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地球文明一直在循环?15万年前青海出现“工业轨道”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2-05 10:00:00 来源:暖眼爱宠物

《为什么爱因斯坦这么聪明?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这是人们经常问的问题。虽然我们无法与最聪明的科学家相提并论,但即使是普通人也是地球上至高无上的存在。

而人类一直认为自己是唯一一种高级生物。直到15万年前“铁管”的发现,人们开始怀疑地球文明是否已经倒退了。现有理论认为,地球有冰川、火山、小行星撞击等。

但几乎没有发现类似人类的高级生物。我们有思考的能力,我们的大脑有极高的智能。

地球文明一直在循环?15万年前青海出现“工业轨道”

但这一观点在上世纪末遭到质疑,因为有人在15万年前就发现了一根“铁管”。那时,冶炼人铁的技术还没有出现。真的会有其他先进文明吗?

《铁管的发现与真相》

神秘的“铁管”的发现是在上个世纪末。青海市地质部门技术员白宇在托苏湖附近考察时,看到了一个三角形的洞穴。一根锈迹斑斑的“铁管”,而这根铁管已经牢牢地融入了岩石之中。

地球文明一直在循环?15万年前青海出现“工业轨道”

穿过洞口,他看到了很多类似的“铁器”。大吃一惊的他立即取样,送到冶金厂检测。

当时的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含有氧化钙、铁、二氧化硅和一些无法解释的元素。这让当时的人们非常震惊,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发展出炼铁技术,所以他们认为这一定是当时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的一些“工业痕迹”。后来人们还在这里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外星人遗迹。

最早发现“铁管”的白宇先生,还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书《走进柴达木》。

地球文明一直在循环?15万年前青海出现“工业轨道”

该书出版后,这个地方的神秘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好奇。许多人来到这个神秘的地方,“用尽心思”挖出并带走了墙上的“铁器”。直到2001年郑建东教授带队参加中国地质年,“铁管子”才出现。不多。

幸运的是,郑建东教授并不是来看这些“外星人遗迹”的。他只是想取样,拿去化验,查明事情的真相。毕竟,科学家需要让他相信外星人。

地球文明一直在循环?15万年前青海出现“工业轨道”

人的生存确实有些艰难。

虽然洞内留下的“铁管”不多,但取样研究绰绰有余,已经顺利取得了样本。

郑建东教授和他的团队确定了这根“铁管”的成分。这种物质确实存在了15万多年,但它并不是人类创造的。郑建东教授解释说,这些铁质物质实际上应该是树木化石,因为他们在这些管子里发现了树木的同心圆结构,而托苏湖附近确实有很多化石山。

只是这些“铁管”化石不同于一般的树木化石,所以之前并没有人解释清楚。

地球文明一直在循环?15万年前青海出现“工业轨道”

一般来说,树化石是硅化石。

这次的“铁管”不属于这种鹅卵石化石,而是一种特殊的铁化石。他们解释说,当这些树被埋在地下时,它们会与铁(III)发生替代反应。那时,铁元素被放回树的内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铁(III)反应变得越来越弱。无法进入树的中心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发现“铁管”样品边缘的铁含量高于中心。

至于为什么它们会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洞穴中,地质学家认为这是地质运动的结果。

地球文明一直在循环?15万年前青海出现“工业轨道”

板块的运动把地下的一些东西推向地面,然后挤压在一起,形成奇特的景观。第二个外星站点就是这种情况。

铁化石虽少,但仍有迹可循。基本上,这些树木经过干燥和氧化等长期过程,已成功保存下来。它们确实很有价值,但它们不是工业痕迹的产物,不能得出地球上曾经存在过先进文明的结论。

外星遗迹之谜揭开后,人类真的是地球上唯一的高级智慧生物吗?

地球文明一直在循环?15万年前青海出现“工业轨道”

即便现在看来是这样,难道在整个地球发展史上就没有出现过可与之媲美的先进文明吗?

