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知否》探究宋朝时期人们的婚恋观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4 13:13:00 来源:戏说三国

从《知否》探究宋朝时期人们的婚恋观

第一回:宋朝人的婚恋观

从《知否》探究宋朝时期人们的婚恋观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讲述了盛家庶女盛明兰在生母早亡、父亲薄情的大宅院中,依靠善良睿智的祖母,守拙藏愚、忍辱负重至自立自强,最终成就自我和家族的故事。

期间涉及到几次婚姻,颇能展现宋人富有特色的婚恋观,为我们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特别是嫁娶风俗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知否》探究宋朝时期人们的婚恋观

科举及第

──榜下捉婿

剧中小公爷齐衡的父亲是一等爵位,为何他非要参加科举考试,一次不中还要再考呢?这是宋人极其看重“科举及第”的表现。

科举制起于隋唐,宋朝统治者重文抑武,将其发展得更加完善和成熟。

宋朝科举人才辈出,数量庞大,且仕途晋升极快,进士及第者可享高官厚禄,尤其是三年才出一个的状元,身份贵重,不出十余年就成国之望柄。

宋人对科举及第者的追捧可说是极度狂热,放榜之日,这些天之骄子受万众瞩目,即使是至尊公卿也十分注视,普通人摩肩接踵堵塞街道,甚至爬到屋顶上看才子们的风光,有人戏言“状元登第的荣耀,即便是将兵数十万收复燕云十六州也不可比”。

这种心理催生了宋时“榜下捉婿”的习俗,放榜之日,京城富贵高门就在榜前“捉人”,物色心仪的东床快婿。

由此可见,宋朝的读书人一朝科举及第,便是仕途可期、婚姻圆满的人生赢家了。

关于这一点,宋代名诗“富贵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富贵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形容得更为贴切。

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婚恋角度来看,“子为进士而女嫁士大夫”成为宋朝父母们的极致心愿,所以,科举及第是小公爷内心实现人生价值迎娶心上人的唯一途径。

关于榜下捉婿,剧中首次科考放榜之日,盛家姐妹齐出动,还曾被人调侃是怕及第的盛家二哥长柏被人“捉”走,亦有京城显贵对风度翩翩的顾廷烨指点评论,意欲抢走为婿,在旁人指出他风流浪子的名声后才作罢。

宋人对科举及第者的狂热吹捧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兴盛,另一方面也大大助长了读书人的骄傲情绪。

读书人家为“清流”,即使门楣不高也自有一番骄矜,所以顾家面对盛家求亲时,自称“一介武夫”,赞称对方“清流世家”,一下子就抓住了盛家掌权者的心理,顺利议亲。

科举为寒门士子的崛起创造了条件,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讲的就是科举及第带给寒门士子的人生反转。读书人地位极高,即使是秀才也是趾高气扬。

剧中盛淑兰的夫君年少得中秀才,成寒门贵子,迎娶富家千金,家庭所有开支依傍妻家,仗着功名眠花醉柳还看不起出身商户的妻子,对她百般羞辱,也可反映出宋代一部分读书人的真实境况了。

另外,宋代榜下捉婿往往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甚至不论婚否,这也就是科举产生“负心汉”“陈世美”的社会原因了。

宋代话本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刘姓读书人,及第前曾与一户人家大女儿成婚,后科举及第,女人病死,这户人家想把二女儿嫁给他,他拒绝了,却提出想要人家的小女儿,丈母娘心生怨气:才及第,便要挑挑拣拣!但还是把小女儿嫁过去了。

可见,只要科举及第,连人品都可不必考察。

从《知否》探究宋朝时期人们的婚恋观

进士富娶——女子富嫁

娶妻论财,在宋代是十分突出的社会现象。

榜下捉婿有“系捉钱”,无论是高门显贵还是富商大户,出嫁女儿都须高额花费。

进士及第者,往往会根据对方出资厚薄而选择是否遣媒往来,也就是说,只要有钱,人品家世样貌也是不用计较的。

剧中顾侯的续弦是江南富商白家千金,家族娶她进来只为用其丰厚的嫁妆添补家业,造成了两家人两代人的悲剧。

宋代笔记小说《夷坚志》中记载了很多男子梦见自己娶得富妻、撕毁婚约另娶富妻、前妻刚亡便谋取富家小妾的逸闻趣事,体现了宋代男子企图通过婚姻来发家致富的社会心理。

宋代女子也拥有财产继承权,《夷坚志》里有一个故事,一个满脸麻子的女人死了丈夫,留下了一笔财产,后来求亲者甚多,不久女人也死了,而她后来的丈夫则因娶她而改变了命运。

