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人“披衣”为哪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16:04: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文|牛艺璇

“披衣”作为平日里极为寻常的动作,却在古代文人的生活和创作中,作为承载情绪和寄托思想的介质,受到文人青睐。“披衣”之举最初是作为古人消暑手段出现的,炎夏之时,古人脱下累赘的长衫,虽然可以快速降温,却也极易引起感冒。因此,在汗衫之上披件薄衣,可谓一举两得。

苏辙在《夏夜对月》中这样写他所经历的酷暑:“大火直南方,万物委炉炭。微雪吐凉月,中夜初一浣。老人气如缕,枕簟亦流汗。披衣绕中庭,星斗嘒相粲。”大火、炉炭,如丝如缕的呼吸,汗水浸湿的枕簟,仅仅几个意象的罗列,便让我们对八百多年前的暑热有了认知,诗未读完便已生出汗流浃背之感。备受煎熬的苏辙,只好披上早已被汗水浸透的衣服,绕着庭院缓缓踱步,以消咄咄逼人的暑气。披衣,是苏辙对炎夏最基本的尊重。

古人“披衣”为哪般

其实,“披衣”在古时更代表了一种闲情逸趣。韦应物在《寄冯著》一诗里写道:“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韦应物少年时期就成了唐玄宗的贴身侍卫,因此当见惯、厌烦了权力场上的明争暗斗后,他似乎更容易接受家族衰落后清贫的生活。脱去锦衣华服,披着粗布麻衣而出,随意蹲在清渠之侧,哪怕衣襟拖在地上沾染泥土也无妨,如今的他已不需要面圣,也不用刻意维护世家大族虚假的气派,披着粗布麻衣,过着闲读诗书才是当下最美好的事情。

作为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在仕途上的起点与韦应物不分伯仲。二十二岁高中进士,后来晋升为一等侍卫。康熙二十二年,随驾巡幸五台山。某日五更时分,词人在美梦中看到一场大雪降临黄花城,欣喜之间披衣而起,《点绛唇·黄花城早望》便一蹴而就:“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天色未亮之时“自起披衣看”,锦帽貂裘已顾不得穿好,便匆匆步入雪中,足见词人对这场大雪的喜爱,他虽然“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学者盛冬铃也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一种空旷寂寞之感,但就笔者来看,纳兰性德年少有为,平步青云,他在人生巅峰所产生的寂寞之感,常人并不能与之共情。

相较于韦应物和纳兰性德的“披衣”,在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苏轼,其“披衣”更显出令人折服的乐观与豁达。除了后人熟知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外,《黄州春日杂书四绝》是这样写的:“清晓披衣寻杖藜,隔墙已见最繁枝。老人无计酬清丽,夜就寒光读楚辞”。在晨露中披衣拄杖,悠然而行,不需理会勾心斗角和蝇头微利,看看墙外葱茏的树木,读读屈原浪漫的《离骚》,岂不快哉!从苏轼的背影中,从他披着的素衣上,后人看到的是悠然与闲适,读到的是从容与大气。他披出了对政敌无耻构陷、网罗罪名的蔑视,也披出了文人士大夫的风骨和浩然之气。

古代社会交通不便,通讯手段极不发达,加之贩夫走卒流动、客路之人远行和戍边将士出征,因此思乡怀人一直就是文人关注且反复吟咏的主题,由于思念而心生愁绪,辗转反侧,故而“披衣”,便显得合情合理。魏文帝曹丕《杂诗二首其一》中是这样写的:“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草木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北风萧瑟,秋夜漫长,草木染悲,孤雁浸愁,这些景象就足够让人凄凉悲怆了,但在天地间,竟然还有一位披衣踟蹰的诗人,在冰凉的夜色中思念牵绊着灵魂的故乡。张九龄罢相后所写的《望月怀远》更是脍炙人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此刻,他披的再也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满身的风尘和无尽的落寞。

还有“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的柳永,他时常披衣,时常孤寂,笔者认为,这个以青楼为宿的诗人,承受着巨大的孤独与寂寥,浮萍一般的漂泊和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原本就稀少的安全感荡然无存,只能在烟花巷陌和秦楼楚馆中,寻求些许凄惨的慰藉。在《祭天神·叹笑筵歌席轻抛亸》中,他写“念平生、单栖踪迹,多感情怀,到此厌厌,向晓披衣坐”;在《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中,他写“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羁旅行役和思乡怀人之感袭来的时候,柳永总是披上沾染着风霜的衣服,一个简单的披衣动作,却道尽了他夜不能寐的无边愁思。在这样的时刻,“披”是他对自我的一种保护,而“衣”也在不知不觉间沾染了尘世的温度和念想。

