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63年正月,史朝义自杀,至此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在这个过程中,唐朝一度到了灭亡的边缘,正是几位名将的浴血奋战,才影响了整个战局,其中以郭子仪、李光弼的功劳最大,特别是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李光弼就因与朝廷发生矛盾,最后忧郁而死,这到底为什么呢?
一、功高遭嫉
763年四月,唐代宗下诏褒奖李光弼,“增实封户二千,与一子三品阶,赐铁券,名藏太庙,图形凌烟阁”。此时李光弼还担任着太尉、侍中、河南副元帅、临淮王等官爵,手中握有重兵,坐镇徐州。按理说,李光弼这些武将都有再造大唐江山的功劳,可是唐代宗对他们其实并不放心,担心这些人还会成为安禄山、史思明。
唐代宗不好亲自出面,来对付这些功臣,于是他利用了宦官。在与安史叛军交战的过程中,唐肃宗、唐代宗就有意让宦官担任军职,监视前线的将领,李光弼也不例外,他与监军宦官的关系很差,得罪了两个朝中的权贵,即鱼朝恩、程元振。763年,吐蕃大军在仆固怀恩的引诱下,攻破了长安。李光弼因与程元振交恶,所以迁延不至。
二、拒绝来京
当时,朝廷正依靠着李光弼,没敢派人责问,还多次派遣使者慰问李光弼的母亲。吐蕃军队撤退后,唐代宗任命李光弼为东都留守,想试探一下李光弼的态度,看他是否会前往洛阳任职。李光弼得知这件事后,以诏书长期不至为由,率军回到了徐州,还想“收江淮租赋以自给”。为了稳住李光弼,唐代宗将李母接到长安,同时任用李光弼的弟弟。
那么李光弼为何公然违背圣旨,不愿来洛阳任职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怕被杀!原来在此之前,唐代宗已经诛杀过一位功臣将领了。这个人名叫来瑱,在安史之乱中屡建战功,官至节度使、颖国公。可是在程元振的诬陷下,唐代宗将来瑱贬为县尉,之后又将其赐死。来瑱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他离开了自己的驻地,来到长安朝见。
三、忧郁而死
有了“前车之鉴”,李光弼就更不敢离开徐州了,他担心被鱼朝恩、程元振陷害。当然李光弼也明白,其实这背后还是皇帝的主意。此后,李光弼一直拒绝前往长安朝见,引发了军中将领的不满。原来的时候,李光弼“治军严整,指顾号令,诸将莫敢仰视”,可是由于他拥兵不朝,“诸将田神功等不复禀畏”,李光弼“愧恨成疾”。
与此同时,李光弼还想念着一个人,那就是身在长安的母亲。李光弼是个孝子,由于无法前往长安,所以一直见不到母亲,内心的挣扎十分激烈。久而久之,李光弼忧郁成疾,最终于764年8月病死,终年五十七岁。临终前,诸将询问后事,李光弼说道:“吾淹军中,不得就养,为不孝子,尚何言哉!”李光弼死了,唐代宗也松了一口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1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