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贵州:守护河流的“志愿力量”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25 15:42: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为加强河湖治理和保护,贵州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构建涵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河长体系。同年,共青团贵州省委发起了面向全社会招募“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担任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的活动。

王吉勇就是其中一员。在他看来,“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犹如给各级河长配备了“助手”。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贵州:守护河流的“志愿力量”

王吉勇与志愿者进行交流。(图/郭立)

“目前,‘青清河’志愿者重点覆盖了省、市、县三级河长体系,主要是配合河长做好日常巡河工作,对水污染、河道乱搭乱建等情况登记上报。”王吉勇说,志愿护河更多在于凝聚社会力量,将巡河护河的触角向基层延伸得更广。

事实上,在成为一名“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之前,王吉勇就是一位环保公益人士,他成立了生态公益发展组织,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参与巡河护河,宣传河长制,广泛号召社会力量参与贵州河湖环境保护。

“我最早关注清水江的水环境情况,之前网箱养鱼、污水直排、河岸乱搭乱建等问题较突出。”王吉勇说,在与清水江“打交道”的这些年,自己增长了不少专业知识,也见证了清水江水环境逐渐向好的变化。

此前,王吉勇与专家团队一起跋山涉水对清水江进行走访调研,随后他还联合不少志愿者跨越贵州、湖南两省,完成了清水江400多公里干流的环境调查。

翻看王吉勇采集的河流巡护图片,一幅幅照片见证了这位“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的不懈努力:流经黔西市的三岔河,贯穿六盘水市钟山区的水城河以及安顺贯城河……他的志愿护河足迹留在了贵州很多地方。

“贵州是长江和珠江的上游生态屏障,我们管控不好河流污染问题,那么下游必然会受影响。”王吉勇说,自己之前给对接的省级河长提交过关于三岔河水环境的调查报告,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联动护河成效逐渐凸显。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贵州:守护河流的“志愿力量”

王吉勇分享保护河湖经验

截至目前,贵州像王吉勇一样的“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共有4.32万人。

这些年,为了更好地配合河长制工作,共青团贵州省委还在省级层面成立了贵州省“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服务总队,并在市级、县级层面分别成立了“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服务支队和大队。

今年25岁的蒋泽南是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的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也是一名市级“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这些年,他主要参与麦架河的巡护工作,也见证着麦架河的变化。

“麦架河紧邻集镇,存在部分污染。经过持续治理,包括修建污水处理系统、河道清淤、推行垃圾分类等,河水水质逐渐改善。”蒋泽南说,通过志愿护河宣传,大家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巡河护河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贵州:守护河流的“志愿力量”

蒋泽南(左)巡河

每次巡河,蒋泽南都会穿上印有青年志愿者标识的红马甲。目前,参与巡河活动的各类青年力量近500人,那一抹“志愿红”正在汇聚成守护河湖的青春力量。

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剑说,贵州在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中积极发挥青年作用,号召青年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了朋辈教育功能。

“截至今年6月,省级‘青清河’志愿者累计巡河3753次,向各级河长办反映河湖信息2382条(次)。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青年通过各种渠道成为‘民间河长’。”李剑说。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李劼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5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贵州:拉动“转绿链条”实现生态惠民
本文转自:新华社这几天,在贵州省石阡县坪山仡佬族侗族乡佛顶山村,黄水粑加工厂忙得热火朝天。来自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大约200万元订单“雪片般飞来”,工人们从早到晚忙着赶制
2023-08-17 20:22: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贵阳7月30日电 题:打造经济“绿色引擎”——乌江流域绿色发展观察新华社记者骆飞、吴箫剑千里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流域涉及贵州8个市(州),是全省
2023-07-30 15:44:0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大美江源:长江自此奔涌
本文转自:新华社“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长江行:从三江源至入海口编者按:长江,我国第一大河,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等11个省区市。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
2023-06-29 19:44:0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山村迎来山外客——贵州乌江沿岸乡村旅游观察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贵阳8月18日电 题:山村迎来山外客——贵州乌江沿岸乡村旅游观察新华社记者郑明鸿、杨欣、吴箫剑走进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一栋栋青瓦黄墙的民居映入
2023-08-18 19:47:0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长江村里话发展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贵阳7月12日电 题:长江村里话发展新华社记者骆飞、吴箫剑从贵阳出发,驱车向东60余公里,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盘江镇,有一个不在长江边上的长江村。早
2023-07-12 20:31: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贵阳8月19日电 题:正在消失的乌江摆渡人新华社记者杨欣、郑明鸿、吴箫剑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丰岩村双池渡口,老渡工卢锡永给记者展示了他与渡船的最
2023-08-19 20:32:00
实干兴水|周长山:走遍山间河流 让荒山深沟变成绿水青山
...候选人系列报道,看他们如何以水之柔、以水之坚,书写新时代的水利精神。走进重庆市云阳县,江畔的柑橘树映入眼帘,放眼望去,犹如一群绿色的“守护者”静静地屹立在这片土地,守护着脚下
2023-08-04 07:28:00
东湖评论:以大河对话谋持续发展
...动长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契机。论坛期间将全球首发《新时代长江治理》高端智库报告,该报告依托新华社全球调研网络,系统总结长江流域在生态、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成就及其国际意义。借
2025-09-22 00:26:00
百岁槐树见证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年接待观众400多万人次,提供讲解服务2万批次。“奋进新时代,已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的遵义会议纪念馆人充分运用遵义会议宝贵的红色资源,引导观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遵义会议精神
2023-10-04 02:5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东南网11月6日讯 近日,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尤溪县荣福碳业有限公司限期(5日内)修复自动监测设备的湿度计
2025-11-06 14:00:00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宣萱)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宣城市锚定与南京的联动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织就两地“无缝对接”的通勤图景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