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11年,江苏苏州一位人称“老郑”的收藏家,面色焦急地来到了派出所报案,说自己家丢了一把椅子,嘴里还不停地跟民警念叨,“了不得了,了不得了。”
不过是丢了一把椅子,老郑为什么会这么焦急,难道这把椅子有什么特殊之处?
一问才知道,这把椅子可不是普通的椅子,而是一把明朝时期用黄花梨打造的太师椅。
这把椅子的主人是明朝大学士王鏊,他是明朝武宗时期的户部尚书,苏州东山人士,历史上有名的大清官。
当年因为看不惯武宗重用宦官刘瑾,两袖清风的王鏊一气之下辞官还乡,成为了一段佳话。王鏊为官清廉,受到百姓的爱戴,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同时他还是一个文学家,有不少文学作品流传于世。连同时代的唐伯虎称赞他是“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在苏州当地,还有王鏊的纪念馆,里边就有一些和王鏊有关的历史文物,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此。所以这把王鏊的圈椅,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明朝时期用黄花梨打造的历史文物,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那么这样一把如此珍贵的圈椅,到底是怎么丢失的呢?
行家犯案
接到老郑的报案后,民警来到了老郑家进行勘察,看能不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果然在现场,民警采集到了一个鞋印,经过比对,不是老郑家里人的,很有可能是嫌疑人的。
除了鞋印之外,当民警来到老郑家之后,首先发现的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老郑是一名收藏爱好者,家里面摆满了各种珍奇古玩,可老郑却说,自己仔细核对过家里的物件,除了那把太师椅以外,任何古董收藏都没有丢失,家中的钱财也没有损失。
民警看了看太师椅的照片,觉得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老郑却说,就在一个星期前,有人出价350万买这把椅子呢!这么看来,如果不是懂行的行家,根本看不出来这把太师椅价值几何。如果是普通的小偷,来到老郑家也不会选择这把太师椅,一是因为不清楚它的价值,二是因为椅子目标太大不好搬运。
相比较之下而言,普通的小偷大概率会选择一些较小,但看起来很值钱的东西,比如玉石之类的。这样不仅更容易携带,而且不容易暴露目标,后期也更容易销赃。
这样比较小巧的稀奇古怪的物件,在老郑家比比皆是。
奇怪就奇怪在这,除了这把太师椅,小偷没有动家里的任何一样古董。从这个角度出发,警方基本判定这个小偷应该是个行家,而且非常清楚老郑家的情况,还知道老郑家有这么一把太师椅,应该是老郑认识的人。
那么到底是谁偷了这把太师椅呢?
刚在现场找到的鞋印推测,小偷应该是个1米7左右的男人,年龄在40岁上下。
本来以为在老郑认识的人里面圈定这个范围,很快就能锁定嫌疑人。可这个时候事情就变得麻烦了起来,老郑是一个非常开朗并且喜欢分享的人,家里得了什么稀罕宝贝,都会请朋友过来一起热闹一下,大家一起品鉴欣赏,所以老郑认识的人非常多。满足警方圈定这个条件的人,竟然有七八十人!
这可是庞大的工作量,那时候才能排查完?在这个时间段内,嫌疑人可能早就已经将太师椅销赃了!
但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顺着这条线索继续往下查。
就在这个时候,老郑突然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两名可疑人士
老郑说,其实就在自己丢失太师椅前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有一个刘先生刚刚出价350万,但是自己没卖,而他觉得这个刘先生非常可疑。为什么这么说呢?
刘先生是老郑的一个朋友介绍来的,本来是想在老郑家看看有没有合心意的古玩,结果刚到老郑家就见到了那把黄花梨的太师椅,心中十分喜欢,问老郑开价多少。
老郑连连摆手,这太师椅可是自己的心头好,给多少钱都不卖。
可刘先生也十分钟意太师椅,当场就开价250万,希望老郑能够割爱。但老郑只是笑笑,丝毫没有同意的意思。刘先生也无心看其他的古董,一门心思都在这把太师椅上,一双眼睛里全部都是恋恋不舍。
刘先生在老郑家坐了没有多大会就离开了,老郑将人送到了胡同口,刘先生再次开口:“这样吧,我出300万,还请郑老割爱。”
老郑这个时候已经明白,刘先生是真心喜欢这把太师椅,但转念一想,吊一吊对方的胃口,看看能不能出价更高,于是再次婉言谢绝。刘先生见老郑还是不同意出手,只好带着遗憾走了,从表情可以看出,刘先生其实还十分惦记太师椅。
刘先生走后,老郑就对老伴说:“等着吧,用不了几天,这位刘先生还会联系我的!”