古人“披衣”为哪般

而“披衣”更为博大深沉的含义,则是丈夫五十功未立的壮志难酬,是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家国愁思。宋室南渡以后,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词人,刘克庄始终以个人际遇和家国情怀入词,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以《沁园春·梦孚若》为最佳,“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或许,愁思万千的词人在披衣的时候,想到战场上旌旗猎猎,想到将军的披风迎风飞扬,而自己,却只能裹紧披在身上的衣服,尽力阻隔大厦将倾的凄凉和故土难收的哀伤。

这件沾染着家国情思的衣服,也披在了数百年后于谦的身上。明代土木堡之变后,主战派的于谦成了京师保卫战的“第一责任人”,在他的带领下,明朝的军队抵挡住了瓦剌的铁蹄,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在《雪霁之夕闻檐溜有声因赋》中,他写道:“人皆愁听客中雨,我独喜闻窗外声。报国常怀丰稔念,关心不是别离情。沾濡最爱滋群品,点滴何妨到五更。倏起披衣成兀坐,焚香读易候天明。”客路之人并不关心儿女情长,而是以报效国家为己任,他所说的“披衣兀坐”是一种想要建功立业的紧迫感,是一份心系天下的责任心,枕戈待旦,披衣而起,是因为于谦对于大明江山深沉到骨子里的热爱。

当然,那些曾经在历史的风云中“披衣”的古人们还有很多,权德舆“独自披衣坐,更深月露寒”,刘辰翁“一笑披衣起”,朱彝尊“殷切临别为披衣,软语虫飞声里”,元代刘崧“永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念我骨肉亲,三年辞故乡”。

纵观这些时常出现在文学中的“披衣”,无不体现着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情感状态,而世人也通过这个简单却又内涵丰富的动作,读懂了他们渔樵江渚的闲适,颠沛流离的孤苦,以及忧国忧民的大情怀、大抱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5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九重阙》以青春之光照亮角色
...后”保驾护航北京曲剧《九重阙》围绕“清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短暂而灿烂的一生展开,穿越他的生命四季,讲述纳兰词至情至性背后的情感凭依,让观众得以一窥其深情与时代之痛。全剧由“0
2024-01-08 03:45:00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人民日报海外版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刘裕国眉山三苏祠南大门。本文图片来源: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明末清初王式《西园雅集图》卷(局部)。明
2024-09-03 09:10:00
聊聊李煜的诗词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西楼”都把思念,孤寂的忧郁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对纳兰性德的影响!700年后,深得李煜遗风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横空出世,他秉性颖慧,多愁善感,完美地继承了李煜忧郁和至情至真。
2023-06-30 05:09:00
揭秘“大苏”“小苏”的人生蜕变!《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苏轼苏辙篇(中)重磅推出
...路,已至暮年的苏轼再次遭到外放,不过他心中仍然饱含家国大义。“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在本期节目最后,探访团将带领“杭州老市长”苏轼回到今日杭州,寻找东坡遗爱,感受亚运之都
2024-01-19 19:20:00
她是满族第一女词人,其词作直逼“清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想必读者都知道,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
2023-02-20 19:14:00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最早酷爱汉学的一位著名词人〔240〕
...及其出处典故〔名句〕:夜深千帐灯。出处:古诗文网《纳兰性德简介》。参资:古诗文网《长相思·山一程赏析》。纳兰性德画像二、出身皇亲贵胄、钟鸣鼎食之家纳兰性德〔1655—1685
2024-03-24 10:05:00
他是个前途无量的年少英才,却因痛失爱人忧郁而终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名副其实的满清第一词人。他不但身世显赫,学问更好。他的父亲就是康熙朝一代权臣明珠。他的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2023-02-24 21:16:00
纳兰容若的传奇一生,从贵族子弟到英年早逝
...队伍里有一个20多岁的青年男人,精通骑射,他的名字叫纳兰容若。他也是当时参加这项秘密调查任务的人。他是大清康熙皇帝亲自点的兵,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任务。目的地雅克萨离京城很远,旅
2023-09-12 19:29:00
他是北宋名相,书法作品在北宋堪称一流,深受苏辙喜爱
...发展,而且也是文化大繁荣时期,出来了非常多的诗人、词人、书画家等等。在历史上往往很多人,尤其是文人往往是官场失意,但是北宋不一样,北宋虽然也有官场失意的人呢,但是北宋的好些文
2023-06-08 10: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