,回归生活的本真。东晋诗人陶渊明一生爱菊,他辞官归隐、躬耕园田以后,便以种菊、采菊、赏菊、咏菊为乐,菊花对于陶渊明,是一种人格的化身,后人也将菊花视为君子之节、逸士之操的象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年轻干部要如秋菊一般,于花繁柳茂处拨得开,于风狂雨骤中立得定,扣紧人生第一粒扣子,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致力把“官”做淡,把“事”做实,把“人”做好。

感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高风亮节,涵养年轻干部干净做事、清白做人的行事准则。秋菊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展现出一种矢志不渝、一生清白的气节。梳理近年来违纪违法案例发现,一些年轻干部刚踏上工作岗位就走上贪腐“不归路”,且涉案金额巨大、贪腐手段多样,令人震惊、惋惜。“君子慎始而无后忧”,年轻干部要以菊之清廉为志向,在思想上警钟长鸣,行为上克己慎行,主动从小事小节上守起,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干净做事,清白做人。

淡如秋菊无妨瘦,清似莲花不染尘。年轻干部要从感悟秋菊的独特“韵味”中,守住廉正底线,涵养如秋菊般刚正不屈、与世无争的品性,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履好职、尽好责,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无愧于党与人民群众的信任。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高萍(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王舒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双塔巍巍秋菊香
...,仿佛踏进了调色盘打翻的秋天,花团锦簇。主角无疑是秋菊,黄色灿烂如鎏金、白色清雅若凝霜,还有幽邃深远的蓝菊、热情似火的红菊……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作为我市第35届菊花展主会场,
2025-10-05 07:29:00
“越老越有韵味”的4位女星,一个比一个优雅,风韵犹存魅力不减
...俐有很多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红高粱》里的九儿,《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还有《霸王别姬》中的菊仙,她的演技更是得过很多奖项,这样的演员,一直在演绎不同角色,时间的沉淀只会让她
2023-04-21 12:23:00
女子相亲第1天,被拉去插秧,30年后夫家发达,直言:你可以滚了
134年前,20岁的喻秋菊,经人介绍,嫁给了老实本分的丈夫,次年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儿子出生没多久,丈夫就像变了一个人,沉迷喝酒,喝了酒就掀桌子摔凳子,还会对喻秋菊拳打脚踢。在儿
2024-02-28 11:21:00
我带孙子5年,儿媳想撵我走,却还想继续握着我那4千块钱养老金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在了李秋菊布满皱纹的脸上。她睁开眼睛,轻轻地从床上爬起来,生怕吵醒了旁边的孙子小明。小明还在熟睡,嘴角挂着一丝甜甜的笑意。李秋菊轻手轻脚地走到厨房,开
2024-06-02 06:18:00
张秋菊:身残志坚笑对生活
...你们赶快进来坐!”2023年12月29日早上,坐在轮椅上的张秋菊开心地向前来看望她的彝良县残联工作人员打招呼。当天,彝良县残联工作人员专程驱车到发界街道发界安置区看望刚从昆明
2024-01-19 00:20:00
外婆家的秋菊
本文转自:铜陵日报下雨了,外婆家的秋菊在风雨中摇摇摆摆,大小不一的黄色花瓣都被雨水打湿了,一个个被迫弯下了腰。雨后的秋菊花瓣表面亮晶晶的,我用手指轻轻一弹,水珠就直往下掉。外婆用
2023-10-20 15:53:00
致力现代养殖,孵出致富“金蛋”
...在米东区芦草沟乡人民庄子村的蛋鸡养殖基地,46岁的杜秋菊一早就开始忙活了。享受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杜秋菊的乌鲁木齐秋林兴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存栏蛋鸡3.5万余只,每天最多产
2023-01-30 01:36:00
湖南保靖陈秋菊:柔肩扛重任巾帼显担当(图)
...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每一项警务。她叫陈秋菊,现任湖南省保靖县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一级警长,曾荣获全省警务保障工作成绩突出民警,记三等功一次,连续两年
2025-03-07 09:33:00
【走进乡村看振兴】点点手机可养鸡 鸡蛋扫码可溯源 智能化蛋鸡养殖基地“老路子”走出“新天地”
...乌鲁木齐秋林兴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47岁的杜秋菊没想到,养鸡20多年了,如今用一部手机就能完成养鸡过程中大部分工序。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杜秋菊和丈夫从庭院养鸡到集
2024-01-08 11: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