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杨吴(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有二都,分别为西都金陵府(今江苏南京)以及东都江都府(今江苏扬州)。杨吴(南吴)为五代前期南方最强大的国家,疆域囊括今江西全境、湖北东部、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全据东南富庶之地。那么,问题来了,杨吴存在35年,历经四位君主,他们都是什么结局?
一、杨行密
杨行密(852年—905年),初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建立者。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攻杀孙儒,尽得其众。于是,唐朝封其淮南节度使。乾宁四年(897年),杨行密与朱温决裂,成功阻止朱温南下意图。天复二年(902年),唐昭宗封其为吴王,遂以广陵(今江苏扬州)为都,设置官属。
自此之后,杨行密正式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杨行密在位时,选拔贤才,招集流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江淮一带经济得以复苏,后曾数败朱温军,巩固了杨吴的疆域。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病逝世,享年五十四岁。唐朝追谥他为武忠王,南吴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其子杨溥即帝位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二、杨渥
杨渥(886年-908年6月9日),字奉天,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人,吴太祖杨行密长子,南吴第二位国君,905年—908年在位。杨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使,杨行密晚年,被任命为宣州观察使。
公元905年,杨行密去世时,虽对他不满意,但因其他的儿子年幼,只得将他召回嘱咐后事,并指定由右牙指挥使徐温、左牙指挥使张颢辅佐他。同年十一月,杨行密病死,杨渥继位。
杨渥生性喜好游玩作乐,左牙衙指挥使张颢、右牙衙指挥使徐温屡劝不听,其亲信又不断欺压元勋旧臣,将领们颇感不安,所以有了起兵造反的念头。到了公元907年,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控制杨吴朝廷,杨渥作为皇帝,则是大权尽失。
同年五月,张颢与徐温派人将杨渥杀死,时年二十三岁。等到杨溥称帝后,追谥杨渥为景皇帝,庙号烈宗,陵号绍陵。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场兵变是杨吴走向灭亡的关键,而杨渥更是难辞其咎。
三、杨隆演
杨隆演(897年—920年),字鸿源,初名杨瀛,又名杨渭,吴太祖杨行密次子,吴烈祖杨渥同母弟,母夫人史氏,南吴第三位国君。公元908年,徐温、张颢弑杀杨渥,拥立杨隆演继位。同年,徐温在除掉张颢后,由此掌握南吴大权,杨隆演成为了傀儡而已。
公元919年,杨隆演即吴王位,改元武义。公元920年,杨隆演受徐温欺侮忧郁而死,时年二十四岁,谥号宣王。其弟杨溥称帝后,追尊庙号高祖,谥号宣皇帝(《旧五代史》作惠皇帝),葬于肃陵。
四、杨溥
杨溥(900年-938年),南吴太祖杨行密四子,吴烈祖杨渥、吴高祖杨隆演之弟,南吴末代皇帝。公元920年(武义二年),杨隆演去世,杨溥为徐温所迎继吴王位,公元921年,改元顺义,公元927年(顺义七年),杨溥即皇帝位,改元乾贞。
不过,南吴的大权已经落入到徐温、及其养子徐知诰(李昪)父子之中,杨溥之所以登基称帝,只是为徐氏父子篡位称帝之准备而已。因此,到了公元937年(天祚三年),杨溥禅位于徐知诰(李昪),南吴灭亡,杨溥被徐知诰上尊号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公元938年(升元二年),杨溥去世,谥号睿皇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