果然在几天以后,老郑接到了刘先生的电话,刘先生开门见山地直接开价350万,希望能够得到这把太师椅。
1996年,老郑买这把太师椅的时候只花了1.1万美金,现在如果出手350万,真的是赚翻了。刘先生的开价确实让老郑有些心动,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把太师椅一直在自己家里,已经成为了家中的一份子,平常回到家还会摸一摸,仿佛自己的孩子一样。突然间让老郑把它卖掉,说实话还真的舍不得。
于是老郑第三次谢绝了刘先生的请求,表示自己想再玩几年,到时候再说。
老郑觉得,当时刘先生刚来到自己家里,什么都没看,也都没问,立刻就出价250万要这把太师椅,后来又出价到了350万,还是被自己拒绝了。会不会是因为刘先生太喜欢这个宝贝,因为得不到,加上觉得老郑在戏耍他,所以一气之下就偷走了太师椅呢?
警察很快找到了刘先生,结果让人没想到的是,刚听到太师椅被盗,刘先生表现出了十分的痛惜。
“多好的一把椅子啊,怎么就被人偷走了呢?警察同志,你们还有别的线索吗?可一定要找回来啊,这把椅子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看得出来,刘先生确实十分喜欢这把太师椅,而且十分关心椅子的下落。接下来警方也对刘先生展开了调查,发现那几天他在出差,人也没在苏州,不具备作案条件。
而他本人的生意也十分规矩,没有雇人作案的可能。
这样一来,刘先生的嫌疑也被排除了。但眼下还是有几十个嫌疑人,到底哪个人才是大家要找的小偷呢?
正在案件毫无头绪的时候,老郑又回想起了一个人——金先生。
之所以怀疑他,是因为案发当天只有金先生知道老郑家里没人。
老郑老两口非常喜欢收藏,家里就像一个小型的收藏馆,什么宝贝都有。所以老两口很少集体行动,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人出去,一个人在家看着这些宝贝。
说来也巧,出事的那天,金先生给老郑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准备下午到老郑家里坐坐,没成想老郑老两口正好要出门,金先生一听家里没人,连忙表示改天再到访。
难道是金先生得知老郑夫妇都不在家,于是瞄准了这个时机进屋行窃?
当警察找到金先生的时候,金先生立刻表示自己非常冤枉,当天在和老郑夫妇通完电话后,知道家里没人,并没有到老郑家里去。
可是在接下来的走访过程中,民警却发现金先生的口供和老郑邻居的口供有所出入。
据老郑家的邻居反映,当天下午听到金先生喊门,好像喊了两三声,但一直没有人应。
既然金先生当天下午到过老郑家,为什么却要说谎呢?
金先生却表示,自己确确实实没有去过老郑家,但当天却去过那附近。
原来啊,金先生最近一段时间资金周转困难,所以想找点门路弄点钱花。在古董收藏的圈子里有一条行规,如果有中间人介绍促成了交易,那么中间人可以拿到成交价的一成作为报酬。
所以金先生频繁出入在各个收藏家的家中,为的就是能够促成交易,好让自己能够拿到一笔报酬,缓解近来的经济危机。
空口无凭,金先生的这些话没有任何证据,所以警方还是没有排除他的嫌疑。一直到三天以后,警方无意从一个出租车司机那里调查到了一个信息,终于让案件变得明朗了起来。
真正的小偷
考虑到太师椅的体积较大,嫌疑人在搬运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可能引起人的注意,而且需要一定的交通工具。
于是警方重点对附近的出租车进行调查,果然从一个司机那里听到了一个重要信息。案发当天下午,一个男人从老郑家附近上车。
这个男人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因为他搬了一把椅子,看起来有一些年头了。
警方拿出金先生的照片让司机辨认,司机却说不是他。当时搬着椅子上车的男人是四川口音,在他打电话的时候听到那人说自己姓周。
那么在老郑认识的人里边,有没有一个姓周的四川人呢?民警这么一问发现,果然有这么一个人。
据老郑回忆,当时这个周某来到自己家之后,也是看了看这个太师椅,听到旁人说这把椅子很值钱后,那人当时就觉得非常吃惊。
这样看来,这个周某大概率就是警方要找的人了。
但经过调查发现,周某早就已经乘坐高铁从苏州到了北京,警方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北京,结果却发现周某早就已经退房走了。
不过好在周某入住的宾馆酒店有视频监控,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当时他办理入住手续的时候,随身携带了一个笨重的、被包裹得非常严实的物件,从外观来看,很像是老郑家里丢的那把太师椅。
看到这一幕,大家内心有些沸腾,看来锁定的嫌疑人目标没有错。
但接下来找到周某退房的视频时,大家的心又悬了起来。
原来当天有几个陌生人出现在了周某的客房中,随后将太师椅搬走了。这样来看,很可能是周某已经将太师椅卖掉,买家过来拿货了。
另一队调查周某银行卡信息的警员也传来消息,周某的账户中多了20万的不明款项,极有可能是卖太师椅得到的钱。
听到自己的宝贝太师椅只卖了20万,老郑气得一夜之间多了很多白发,那可是价值350万的明朝黄花梨啊!
