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南古所科学家在远古地层“挖”出答案

类别: 发布时间:2025-07-14 07:47:00 来源:南京日报

南报网讯(记者张安琪)依靠现代超级计算机和高精度的数值模型,天文学家能够预测6000万年内的行星轨道演化,但突破这一时间限制,必须依靠地质记录的反演研究。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古所)领衔的国内外研究团队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为1.8亿年前的太阳系混沌行为提供关键证据。成果于北京时间7月1日在国际著名综合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

在太阳系中,各行星不仅受到太阳引力影响,绕着太阳公转,还因行星间的引力共振导致太阳系呈现混沌特性(混沌是指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无常运动,类似于《三体》中人们无法预料三颗太阳的运行规律)。

研究首次发现,约1.8亿年前的全球快速升温事件(也被称为Jenkyns事件、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与火星—地球超长偏心率吻合,其间,全球变暖可能放大了海洋或深水湖泊环境中超长偏心率调制的碳波动。

地球轨道参数(偏心率、岁差和斜率)受太阳系内行星引力相互作用影响,呈现周期性变化。其中,火星与地球的引力作用导致的超长偏心率周期(现为240万年),极易受到太阳系混沌行为的影响,周期值变化可达数百万年。

“这些地球轨道参数变化通过调控地表日照量,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并在沉积地层中留下记录。因此,通过分析沉积底层,就能找到对应的火星—地球超长偏心率周期变化,继而反推出当时的太阳系混沌行为。”南古所副研究员房亚男介绍。

据悉,如今的准噶尔盆地以干旱戈壁为主,然而在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这里是一个大型浅水湖泊系统,位于潘吉亚超级大陆高纬度地区,保存有比较完整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记录。研究团队对准噶尔盆地早侏罗世晚期三工河组陆相沉积地层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研究,发现其中有机碳同位素中记录了160万年的火星—地球超长偏心率周期。

研究员沙金庚进一步解释,这一周期通过调控全球可交换碳库,驱动大气二氧化碳碳同位素组成周期性波动,最后被准噶尔盆地当时的浅水湖泊系统中的陆地高等植物记录下来。

再结合已识别出的晚三叠世180万年和早侏罗世早期240万年周期,研究显示火星—地球超长偏心率周期在中生代早期经历了显著变化,为深时太阳系混沌行为提供了关键证据。深时,是一个地质学和地球科学中的核心概念,指代地球历史中远超人类文明或个体生命尺度的、近乎难以想象的时间跨度。它强调地球演化过程的漫长性,与人类日常感知的“浅时”(秒、分、年、世纪)形成鲜明对比。

研究团队还精确限定了Jenkyns事件在三工河组中的地层位置,并将其天文年代标尺与全球多个经典Jenkyns事件剖面进行了高精度对比。三工河组Jenkyns事件层位Classopollis孢粉高度富集,这表明当时准噶尔盆地气候干旱且高温,可能与开鲁—菲拉超级火山喷发引发的全球气温升高相关。研究发现,三工河组Jenkyns事件正好对应一个160万年超长偏心率周期引起的碳同位素负偏期,但其表现出的有机碳同位素波动远低于传统海洋或深湖记录中的异常值,只是多个超长偏心率周期引起的全球碳波动中的一个。这一现象表明,Jenkyns事件期间全球变暖可能放大了海洋或深水湖泊环境中超长偏心率调制的碳波动,而处于浅水环境的准噶尔盆地,可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碳循环的本质状态。

