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黄东仪
当传统戏剧“邂逅”时尚街区,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近日,有着400多年历史的闽剧和年轻人心目中的热门打卡地福州烟台山就上演了一次这样的“碰撞”。
街区空地上,闽剧演员碎步款款,水袖依依,扮相吸睛,身法精彩;一旁,过路的游客们纷纷驻足欣赏,形成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其中以年轻人和儿童居多。
闽剧又被称为“福州戏”,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400多年时光流转,闽剧如同一部鲜活的“地方志”承载着榕城的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近代以来,闽剧涌现众多班社,以及郑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马狄藩等“四大名旦”。撂地为场、衢歌巷舞,闽剧曾是福州耀眼的人文景观。
如此瑰宝,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却因缺人、缺钱、缺优秀剧本而陷入低谷。福建省第十六届、第十七届戏剧会演上,福州竟没有一台闽剧入选,令福州闽剧界深感紧迫。
此后,福州市委提出“要振兴闽剧”。1991年,福州市拨款100万元为闽剧班建设新教学楼。1993年5月,闽剧班综合大楼竣工,闽剧班恢复招生。
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林颖是闽剧班恢复招生后的首批40名学生之一。在林颖记忆中,当年闽剧班的练功房宽敞明亮,有着厚厚的地毯和吊扇。前辈们对林颖说:“你们赶上了好时代,是幸福的闽剧演员。”
伴随着闽剧振兴的步伐,《天鹅宴》《丹青魂》等一批新作成功亮相。1993年,陈乃春凭着闽剧《丹青魂》,一举摘取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实现了闽剧梅花奖零的突破。
2004年,福建省艺校闽剧班更名为福州市艺术学校,陈乃春担任首任校长。从那以后,福州市艺术学校为各地闽剧团培养、输送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福州闽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8月,经福州市委、市政府批准,福州闽剧院划转为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
《丹青魂》剧照(资料图)。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据了解,1993年至今,福建省共有5名闽剧演员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与此同时,大量优秀的年轻闽剧演员崭露头角,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演员杨帅就是其中一员。
杨帅是一名90后,2011年毕业于福州市艺术学校,工小生,是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闽剧代表性传承人。他扮相俊美,唱腔圆润清亮,表演大气稳重,富有爆发力,是一个基本功扎实、可塑性强、戏路广的闽剧后起之秀。
杨帅在《过崖记》中饰演杜元平。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2012年,19岁的杨帅进入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工作。对于十余年间闽剧观众年龄层次的变化,杨帅有着切身体会。“初登台那一段时间,剧院里七成以上是白发观众。到这几年,观众越来越年轻化,新生代的戏迷开始走进剧场看戏,他们发现了剧场艺术的美。”杨帅说。
当被问起这种改变背后的原因,杨帅说:“年轻一代的演员,用他们符合当下社会的审美来演绎(闽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因而能使闽剧的美和观众的审美观达成一致。”
有一回,杨帅邀请同龄的圈外朋友来看自己出演的《林则徐与王鼎》,伙伴们的反应出乎意外的好。“朋友们感到震惊,说现在的闽剧比起原先他们印象中的搭台卖艺,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像舞台剧。自那之后,他们有空就来看戏。”
《过崖记》剧照。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如今,年轻面孔占到观众群体的30%左右已成为闽剧剧场内的“新常态”。为适应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闽剧在保护传承固有曲牌、唱腔韵味的基础上,对剧本制作、舞台呈现等方面进行创新,创作出一批能引起现代观众共鸣的新剧目。福州闽剧院新编古装闽剧《过崖记》便是一例。
《过崖记》在福州市长乐区航城街道泮野村演出。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供图
闽剧《过崖记》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创排。“人有撒捺两只脚,一脚魔来一脚佛,要迈哪只脚,神魔两相争,要论输与赢,且问人之心”。该剧由一名囚犯英勇救人的故事出发,引出对人性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探讨,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一方面突出闽剧特色,另一方面在剧本创作、舞台和音乐设计、演出等各个环节努力创新,区别于偏重叙述故事的传统老戏,《过崖记》更注重呈现人物内心的纠结和挣扎。”福州闽剧院院长、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主任杨东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过崖记》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2021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福建第八届艺术节暨第28届戏剧会演获优秀剧目奖(一等奖)、福建省第十届百花文艺奖获奖剧目。凭借剧中杜元平一角,杨帅获得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榜首。
今年3月,闽剧《过崖记》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展演,现场掌声此起彼伏,深受首都观众欢迎。
《过崖记》剧照。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近年来,“新生”的闽剧还积极打造社交平台,亮相福州线下活动,开展“闽剧进校园”等活动,在年轻群体中扩大影响力。近百个闽剧团在都市、乡野的剧场舞台奔走,所及之处,座无虚席。第二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闽剧非遗传承人吴则文表示:“我们创新传统剧目,把闽剧带进社区、带进校园,希望将闽剧的美好‘种’进每个看戏人的心中,让古老鲜活的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要挖掘闽剧艺术生命之所在,用更多元的渠道、更丰富的形式、更现代的手段去普及闽剧,把闽剧振兴起来,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林颖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8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