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何勇海
去趟厕所,顺便把尿常规给做了,这个检测靠谱吗?
近日,在长沙、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网友发现,部分商场的男性卫生间出现一款“健康检测小便池”,可以付费查看14项尿常规指标。用户扫码后,会跳转到一款小程序上,19.9元是较常规定价,支付2~10分钟后出检测结果,时长因采样和试纸反应情况有所不同。
据专业人士介绍,在医疗机构,尿常规的检查严格遵循一人一管,并且对采样、储存、运输都有要求,确保数据可采用,有诊断价值。然而部分商场的“健康检测小便池”,大家使用的是同一便池,尽管设备方宣称每次取样都至少冲洗三次,但这样的冲洗能否达到医院一人一管的严格程度,值得存疑。如果样本被上一人污染,这样的尿常规检测还有什么参考价值?另外,试纸条的保存环境、时间,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都有影响,也让结果存疑。
据多家媒体记者测试,即使倒入红茶饮料和矿泉水,该设备也会出具检测报告。面对为什么倒入各种饮料也可以出具报告的质疑,设备方表示,其设备只能用试纸检测液体中的成分,无法判断到底是尿液还是其他液体,只对所检测的液体负责。有网友因此戏谑地表示:既然如此,它检测的是尿常规还是“液体常规”?设备方所谓的设备具有一定检测功效,是不是涉及虚假宣传?
上厕所做尿检,这类荒唐的生意不该有。一者,这类检测是让消费者交“智商税”;二者,它可能误导使用者,“是不是有了这个设备,就可以不用去医院检测了?”此类设备有可能因尿液样本不具准确性和代表性而出现误差,导致一些使用者有病未能及时就医,或检出假阳性造成不必要的就医负担;三者,尿检报告实际属于个人隐私,该运营项目是否留存使用者的健康档案?在卫生间进行尿常规检测,要扫码付费、自动打印检测结果,必然涉及绑定手机号、提供身份信息等用网行为,也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为其他生意推销甚至精准诈骗提供资源,背后会不会还有更大的利益链条?
商场应谨慎引进这类设备及其服务,即使同意这类设备进驻,也应提高资质要求,对设备只是“初筛”或“早筛”,不是医疗结论等信息,应明明白白予以公示;设备提供商必须严格遵守医疗行业的法律法规,确保设备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保护好使用者个人隐私。
面对不靠谱的“健康检测小便池”越来越多地进驻商场,有关部门应及早介入,进行常态监督和管理,绝不能任其“想入厕就入厕”,防范其可能存在的虚假宣传和信息泄露风险。同时提醒使用者,对新生事物的出现,必须保持应有的理性,切忌盲目轻信“健康检测小便池”的尿检结果,别被被其提供的“假数据”收割了“智商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8 06: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