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引力子到底是个啥玩意?南京大学发现了它的影子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7-08 09:57:00 来源:大可数学人生工作室

引力子到底是什么,它真的存在吗?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四种基本力说起。

如果说,我们理解的世界万物都是受到某种力的控制,肯定会有许多人不相信。因为这个世界亿万种事物五彩斑斓有动有静,怎么可能都受力的控制呢?但我们日常观察到的事物都只是表象,而科学发现和研究则是追究事物更深层次的本质。迄今为止,科学发现我们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受到四种基本力控制,它们就是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你信也好,不信也罢,但这就是迄今为止最接近真相的世界本质。

引力子到底是个啥玩意?南京大学发现了它的影子

当然,科学永远在路上,科学发现和研究只是现阶段的真相,随着人类对世界进一步深入的认识,现在的发现和理论会被新的理论所取代,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不能因为未来可能出现更接近真相的发现,就否定现在已经发现的阶段性真相,这才是科学的态度。所以,现阶段我们的世界就是在四种基本力的控制下运动变化。

这四种基本力作用的距离和层面不一样。引力是最弱的力,但又是控制距离最远的力,其影响力无限远;电磁力比引力强十的三十七次方倍,影响距离同引力一样也是无限远;弱力虽然很弱,但强度也是引力十的二十六次方倍,不过影响距离是最短的,短到连电子显微镜也看不到,只有十的负十八次方米,影响范围只在夸克、电子、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层面;强力是最强的力,是引力十的三十九次方倍,影响距离也非常短,但比弱力要远一千倍,即十的负十五次方米,因此影响范围只在原子内部层面,如约束原子核和电子的运动等。

而这些力并不是凭空发生作用的,每种力都有自己的传递媒介,人们把它们称为传播子。就像人们在玩球传递游戏一样,每个人之间的交换媒介就是球,传出球接住球,再传出再接住,循环往复,其本质是能量的传递。而四种基本力也需要这种媒介,也就是传播子,才能够实现能量的传递。

研究认为,传递电磁力的传播子为光子,传递强力的传播子为胶子,传递弱力的传播子为弱玻色子。这三种力的传播子已经被实验所证实真实存在。比如传送电磁作用力的光子,上世纪初就被证明存在。人类正是依靠光子对视网膜的作用,才能够看到世界上的一切。可以说,没有光子就相当于没有这个世界的一切。

引力子到底是个啥玩意?南京大学发现了它的影子

人们通过对光子的研究,知道了不同能量的光子,具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因此,这个世界的任何物体都会发出的电磁辐射,不但有可见光被人眼看到,还有不可见的无限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可以被人类发明的各种仪器设备探测到。对光子的深入了解,让人类前进了一大步。后来,科学发现了传播强力的胶子和传播弱力的弱玻色子,从而又对物质更深层次得微观层面~量子力学得研究有所突破,带动了人类文明一波新的进步,尤其是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

既然四种基本力已经发现了三种力的传播子,科学家们推断,引力能量的传播子也应该存在,这种假定存在的引力传播子被称为“引力子”。这就是引力子的由来,也解释了什么是引力子这个问题。

最早提出引力子假说的是罗伯特·爱因斯坦。早在一九一三年,爱因斯坦在提出了引力场论时认为,引力场是通过引力波传播,而引力波是通过引力子的能量传递才发生相互作用的。为了寻找到引力子,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也有的科学家间接证实了引力子的存在,引力波也在2016年被探测到,但引力子的真实样貌仍然是无踪无影,迄今还只能停留在知其有,但不知其所踪的状态,引力子的真实存在并没有被观测到。

引力子到底是个啥玩意?南京大学发现了它的影子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上世纪爱因斯坦创立伟大的相对论,量子力学也蓬勃兴起,科学界就梦想着建立一个大统一理论,爱因斯坦是最早的热衷者。所谓大统一理论,就是将宏观和微观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主导世界的四种基本作用力,能够统一到一个笼子里,或者说能够采用一个最简洁优美的公式,来解释这四种作用力,也就是解释整个世界。

这是因为越接近本质的真相,道理就可能越简单。这个世界一直都这样,就像爱因斯坦发现的质能方程E=MC^2,洞悉了这个世界所有物质与能量存在着极简的等价互换关系。又比如,要把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分既有很复杂的解释,也有大道至简的一句话说明,就是人有思想,是其他动物没有的,这就是本质的区分。科学家们相信,只要把四种基本力用一个极简的公式统一起来,大统一理论的梦想就能实现。