娶富家妻,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女子富嫁的现象。

电视剧《知否》中反复提及“厚厚的嫁妆”,盛家长女嫁伯爵,出嫁妆奁丰厚,可谓“十里红妆”,盛家林小娘为女儿墨兰出嫁,觊觎家中祖母的资产,为富嫁女儿不惜开罪丈夫。

女主盛明兰出嫁前一晚和最疼爱她的祖母秉烛整理嫁妆,祖母更是在她回门时直言,女人日子要过得舒坦,首先手里要有钱。

宋时女子嫁妆是其在夫家立身的重要资本,所以嫁女者务求多多益善。

而且,宋代女子的嫁妆成婚后也是归自己支配的,一般夫家不会动用,否则会遭人耻笑。

剧中有这样的情节,盛家嫡女华兰回娘家时抱怨夫家一团乱账,自己用嫁妆钱补了又补,她的母亲立刻就要去理论,扬言堂堂伯爵府居然有脸有妻子的嫁妆钱。

娶妻论财、女子富嫁蔚然成风,贫寒之家无钱嫁女,只能让女儿去作妾、侍奉官员或者“剩”于家中。

宋时女子会因无钱出嫁而成“剩女”,与今天人们常常调侃男子无钱娶媳妇颇为相似,其实,宋代婚恋看重的科举人才何尝不是与今天的“体制内男友”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可见,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时代的情绪还是反反复复,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4 18:45: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重庆中考卷出“彩礼”考题引热议
...过早,但是高考时可以加入,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婚恋观。婚恋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必如此敏感,越早有正确的认识越好。 网友答题:彩礼,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礼仪 牲酒赛秋社,箫鼓迎新
2023-06-18 14:05:00
唐朝有多开放?鼓励老婆改嫁,与历朝历代“不一样”的婚恋观
...放的民风以及嫁娶观念。唐朝人民的开放,影响了唐人的婚恋观,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有着民族的大融合,开创大唐的李氏一家,身上就有着北方鲜卑族的血液,李渊,李世民都娶了鲜卑人为妻,
2022-12-31 22:57:00
沭阳县“最美丈母娘”:为爱情减负,为幸福加分
...加分”的文明向上婚俗文化,引导广大女青年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整治高额彩礼是个长期过程,而丈母娘是关键,通情达理且时尚文明的丈母娘会让女儿女婿有个
2023-02-11 21:35:00
西汉三帝的婚恋观造成的悲剧
婚恋观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婚恋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婚恋观出了问题,那个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定会跟着出问题的。西汉的衰败,是从汉元帝时期开始的。
2023-09-15 01:02:00
一夫一妻?事实证明:规则的制定,不能成为当下家庭稳定的基础
...则,让人们心怀畏惧地去遵守了!纵观当下一夫一妻制的婚恋观心中,越来越偏离理想状态,就是因为规则制定和自我约束之间的矛盾,让人们对“责任”二字,越来越概念模糊了!尤其,如下三种
2023-11-17 16:02:00
珍爱网推出新书《恋爱的艺术》 深度剖析真实恋爱法则
...率持续下降,社会各界开始大力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婚恋观,努力营造婚育友好的社会环境。作为互联网婚恋服务头部企业,珍爱网始终坚持搭建便捷、高效、可靠的婚恋交友平台。《恋爱的艺
2023-07-25 13:03:00
如果所有的人都坚持这种观念,也就变成了“情结”
...谐,是高品质恋爱的必要前提。 在《2014-2015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无论男女,年龄越大,越赞成婚前性行为
2023-10-18 06:01:00
珍爱网调研报告:多数人恋爱中的情绪内耗源于对方缺乏共情能力
...打造多样化特色模式推进青年婚恋工作,并积极引导正向婚恋观,帮助更多单身青年拥有甜蜜爱情、步入幸福婚姻。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2023-08-30 12:19:00
...另一重触及古偶剧内核的隐忧进一步凸显——那就是现代婚恋观与当代观众情感投射的双重因素叠加,与古偶所处时代背景中的封建王权、纲常伦理形成了一种别扭的拉扯与纠葛;现代经济社会的常
2023-06-28 05: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