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海外网澳门5月24日电(记者富子梅)“运行状况远好于预期!”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澳门空间技术与应用研究院院长张可可23日在“澳门科学一号”(下称“澳科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周年成果汇报及分享会上明确表示。“澳科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周年系列活动包括成果汇报及分享会、科学与应用研讨会、习近平主席回信座谈会等多项内容。
图为“澳科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周年成果汇报及分享会。(澳科大供图)
一年前的5月21日,“澳科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月23日,习近平主席给参与“澳科一号”卫星研制的澳科大师生代表回信。“一年来,卫星飞行正常,所有科学载荷运转正常,目前已绕地球飞行近5600圈,已产生近10TB高精度科学数据,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最高精度地球磁场时空数据。”作为“澳科一号”卫星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张可可欣慰地指出。
“后续星‘澳科二号’计划2026年下半年发射,将与‘澳科一号’卫星组成立体观测系统,为科学研究与应用做出更大贡献。”张可可透露并分享了 “澳科一号”卫星一年来的“成绩单”:完成首次基于高精度地磁卫星对地磁暴中地球磁场巨变的观测;初步建立《四维高精度地球磁场大模型》;与美、英、法、德等18个国家签订交流合作协议,“澳科一号”成为澳门闪亮的国际化科技名片;2023年底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为“澳科一号”卫星举办国际专题研讨会,这是首次由欧洲重要科研机构专门为中国科学试验卫星举办的研讨会;今年4月“澳科一号”卫星团队成员应邀参加欧空局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地磁卫星会议并作三个大会报告;欧空局决定2025年5月在澳门召开地磁卫星讨论会,这将是欧空局首次在中国组织空间卫星科学研讨会;今年4月 “澳科一号”团队受邀出席2024年中关村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等。“这些成果都标志着‘澳科一号’卫星项目的发展和潜力得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关注和认可。”张可可强调。
“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不仅写给澳门科技大学,也写给全体港澳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澳门科技大学校监廖泽云指出,“澳科一号”卫星的成功是各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尤其得益于国家相关部委、航天科技集团等多个内地科研单位,以及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多所高校的共同努力。以此为激励,澳科大也致力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医学转化中心、再生医学、大规模传染病预警系统及新能源等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发展。廖泽云寄语澳科大师生,奋发图强,再接再厉,持续加强与澳门以及内地高校的合作,努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图为澳科大校长李行伟 (左上)首席科学家张可可(右上)副总工程师肖建峰(左下)技术员李森(右下)分别在分享会上发言。(澳科大供图)
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钟怡表达了特区政府对“澳科一号”卫星项目的重视,肯定年轻科学家对“澳科一号”卫星项目的贡献,希望澳门各界齐心协力,发挥澳门优势,为国家发展贡献澳门力量。此外,“澳科一号”卫星项目团队多位成员分享参与卫星项目的感受。
在系列活动的科学与应用研讨会和习近平主席回信座谈会上,来自国家航天局、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分享了科研成果和心得体会。
责编:张靖雯、姚凯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