现在,四种基本力的传播子已经找到了三种,经过科学家努力,弱力和电磁力两种力统一到一个框架的理论,上世纪的一九六七年就已经被物理学家温伯格所完成,温伯格所预言的中间玻色子W和Z,在1983年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找到。现在,弱、电、强三种力的统一理论也不断有所进展,只有引力依然独立于其他三种力以外,现在还毫无头绪。这和引力子迄今没有发现有着密切关系。没有找到引力子,就无法真正了解引力传递的真相。因此,发现了引力子,人们对引力的本质揭示就更深了一步,就可能得到了大统一理论的钥匙。

引力子到底是个啥玩意?南京大学发现了它的影子

最近,南京大学传来好消息,说是找到了引力子的“影子”。这并不是说已经找到了引力子,只是不能再说引力子无影无踪了,只要继续追踪这个影子,引力子本真或许就有可能很快露面了。这当然也是对引力子存在的一种间接证实。这个影子是咋回事呢?早在十年前,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尔丹就预言,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可能存在着类似引力子的准粒子激发,也被称为“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引力子”。

而南京大学的实验,就是证实了这个预言。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找到了引力子的某种替身,这种替身并非真实的粒子,而是准粒子的激发态,因此才叫“影子”。虽然这次发现并非真正的引力子,但仍然具有研究价值,甚至可以模拟量子引力理论内容。

有关报道介绍,这种发现属于凝聚态物理范畴,实验的难度非常大,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发现的。这种阱里的温度要非常接近绝对零度,即只有负二百七十三点一四摄氏度,距离绝对零度也就是十毫开尔文。出现这种效应,还要达到极强的磁场,即10T,相当地球磁场的二十万倍。测量要求也非常高,极低温度下测量这种极低能量(约70GH在)的准粒子,还要用圆偏振可见光,挑战了非弹性拉曼散射实验的极限。

引力子到底是个啥玩意?南京大学发现了它的影子

这次实验数据得到的证据,非常吻合霍尔丹预言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引力子”,因此实验的成功具有重大意义。这个成果,也证明了杨振宁一再推崇的凝聚态物理研究潜力很大,发现新粒子的能力可以与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相媲美。

好了,再说下去就越来越深奥晦涩了,我自己也是似懂非懂,就不展开说了。总之一句话,引力子的发现非常非常重要,一旦发现可能让世界科学大大推进一步,有人甚至把它提升到可以掌握与外星人沟通的工具的高度。而南京大学的这次发现,虽然是个好消息,但距离找到真正的引力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8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世界首次南大教授领衔团队发现引力子“影子”3月28日,南京大学传来消息,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团队在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们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也就是引力子在凝聚
2024-03-29 00:42:00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南京3月28日电(徐珊珊)据南京大学3月28日消息,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率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在量子物理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即引
2024-03-28 16:21:00
...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南京3月28日电(记者陈席元)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率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在量子物理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首次观察到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投
2024-03-28 14:45:00
...与创新】科技日报南京3月28日电 (记者金凤)记者28日从南京大学获悉,由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
2024-03-29 02:41:00
全球首次!中国科学家领衔,取得突破性成果
3月28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集体激发进行了测量,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
2024-03-28 18:19:00
我国科学家首次窥见引力子“投影”,光速神话或被颠覆?
...其在实验环境中的检测变得异常困难。 我国团队的突破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杜灵杰教授团队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他们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一种特殊的
2024-05-20 10:29:00
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看来,量子物理研究有趣而纯粹,他投身其中,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今年3月,杜灵杰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引发关注。勇探科研前沿、从无到
2024-04-22 17:10:00
在宁高校原创性科研成果频频登“顶”背后
近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辰宇、陈熹、王延博教授团队在抗衰老领域有了新发现,他们通过实验证明年轻小鼠血液中的小细胞外囊泡具有显著延长寿命、恢复整体生理功能以及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退
2024-04-26 09:56:00
...量子力学,但是大家知道什么是“引力子”吗?前不久,南京大学科研团队宣称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引力子”(研究发表在3月28日的《自然》杂志)。那么,这个引力子究竟是个什么粒子
2024-07-17 16:0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