追踪太师椅
因为周某的信息已经被警方全部掌握,所以不费吹灰之力,警方很快就将周某缉拿归案。这个时候周某说,那20万不是最终的售价,只是定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周某来到北京后,就找到了一个叫刘哥的人,希望刘哥能够帮忙出手。但刘哥看了看太师椅后表示,这东西比较悬,不知道能卖多少钱。
周某就把太师椅放在了刘哥那里,能卖多少算多少,当然越多越好。
就在警方找到周某的时候,周某说自己刚刚从刘哥那里听到消息,有一个河北的买家看上了这把太师椅,估计这会儿已经离开了北京。
这个消息让办案民警心里咯噔了一下,如果真的有买家已经交钱完成交易,那么后边的追回过程就会变得非常麻烦。
因为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有一条,叫保护善意第三方。
简单来说,就是第三方的买家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正常的交易手段购买,并且买家自己不愿意退还的话,无论是警方还是失主,都无权追回。
对警方来说,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确定太师椅的下落,到时候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何帮老郑追回太师椅。
可警方发现,刘某在北京的生意十分复杂,想通过账目来确定这把太师椅到底流向了何人手中十分困难。而且刘某不愿意配合工作,这让案件变得十分棘手。
民警此时想到了一个办法,既然刘某不愿意配合,那就从刘某的家人入手。果然刘某的家人在听到警方的描述后,十分同情并理解老郑的遭遇,表示也也要出一份力,不停地给刘某做思想工作,希望他可以交代究竟把太师椅卖给了谁。
听到家人这么说,刘某的心也软了下来,主动告诉了警方这个买家是石家庄人士,然后将这个人的信息都提供给了警方。
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最难最复杂的一步了,说服买家退还太师椅。
警方也知道,这个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因为作为被保护的善意第三方,谁也没有权利对买家进行追讨。
值得庆幸的是,刘某在家人的不断说服下,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主动想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止一次联系买家,希望买家能够退还。
最终还是在刘某的不断联系下,石家庄的买家终于同意退还心爱之物。
老郑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火速赶到了石家庄。抱着太师椅上高铁的时候,他小心翼翼地不让任何人碰,仿佛抱着一个婴儿般视若珍宝。
兜兜转转了大半个中国,这把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太师椅,最终又再次回到了老郑家。看着宝贝重新回家,老郑的心里五味杂陈。
他亲自把锦旗送到了派出所,感谢侦破此案的民警。民警却说:“我们不在乎锦旗,我们最在乎的还是老百姓的笑容。”
追赃率
老郑的案件发生后,当地派出所也制定了一个新的规定,将案件中的追赃率定为了考核标准。
最开始公布这个决定的时候,不少民警都表示难接受,因为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也让原本就不宽裕的警力,变得更加紧张。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在这个硬性的考核指标背后,则是一张张百姓满意的笑脸,他们觉得这些辛苦都值了。
身为人民警察,不就是为了守护百姓的笑容吗?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好日子,才是他们最终的工作目标啊。
于是民警们也渐渐从反对这个政策,变成了支持和践行这个政策。因为对他们来说,警察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责任、担当和使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6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