有没有其他证据

其实这个很难说,因为古代的事情没有人亲眼看到,也没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虽然科学家们利用一些发现的化石对前一个时代做出了一些推测,但随着新化石的出现,人们的推测也随之更新,没有人能得出绝对的结论。

迄今为止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是美国科学家在寒武纪沉积岩中发现了三叶虫化石,并在这些化石上发现了人类的足迹。

地球文明一直在循环?15万年前青海出现“工业轨道”

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恐龙,所以地球文明有没有互惠可能需要更多的证据来验证。

奇怪的是,如果人类出现过,他们是如何灭绝的?是不是也像恐龙一样被小行星撞了?而且人类文明的痕迹也没有留下。虽然在火山喷发、冰河世纪这样的特大灾难中确实难以幸存,但也不是没有踪迹可寻。

人的一生总是由出生、成长和死亡组成一个循环,一年四季循环更替。

地球文明一直在循环?15万年前青海出现“工业轨道”

雨水蒸发又落下,地球也自转。仔细一想,似乎宇宙间确实有很多周而复始的事情,或许这也是宇宙间的某种规律。所以不仅仅是人类文明,整个地球和宇宙都被编程为启动、运行、关闭和重启?

如果地球文明真的来来去去,我们不知道以前存在的人是和我们一样,比我们聪明,还是像我们看的电影里的外星人一样古怪。

宇宙文明的兴起与传播?

地球文明一直在循环?15万年前青海出现“工业轨道”

一般认为,宇宙的产生是由一个特殊奇点的不断膨胀和爆炸引起的。后来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渐形成了一些星系和天体,最后演化成现在的宇宙形态。如果地球上的一切都在循环发生,还不如把它推到宇宙中去,宇宙就可以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动作。

例如,虽然人们推测宇宙是由一个奇点的爆炸形成的,但对于奇点从何而来,并没有统一的解释。如果宇宙也适用循环论,那么也许奇点会在某一时刻收缩回原来的状态,然后继续爆炸-爆炸。

地球文明一直在循环?15万年前青海出现“工业轨道”

虽然这仍然不能解释奇点从何而来,但它似乎确实揭示了宇宙的规律。

无论是宇宙还是地球,遵循循环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当这些过程发生时,所有的条件都必须和以前完全一样,才能出现同样的生物,才能出现同样的文明。出现。这和解决问题是一样的。如果某个特定参数被误解或计算错误,结果将大不相同。然而,自然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例如气候变化、地质运动和生物之间的争斗。

地球文明一直在循环?15万年前青海出现“工业轨道”

这些因素影响最终结果。说地球文明真的是周期性的,未免太巧合了。怎么可能所有的因素和情况都和上次一模一样?

这不免让人想起杨振宁教授所说的:这个精致世界的形成绝非偶然。如果真要下定论,那么宇宙的背后或许有造物主。

作为唯物主义者,我们当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宇宙间的事物是如此有规律,我们不得不惊叹其背后的力量。

