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家中的每件老物件,对徐洪亮来说都是宝贝。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刘玉乐 摄
清脆的铃声、整齐的车架、光亮的辐条,若不是一根横梁架在车座和车把之间宣告着它的年代,旁人一看,大概会以为它们是新车。
让古董车焕然新生的,是64岁的徐洪亮。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旧物控”,徐洪亮在20多年时间里收藏并修复过百余件老物件,包括老式自行车、铁路信号灯、手电、钟表……他的家里从地上到天花板,到处都是老物件,有的已有百年历史。在别人看来,这些旧式的东西没什么价值,可对徐洪亮来说,这些全都是宝贝。
百年自行车、落地钟家中变成“自行车铺”“灯铺”
“老济南”徐洪亮家住市中区舜耕路,150多平方米的房子犹如一座小型博物馆,随处可见各时期的铁路信号灯、手电,还有百余岁的落地钟以及近百岁的收音机、留声机等物品。
其中一间屋子,15辆老式自行车分成3排停在一起。“我前后收藏过近百辆自行车,大部分捐给博物馆了,剩下的都是舍不得给人的。”徐洪亮说。记者看到,屋子里有1939年德国产的“大鹰”牌自行车,也有国产最早的“国防”“凤凰”牌自行车。
年代最早的是1927年产的德国自行车,这辆车子是老徐自收藏以来的“天花板”,“我辗转等了它三个半月时间,花了1万多欧元,车子从国外邮过来,”老徐说,车子到货后,他又花了大半个月时间进行修复,现在的样子和新车几乎差不多。这是一辆黑色车漆的“二八大杠”自行车,金属车把、辐条、车圈、铃铛等部件,在徐洪亮的保养下锃光瓦亮。把前轮上的自摩电装置往车轮上一靠,用力踩下脚镫子,车头的车灯就开始忽明忽暗,慢慢照亮一代人关于自行车的记忆。
下午3点,客厅里德国生产的大立钟准时敲响,留声机里面传来了戏曲的声音。在阳台上的小储藏室里,铁路信号灯在上面,军用手电在中间,紫砂壶统一放在左手边,物品虽多,摆放却是井井有条。“这盏灯是日本产的铁路信号灯,民国时期就在用了。外壳是铁皮做的,里面烧的煤油。”徐洪亮随手从架子上拿起一盏灯,开始“解说”。不同产地的铁路信号灯之间有什么区别,各自的设计特点是什么,他都如数家珍。他还先后对胶济铁路博物馆、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等进行捐献和修复铁路系列物品百余件。
为什么对铁路信号灯这么熟悉?原来,徐洪亮在退休之前一直在铁路局工作,有40多年工龄,“我做的是货物运输,铁路信号灯预示着火车到来,也预示着一种方向。”用一个月找到“同款零件”修复老物件是一种乐趣
不仅爱好收藏,徐洪亮还喜欢修复老物件。阳光最好的南阳台被他改造成工作间,一张工作台,上面整齐摆放着各种锤、凿、铿刀等工具,一台小型车床被布包裹着立在工作台一旁。“这些都是平时修东西用得到的。”看到记者惊叹的表情,徐洪亮解释道。
徐洪亮的修复手艺,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我初、高中时业余自学木工,学了大约3年时间。在铁路工作之后,我又用业余时间和工厂的师傅学习,车铣铆焊、绘图、设计、美饰等差不多都会。”
“修旧如旧”是徐洪亮经常提到的词儿。因为在徐洪亮的收藏过程中,几经周折购入的老物件因为年代久远,很多都只剩外观还能看,内里早已破败不堪,其中以灯具最甚,算得上“吹弹可破”。甚至有许多老物件,外观也是伤痕累累。为了让自己珍而重之的藏品重新焕发光彩,徐洪亮凭借多年积攒的手工技艺以及对机械原理、材料结构的研究,对藏品逐一进行修复。有时候,为了找一辆自行车上同款的一字扣钉子,徐洪亮要在网上、圈子里购买不少废旧电器,为了等到同款零部件,甚至需要付出一个月时间。
徐洪亮家客厅墙上产自民国时期的电话机,就是被他一点一点搜寻材料慢慢修好的,如今接上了家里的电话线,还可以正常接电话。近百岁的美国产留声机同样也是他得意的修复之作,“这辆80多年的德国产自行车,我修好了还骑着出去遛过弯。”他说,随着自己修复手艺的提升,也有许多藏友携带着自己的“宝贝”找他帮忙修复保养。
有空就帮邻居朋友免费修旧物在家建了工作室取名“三乐斋”
除了稀罕的大物件,徐洪亮家里还有不少老式钟表、手电筒、铃铛、徽章、火车票等等小东西,也被整齐排列着。徐洪亮给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三乐斋”: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助人为乐”,他总结为有空就帮邻居朋友免费修旧物。
“我最近刚刚给邻居修了一个茶壶,用的锔瓷手艺。”徐洪亮说,有时候邻居家的罐子摔成三四块拿来给他,不出半个月他还给邻居一个“新的”,且这些都不收费。“我今年64岁了,退休之前没时间做这些。退休之后就想发挥自己的余热,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帮助别人就帮助别人。”
“我记得我结婚的时候,花了193块钱,托熟人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一直跟着我多年。那时候自行车不光是结婚三大件,平常生活里也少不了。买米、买冬腌菜大白菜都需要自行车带回家,买煤饼就自行车两面挂起来,就是当交通工具。”无论是老式自行车,还是老式挂钟、电话、收音机,在徐洪亮看来,不仅是一种家用工具,也是时代的象征,每每看到它们,就像回到了那个一去不复返的年代……(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李焜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3 1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