本研究为限定深时太阳系混沌行为,过滤有效的天文解决方案,检验行星初始位置和验证重力模型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揭示地球外力(轨道)和内力(构造运动—超级火山喷发)对地球碳循环与气候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证据。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深时全球变暖事件的机制和过程,进而深化我们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理解。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资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张弥曼星”命名暨“张弥曼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曲靖师范学院举行
...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据悉,“张弥曼星”的轨道偏心率为0.088,倾角为8.384度,半长径为3.105天文单位
2023-07-20 02:09:00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据央视新闻 近日,湘潭大学和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利用LAMOST光谱数据,结合欧空局Gaia测光和视差数据,发现和证认了222颗热亚矮星,其中131颗是复合光谱型
2023-02-12 00:14:00
入地、下海,“中国深度”!新春伊始 一批大国重器取得新突破
...系统,实时掌握井下情况变化。近年来,我国在塔里木、准噶尔、四川盆地超深领域相继获得一批重大油气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我国超深层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根据地质预测,塔里木盆地万米深层
2024-02-18 18:53:00
四川盆地是怎么形成的?是陨石坑,还是火山口?科学家给出答案
...中,起初被认为是“大火山口”或“大陨石坑”,但随着科学家们不断的深入研究,在地层中并未发现相应的火山岩或者冲击效应标志,四川盆地被认为就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四川盆地。然而,经
2024-07-08 09:58:00
在地底寻找“宝藏”!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钻井深度突破9900米
...这口井在万米深层的井筒质量。近年来,我国在塔里木、准噶尔、四川盆地超深领域相继获得一批重大油气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我国超深层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根据地质预测,塔里木盆地万米深层
2024-02-14 09:34:00
太阳系的第九行星
...新的定义,冥王星不再符合成为行星的所有条件。然而,科学家们一直在推测,太阳系的边缘可能隐藏着一颗未被发现的巨大行星——第九行星。这颗行星的存在,将彻底改变我们对太阳系结构和演
2024-06-18 13:54:00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有多长?近期我国科学家对水稻起源的研究从一个侧面给出了答案!农业是从种植开始的,把某种植物通过种植栽培等人工的手段转化成农作物,制造丰富的食粮,就是最早的农业。
2024-05-27 10:44:00
“王应睐星”闪耀星空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又一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王应睐星”闪耀星空本报讯(记者 郜阳)浩渺宇宙,不少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这是国际性、永久性荣誉。今天上午,“王应睐星”命名
2023-05-06 13:55:00
科研人员在新疆发现中国已知最古老的淡水节肢动物
...生物研究所21日消息,该所联合中外科研人员对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志留纪晚期地层中展开研究,发现一种新的淡水节肢动物——赛尔玛尔迪布拉克虫。研究认为,赛尔玛尔迪布拉克虫可代
2023-04-22 14:16:00
更多关于的资讯:
在花漾菏泽 爱牡丹之都丨秋风吹过曹州,菏泽披上“黄金甲”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李昊)深秋的菏泽,处处皆是温暖又明亮的油画色彩。菏泽城区环城公园、曹州老城等景区内,道路两旁的树叶交织晕染
2025-11-04 18:16:00
11月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以《汾河迎迁徙候鸟太原多举措守护“空中来客”》为题播放了一条短片,报道了汾河太原城区段迎来迁徙候鸟
2025-11-04 19:05:00
巢湖西岸稻田飞来“国宝”黑鹳
大皖新闻讯 11月4日下午两点左右,庐江县白山镇巢湖西岸的白石天河河边稻田里,巢湖生物资源调查团队成员拍摄到两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
2025-11-04 19:23:00
十堰青龙山近万枚恐龙蛋化石首次有了“身份证”
近日,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新数字化管护措施,让近万枚恐龙蛋化石有了“身份证”,这是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志管理
2025-11-04 19:38:00
十堰这份“秋冬水果丰收地图”请收好!
眼下,柑桔、柿子、猕猴桃等秋冬时令水果迎来丰收季,果农们忙着采摘、装箱、发货,新鲜多汁的本地水果畅销国内外市场。丹江口市
2025-11-04 20:08:00
大河网讯 立冬前夕,秋色尚好。郑州市惠济区古树苑公园,正在泼洒又一次绚丽的秋色。位于天河路与开元路附近的古树苑公园,历来是郑州市民和游客游玩的好去处
2025-11-04 20:48:00
郑州的铁棍山药正式“出道”,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就有种植
大河网讯 提起铁棍山药,大家首先想到怀山药——郑州出产的山药你见过没?霜降时节,立冬前夕,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滩地公园内的200亩山药开始进入丰收季
2025-11-04 21:19:00
黟县:卢村秋色引客来(组图)
大皖新闻讯 11 月4日的安徽黄山卢村,正沉浸在最动人的秋日画卷中,吸引了许多游人前来观赏卢村秋色。这个坐落于黄山市黟县的古村落
2025-11-04 22:52:00
藏在霞慕尼风雪里的信任:一场逍何与艾格极限6代的巅峰之约
"对于攀登者而言,装备是信赖的伙伴。这次在霞慕尼所穿的MAMMUT猛犸象艾格极限6代,就给我带来稳固的靠山般的感觉。"10月19日
2025-11-04 16:46:00
敢探极境!南极考察队正式出发,汤臣倍健以科学营养护航探索南极冰下湖
11月1日,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启航奔赴南极,预计将于明年5月返回国内。中国南极科考生命探索(冰下湖)合作伙伴汤臣倍健为南极考察队定制的科学营养补给包随队出发
2025-11-04 13:5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 通讯员 林敏丹)昨天冷空气源源不断,带来阵阵东北风,鹭岛秋容乍肃,各地一派天凉水瘦的景象
2025-11-04 08:08:00
记者走基层|鲜食蔬菜“争宠” 餐桌绿意更浓
10月28日,在邢台市任泽区河北捷如美农业展示示范园区蔬菜新品试吃区,任泽区大屯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争相品尝生菜甘蓝和水果苤蓝
2025-11-04 08:10:00
百姓看日报丨看,华北豹!
总监制:曹阳葵监制:刘成群 郭伟统筹:王博 赵丽肖文案:李晓宁手绘:石璇出镜:寇国莹编导:高原雪摄像/剪辑:殷雪迪
2025-11-04 08:14:00
“一粒玉米宝宝长成大玉米,要经过多少天?”“30天!”“50天!”……“都不对哦。玉米宝宝长大,要先发芽,长出幼苗,再授粉结果
2025-11-04 08:20:00
培养环保意识,开启解锁自然生态探秘之旅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10月31日,一场以“寻鸟沙湖·探水识螺——自然生态探秘”为主题的户外实践活动在沙湖顺利开展
2025-11-04 09: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