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洞穴是怎样形成的?
洞穴内生存着哪些生物?
洞道到底会通向哪里呢?
……
双河洞,亚洲第一长洞,在纵深千米的地层内,超过409.9公里的巨长洞穴绵亘蜿蜒,壮阔深远。这里是世界上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青石洞穴,很多与世隔绝的洞穴生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探求生命的形态。这里就好比一个“行走的课堂”,接纳着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对于科学领域洞穴知识的求索,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敬畏自然、增长见闻。
最近,绥阳县双河洞景区迎来了遵义市播州区300余名小学生。跟随老师的脚步,学生们行走在青山绿水间,大家朝气蓬勃的笑脸与充满生机的美景相映成趣,映照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
“大家跟上,接下来就进入我们今天研学的第一站水洞了,一会儿进洞后大家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进洞不远,阳光就被丢在了洞外。学生们紧跟老师的步伐,循着流水的声音,朝着神奇的地下河谷走去。洞内朦胧的灯光把河谷照得隐隐约约,恍若一条时光隧道,延伸到神秘莫测的地下世界,引得学生们发出阵阵惊叹。
“哇,这些岩石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的神秘隽秀,我要拍下来。听说洞里还有透明的蜘蛛,我要仔细观察看看……”岩石崩塌后形成的天然大厅,在灯光中更显宏阔壮观,学生们纷纷驻足拍摄。
“大家要明白我们溶洞的诞生它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是流动的水,第二是碳酸钙盐。”围站在讲解老师旁边的学生们顺着手电筒光望去,发现大厅上方有无数晶体熠熠闪烁,如点点繁星、灿灿银河。科普加上问答的讲解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大家争先恐后地将平时积累的地理地质知识分享出来。
“喀斯特地貌是由于水流对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的……”
“这是我们亚洲第一长洞,全长409.9公里……”
“游”为载体,“学”为本质。学生们一路穿越曲折蜿蜒的地下河流,了解洞穴形成的原理,认识钟乳石、洞穴大厅、洞穴峡谷等洞穴地质知识,学习洞穴测量的基本知识,收集线索解读岩石中的秘密,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地质科普结束后,在团队的协作下,学生们利用厚纸板动手制作起了他们心目中的“黔北民居”。裁纸板、拼屋顶、画窗户……大家纷纷发挥自己的特长,不多会儿时间,一座座小屋出现在眼前。
“学生在民居创造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了解黔北民居文化,动手创造心中梦想的家园,而且能激发孩子对黔北文化的认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十二背后旅游区新业态事业部总经理江伟介绍道。
研学旅行不仅能让学生们在“游中学”“学中游”,有效提升观察力和创造力,同时能让学生在探究自然、感受自然中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近年来,依托于洞穴、森林、山地、河流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双河洞景区大力发展“旅游+研学”“旅游+体育”等特色项目,在研学的课程设置中,针对不同年龄段景区设定了不同的主题,打造了一系列丰富、独特、趣味的研学项目。
“今年以来,我们在课程设置以及产品的开发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里,研学项目更像一个‘移动课堂’,知识在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江伟说,在研学课程开发过程中,景区设计和打造了集户外运动、地质科普、自然教育和绥阳本土非遗文化四大板块系列青少年户外教育课程,结合溶洞、山水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认识自然、感受自然、挑战自然,开阔视野、培养兴趣、激发创新力。
独具特色的“体旅研学线路”以及标准化、品牌化、多元化的研学旅游课程设计,让双河洞景区成为越来越多高校和旅行团研学旅行的首选,截至目前,景区已接待了2000余个研学群体。
(黄梅梅 徐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