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屈晨晨 李祯 汤淼 实习生 董玉 烟台报道
人来到这世上,其一生的意义究竟何在?这个清明节,在烟台市牟平区沁水河畔,我们邂逅了对生命的另一种注解。
春风轻抚,晴光潋滟,沁水河畔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中,松柏随风轻轻摇曳,发出沙沙声响,仿佛在诉说着积攒一冬的思念。
2025年烟台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沁水河畔举行
缅怀纪念活动现场
4月2日,清明节前夕,一场庄重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活动现场,一束束洁白的菊花静静摆放,寄托着无尽哀思,也见证着生命以非凡形式延续的动人篇章。此刻,遗体捐献已不再是曾经人们避而不谈的 “社会禁忌”,而是转化为一种以豁达的态度直面生死,凭借无私大爱延续生命、温暖世间的动人力量。
遗体捐献者家属刘承玲
刘承玲与丈夫崔传福合影
纪念活动结束后,遗体捐献者家属,78岁的老人刘承玲伫立在纪念碑前,久久凝视,默然不语。刘承玲的丈夫崔传福,是一位有着64年党龄的老军人,在2023年6月9日完成人生最后一次“冲锋”——将遗体捐予滨州医学院,角膜则让两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他常说,是党员就要冲锋在前、就要无私奉献,要把最后一份力献给人民。”刘承玲回忆起丈夫生前总念叨的话,满是怀念。刘承玲讲述,自2002年从电视上了解遗体捐献后,老伴儿崔传福便立下志愿,来这世上走一趟,与其化作一缕青烟消散,不如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他和我说,我的岁数比你大,将来可能我先去世,你考虑一下,咱们是不是都可以将眼角膜和遗体进行捐献。”
遗体捐献者崔传福年轻时的照片
崔传福老人捐献眼角膜证书
崔传福老人遗体捐献证书
在崔传福的影响下,相伴52载的妻子刘承玲也于2023年3月郑重签署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他做的是好事儿,我打心底里支持。这一辈子,他一直教导我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办事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刘承玲轻抚崔传福年轻时的照片,眼中泪光闪烁,“他乐于助人,为人处事古道热肠,这么多年,我对他一直都很信赖。我想告诉他,我和孩子们都会好好生活,身体健健康康的,放心吧。”
缅怀纪念活动现场
截至目前,烟台市遗体捐献报名登记1212例,成功捐献250例,角膜捐献登记1345例,成功捐献342例,器官捐献报名登记39,598例,成功捐献522例。
缅怀纪念活动现场
真正的永生,从来都不是活在墓碑上。向所有传递生命希望的人们致敬,这个春天,因爱而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07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