地球文明一直在循环?15万年前青海出现“工业轨道”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8 19: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5万年前“工业痕迹”,在青海出现?地球文明真的在循环往复吗?
...印迹,令人们为之震撼。工业史上最早的工具出现在十五万年前,地球上的最古老工业痕迹就出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地球文明并非一成不变的,也并非单一的路径,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文明在
2024-06-19 14:04:00
15万年前“工业痕迹”,在青海出现?地球文明真的在循环往复吗?
...现有铁管,这对于人们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发现,在是十几万年前。铁对于人类而言还没有完全的普及,更不用说是将一根根铁管插入岩石中,这是很困难的。这山脉叫白公山,它不像其他山脉一样出
2024-06-18 10:41:00
地球文明在循环?真相如何?
...有着很多的“工业痕迹”。并且这些工业痕迹还追溯至15万年前,但这个时间却已经超出了被认可的已有人类文明的时间,于是众多好奇宝宝纷纷涌向白公山去探探究竟。白公山的“工业痕迹”在
2024-09-21 10:38:00
...高精度的数值模型,天文学家能够预测6000万年内的行星轨道演化,但突破这一时间限制,必须依靠地质记录的反演研究。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古所)领衔的国
2025-07-14 07:47:00
地球正走向冰河时期,为什么天气还这么热?
...河时期之间,也就是所谓的间冰期。上次冰河时期是在1.5万年前到1万年前左右结束的,而下一次冰河时期也许距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因为地球受太阳照射的角度正在发生变化。 根据气候学
2024-06-05 09:28:00
北半球最强,东半球唯一:神秘的中国冷湖基地,撑起地球防御伞
...“阿波罗”小行星名字叫“薛西弗斯”,直径10公里。66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直径也是10公里,撞到地球的话那就可能又是一场大灭绝。2013年2月15日,有一颗小行星
2023-11-30 16:12:00
太阳可能有一个伴星,周期2600万年,每次靠近都会引发物种灭绝
...彗星群,让它们撞向地球引发灭绝事件。 举例来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这一事件,并不是孤立的小行星撞地球,而是一系列有规律的生物大灭绝事件的一部分,因为当
2024-06-05 09:37:00
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是谁建造的?难道地球文明真的在循环?
...里,这些文明都遵循着诞生、发展、壮大、衰退、消亡的循环模式,而我们人类文明则是其中的一个,当然也是其中最新的一个。在过去的日子里,持有这种观点的研究者曾经列出了不少疑似史前文
2024-07-24 10:40:00
太阳极可能有一个伴星,每次靠近都会引发物种灭绝!
...改变轨道,撞向地球,从而引发生物大灭绝事件。以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为例,这场灾难不仅导致了恐龙的灭绝,更是一系列有规律生物大灭绝事件的一部分。生物学家在研究了地
2024-07-15 10:3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国企改革持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绵阳安鼎元作为四川安州发展集团旗下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勇立潮头,以深刻的变革意识和前瞻的战略视野
2025-11-27 10:0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政策一出台,咨询电话就没停过!”厦门厦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湖滨东营业部负责人谢晓燕放下手中的咨询电话
2025-11-27 08:12:00
“脑”力全开!江西抢滩脑机接口新蓝海
当好莱坞经典电影《盗梦空间》描绘的人类通过脑机接口潜入他人意识的场景,从科幻照进现实,一场关乎未来产业格局的竞赛已悄然启幕
2025-11-27 07:13:00
专利技术遭盗用,创新成果被侵犯,专利权人该如何维权?11月24日,市知识产权纠纷调委会通过一起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的调解案例释法
2025-11-26 08:11:00
感恩节“心”守护:灵动生活集团全链条心理服务破局,让3000万用户听见温暖的回响
当感恩节的暖意在街头巷尾流转,“守护”与“感恩”成为叩击人心的关键词。在心理健康已从“小众需求”转变为“全民刚需”的今天
2025-11-26 08:35:00
省发展改革委近日批复了山西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服务产业云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地址位于中北大学校内。作为山西聚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关键信息化基建项目
2025-11-26 08:41:00
为推动智能建造落地应用,搭建行业交流平台,近日,“晋塔”智能装备观摩活动在太原市多个施工项目同步启动。“晋塔”智能施工升降机
2025-11-26 08:42:00
经济热力站|绿色转型为基 金融创新为翼 科技赋能为核——助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11月19日,“京彩不设限・经济热力站”月度主题走访活动再度启程,记者跟随采访团先后走进北京绿色交易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及北京银行顺义科技研发中心
2025-11-26 10:06:00
赞皇县:AI赋能“一网通办” 业务办理效率提升70%
河北新闻网讯(次柳静)近日,石家庄市赞皇县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依托DeepSeek大模型与智能算法,创新打造AI“智能填报”平台
2025-11-26 10:07:00
河北师范大学金融学院举行“产品经理人才共创培养体系”主题培训
河北新闻网讯 近日,河北师范大学金融学院邀请北京来学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到校,开展了主题为“产品经理人才共创培养体系”主题培训
2025-11-26 10:09:00
南京生物医药:研发“拔节孕穗”,产业新星闪耀
第91届全国药交会在宁落幕南京生物医药:研发“拔节孕穗”,产业新星闪耀□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连续3天,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人流如织
2025-11-26 10:26:00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南京地区7人入选 在宁院士总数达102人
南报网讯(记者何洁张安琪)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
2025-11-26 10:27:00
隐风文化:锚定四大理念,以精品力穿越短剧周期
由北京隐风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奇幻爱情短剧《岁岁怀安》延续预约150万的热度,上线后迅速跃居红果站内热播榜高位,这也是今年团队继《咬清梨》《怎敌她动人》之后
2025-11-26 11:06:00
视源股份荣获2024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5年11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通报》(粤府〔2025〕50号)。视源股份牵头完成的“高自然度智能交互显示终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2025-11-26 11:06:00
视源股份成为英特尔首批尊享级合作伙伴 合作再升级
近日,英特尔合作伙伴联盟完成战略升级,联盟最高等级“钛金级”正式更迭为“尊享级”。视源股份凭借其在计算机领域的深厚积累
2025-11-26 11: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