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5-27 10:44:00 来源:科普大世界

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有多长?近期我国科学家对水稻起源的研究从一个侧面给出了答案!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农业是从种植开始的,把某种植物通过种植栽培等人工的手段转化成农作物,制造丰富的食粮,就是最早的农业。而人类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大概率就是禾本科的水稻和小麦了。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早有生物考古学家从一些古人类遗址中发现过水稻和小麦的碳化遗存,并据此认为人类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历史或已长达万年,这可以看作是我国农业史在考古学上的证据。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今年5月24日,我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给出了水稻在我国的栽培驯化史是从大约1.3万年前开始的。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此项研究是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大学、上山遗址管理中心等13个单位的专家合作,利用植硅体微体化石分析等方法开展的。论文内容主要介绍了他们利用植硅体微体化石分析等方法开展了浙江上山文化区水稻起源研究,其成果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十万年连续演化史,并从中发现了我国的先民们开始培植水稻的起始时间。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其研究发现早在大约10万年前,我国长江下游一带就遍布野生水稻,但它并未成为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直到2.4万年前冰川时代的来临,或许是人类能够采集到的食物开始变少的原因,野生的水稻开始为人类所重视。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而到了大约1.3万年前,人类对野生稻的栽培种植现象出现,稻作方面的农业起源开始了,而到了大约1.1万年前,水稻的种植在长江下游等地或已经很普遍,表现为驯化水稻植硅体比例迅速增加并达到驯化阈值,这也标志着东亚一带早期的农业种植已经发展起来。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这个关于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时间节点上的判断是从对现代野生稻-驯化稻的植株、土壤中水稻植硅体的系统研究基础上得出的。

植硅体是指高等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系吸收可溶性二氧化硅,并将其输送到茎、叶、果实等部位,在细胞间和细胞内沉淀下来后,形成的非晶质二氧化硅颗粒。

研究人员们通过研究水稻泡状细胞中扇型植硅体鱼鳞纹数量的增加现象,发现其与水稻驯化程度增强以及农艺性状的增加相关,由此厘定和区分了野生稻与驯化稻鱼鳞纹扇型植硅体比例的阈值,从而建立了水稻野生-驯化的判别标准。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在具体的研究中,该团队进一步利用植硅体分析方法,结合孢粉、炭屑、土壤微形态、粒度、磁化率和地貌调查,结合考古遗址碳十四人口概率密度的分析等手段,得出了这些时间节点。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其考古研究对象有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和龙游县荷花山遗址的考古地层-自然剖面。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基于这两个遗址高精度光释光年龄和植硅体碳十四年龄的贝叶斯模型,建立了距今约10万年以来连续的年代地层序列,对照水稻的植硅体分析法得出了上山文化遗址区地层中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连续图谱和重要时间节点。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研究水稻的起源,却从中窥见了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农业的起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意外的发现。研究团队还据此给出了水稻在我国长江下游一带地区三万年以来的由野生到驯化演化的概念模型,直观反映了现代水稻的起源和人类对其培育驯化的过程。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水稻的种植意义重大,因为它的种植、栽培和采收涉及到多个农作环节,需要建立多种农业经验,所以水稻种植的出现,也意味着农业生产进入到了初步的成熟状态。

我国农业史有多长?科学家研究水稻驯化给出了答案:已有1.3万年

因此,这项研究的重要参与者和论文创作者,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的研究员吕厚远说:“这项研究为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也进一步确认了我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并且确定了上山文化在世界农业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7 12: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野生水稻如何被驯化?中国科学家揭示水稻十万年连续演化史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姚媛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姚媛)水稻是什么时候开始被人类采集利用?从野生到驯
2024-05-25 06:14:00
首提水稻“蓝色革命”,上海科学家喜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研究员荣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扎根上海二十年,罗利军带领团队建立了储存有23万余份资源的基因资
2023-02-17 12:05:00
我国科学家创制新型水稻广谱抗病新基因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何红卫乐明凯近日,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知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李国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
2023-08-22 05:04:00
上山文化遗址新发现!科学家揭示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
本文转自:新华社我国科研团队日前利用植硅体微体化石分析等方法,在浙江上山文化遗址开展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早在约10万年前,野生
2024-05-24 10:02:00
...熟的作物产量低,生育期长的作物产量高。不久前,中国科学家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的研究中发现的水稻高产基因OsDREB1C打破了这个矛盾,可以打破农业生产“高产不早熟,早
2023-02-03 08:59:00
扎根琼岛沃土 攥紧中国种子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暨赓续科学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谈会与会科学家谈思考、讲进展、聊规划扎根琼岛沃土 攥紧中国种子■ 见习记者 余佳琪 本报记者 黄媛艳 陈
2023-12-15 07:27:00
17位专家三亚“论稻”
...稻与麦类论坛在三亚举行,该论坛系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暨2024国际种业科技博览会期间的分论坛之一。我国作为粮食大国,稻和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也是我国人民确保吃饱
2024-01-06 01:43:00
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我们得以平视世界,袁隆平功不可没
搜狐科技《思想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第46期,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嘉宾简介:钱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水稻生
2023-11-02 23:02:00
市面上的土豆越来越大是用了膨大剂吗,对身体有害吗?告诉你答案
...土豆体积变大难道是一种魔法吗?这不是魔法,而是我国科学家们共同努力的成果。就像杂交水稻可以使水稻产量变高一样,我国科学家的利用杂交和遗传学的原理,帮助土豆变的更大。要知道粮食
2024-05-27 10:55: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