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挪威剧作家约翰·福瑟。获奖词为“他富有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的事情发声”。
约恩·福瑟被誉为挪威国宝级现代剧作家,1959年出生于挪威海于格松。12岁开始写作生涯,写下的第一个文本是一首歌词。其作品迄今已被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并曾多次获得各类国际艺术大奖。
福瑟有着鲜明个人烙印的“福瑟式”美学与戏剧风格——蕴含着巨大情感张力的极简主义洗练语言,对白中强烈的节奏感与音乐感,并置的时空,交缠的现实与梦幻,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的剧作中那无处不在的诗意的暗涌,是他对人生的倾听,是他字里行间对所有在时间荒原上相遇的人们所怀有的无限悲悯之情。
福瑟在中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早在2010年,他的话剧《有人将至》在上海首度公演。当晚,他亲自来到现场观看演出。多年后,他还记得这场演出。
12岁开始写作,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
福瑟从12岁起开始写作。最初,他喜欢音乐。刚开始创作的内容,就是短诗和歌词。1994年,福瑟的戏剧作品第一次在卑尔根国家剧院首演。此后20余年间,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并曾多次获得各类国际艺术大奖,在全世界范围内演出达到1000多场次。近年来,他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代表作有戏剧《有人将至》《秋之梦》《死亡变奏曲》《一个夏日》等。
他的首部小说《红与黑》于1983年发表。1996年首演的《有人将至》,则是他的戏剧处女作。此后,他就以戏剧创作闻名。他的剧本,都用新挪威语创作。
孤独、爱和死亡,是福瑟一直探讨的主题:在《一个夏日》中,男主人公毫无预兆地选择了投身大海,他的妻子自此日复一日地眺望大海,与记忆搏斗。在《死亡变奏曲》中,大海吞噬了一个年轻的姑娘,她早已分手的父母被迫重新面对彼此,寻找她的死因……他笔下的人物,都处于某种生存困境。他们都是孤独的。
这位大剧作家并非一开始就以写剧本而著称。他首先以小说家的身份走进世人的视野,继而又是诗人兼歌词作家的身份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本人对于戏剧艺术的兴趣并不浓厚。1992年破产事件之后,福瑟便开始应剧院及导演之邀从事剧本创作工作,这部日后蜚声全球的戏剧《有人将至》到1996年才公演。
2010年,他摘得了全球最重要的戏剧奖项——易卜生奖,授奖词中写道:“福瑟迫使剧场和它的观众们以全新的方式思考。他是未知的诗人。”人们在介绍他时,也往往会冠之以“新易卜生”的名号。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对易卜生戏剧的传承,他的创作题材沿袭了易卜生对社会问题、对两性关系的关注。但在福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更多对于亲密关系的探索。
与中国结缘已久
2010年,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曹路生在李婴宁教授的介绍下,拿到了一本英文版的约恩·福瑟剧作集,这是一位卑尔根大学教授推荐来的。同是剧作家,曹路生看完之后深感特别。“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剧本,没有任何戏剧性和冲突,语句又很诗意,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写法可以拿诺贝尔奖。”
2010年,福瑟的舞台首作《有人将至》中文版被搬上上海戏剧学院的舞台,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何雁执导,这是福瑟作品在中国的首度公演。福瑟特地从挪威飞抵上海观演,并盛赞何雁教授导演的中文版《有人将至》是全球范围内对他作品演绎得最好的舞台呈现之一。
福瑟剧作中的北欧审美,那种极简的美学追求,和东方的审美非常契合。在这部《有人将至》最后的呈现里,他也大道至简,只用了黑白两色。而最终这个呈现让福瑟十分激动,并在上戏的剧场里说下了自己的赞语。福瑟曾说:“最能演绎好我的作品的,是东方的演员。最能理解我的作品的,也是东方的观众。”
他看过很多场根据《有人将至》编排的舞台剧,认为2010年上海的这场,是对自己作品最好的舞台呈现之一,“非常准确地理解和再现了我作品中的音乐和情绪”。
一开始,《有人将至》发表的是小说。十多年后,剧作《有人将至》才真正问世。福瑟坦言他的第一部戏完全是别人掏钱聘他写的:有人问我想不想写戏,那时我是自由作者,收入不高,非常需要钱,就接受了。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会写戏剧。
用了一周时间,福瑟写了《有人将至》。在他的作品中,它至今仍是被搬上舞台次数最多的一部。福瑟称自己并不喜欢剧院,甚至有点讨厌它,但他喜欢写戏剧的感受——不仅可以决定如何使用语言,也可以决定在何时沉默。沉默是语言之间的间隔。
《有人将至》之后,福瑟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
2014年,首届福瑟戏剧节在上海成功举办。
201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约恩·福瑟剧本集《有人将至》《秋之梦》中译本,收录《名字》《有人将至》《吉他男》《一个夏日》《死亡变奏曲》《而我们将永不分离》《秋之梦》《暗影》《我是风》,首次将约恩作品的中文版带给中国读者。
2019年,其剧作《一个夏日》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搬上话剧舞台,文学顾问及剧本翻译邹鲁路正是中文剧本集的译者。
2021年,约恩的另一部代表作《死亡变奏曲》中文版以上海戏剧学院2017级表演系&舞美系毕业公演的形式,在国内首次呈现,同样由何雁教授执导。
【来源:九派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7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