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千人共聚,江山大陈村再拍“全村福”
81岁奶奶唱着村歌
定格幸福瞬间
千人共聚,江山大陈村再拍“全村福”
81岁奶奶唱着村歌
定格幸福瞬间
本报记者 汪驰超 通讯员 蒋君 张阳咪/文 沈天法/摄
前天上午,在衢州江山的大陈村,空气中弥漫着温馨的暖意。
打糍粑、写春联、村歌嘹亮……大陈村举办的村晚活动现场,1000多位村民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对于大陈村的村民而言,每年还有一件值得期待而且特别有仪式感的事。
“准备好,3、2、1……我爱你中国!”村民们站在弧形阶梯上围成一个半圆形,摄影师毛永耿按下快门,记录下大陈村“全村福”的幸福瞬间。
从2014年开始,毛永耿一直都为大陈村拍摄“全村福”,村民参与者越来越多。第一年来了807人,第二年1056人,第三年1188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村福”的画面变得越来越有意义,承载着村民们欢笑、团结和幸福的瞬间。
“今年拍摄的日子定在立春这一天,非常有意义且值得纪念。”毛永耿告诉记者,自己拍摄的“全村福”,努力让每个人都展现出自然的表情。“不过千人合影的照片没有那么快出来,我争取在年前做出来。大家围着红围巾,效果应该还行的。”
“全村福是大陈人对新的一年的向往。”每年都来拍“全村福”的村民汪先生说,“以前都是一家人来,后来母亲去世,之前拍的全村福成了我和母亲唯一的合照。”
“我年年来,年年拍。”81岁的王奶奶在合影时跟唱着村歌,手舞足蹈。“每年都和老伴一起来,很期待全村福的效果。”
“好热闹!”现场,97岁的汪奶奶提到拍“全村福”,就笑个不停。
活动策划者汪衍君介绍,“全村福”曾短暂中断过,今年是第七次拍摄,“全村福”是乡音、乡愁、乡情永恒的记忆。“这是家文化的缩影,给村民一种凝聚力。”
江山摄影家协会原主席沈天法,上世纪90年代来大陈村拍照,用镜头记录了村子的变迁,“这些年村子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除了“千人全村福”,让村民感到暖暖的,还有朗朗上口的村歌。
“妈妈的那碗大陈面,伴随着我们一年又一年,不管我们走得多么远,故乡永远在我们的心间……”活动现场,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响彻云霄,这首温馨的家乡歌曲,陪伴着村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年头。
“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沈天法认为,一首歌让村民的心连在了一起。“今天我还看到有一位坐轮椅行动不便的村民,大家在唱歌的时候,他也很激动。”
据了解,大陈村位于江山市西北10公里处,有600多年历史,保留了很多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是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还是中国村歌发祥地之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6 0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