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三国名将辈出,但以蜀国为多,魏国次之,而东吴最弱。当然造成这个结果或错觉,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拜《三国演义》所赐。但是东吴名将真的很弱吗?未必,东吴名将不但不弱,而且多文武兼备之才,比如周瑜、甘宁等人,但是在小伙伴心目中堪称东吴最刚猛硬汉的当世良将却是此人。
此人就是太史慈。太史慈是何许人?太史慈,字子义,生于公元166年,即东汉延熹九年,再过一年,汉桓帝就要死了。我们都常说自古好汉出山东,太史慈就是山东黄县人。此人有三样本领,第一枪法很厉害,第二戟法也极其出众,第三箭法更是超一流。除此之外,太史慈在年少的时候还十分勤学,所以他不单纯是一员武将,而是一员文武兼备之将才。
太史慈的长相也颇具特点,我们都知道三国中有一副漂亮胡子的是关羽,被诸葛亮赞为美髯公,但是这位太史慈堪称东吴的关羽,他也有一副长长的胡子,而且其风采不输关羽。
太史慈的一生主要有三个亮点:第一亮点是北海救孔融。话说黄巾军的一个统帅管亥带领大军围攻北海,孔融带领大军列阵迎敌,管亥拍马来杀孔融,孔融的一个部将叫宗宝,出战迎敌,但没有几个回合便被斩杀,孔融兵大败,退守城池。管亥领兵攻城,非常急切,孔融很害怕,他就想派遣人出去搬救兵,但是手下的将领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敢出去,因为贼兵势大,出去无异于送死。
恰在孔融苦难不堪的时候,有一人挺枪杀来,此人正是太史慈,太史慈冲破黄巾军,来到城中拜见孔融。当然太史慈来救孔融并非无缘无故,因为太史慈避难辽东期间,他的母亲留在北海,这期间孔融经常派人给送点米面油之类的东西去慰问,因此太史慈的母亲认为这是欠孔融的恩情,特让太史慈去报答,所以太史慈才出现在此地。
那么太史慈能够救孔融之危机吗?绝对能,因为太史慈不但勇武,而且多智。当时孔融希望能够搬到刘备的救兵,但是需要一个使者,太史慈欣然接受。可是黄巾军紧紧围困城池,想冲出去并非易事。于是太史慈就在早上出城,来到城壕边上,练习射箭,黄巾军以为太史慈要出逃,纷纷警戒防备。但是太史慈练完了射箭,就回到了城中。他这样连续干了好几天,黄巾军以为太史慈就是练习骑射而已,他以后出来,不再防备。但最后一天,太史慈却借机忽然骑马冲过黄巾军的队伍,杀奔出去,等黄巾军意识到的时候,太史慈已经跑远。结果太史慈请来了刘备的援军,解除了孔融的北海之困。
第二亮点是太史慈酣战小霸王。如果说北海救孔融更多彰显了太史慈的智慧,那么在和孙策的大战中则彰显的是他的武力。当时太史慈效力于扬州刺史刘繇。刘繇这个人在史书上也算是一个好汉,他早年表现也很不俗,在他19岁的时候,一个堂叔被土匪劫持,成了人质,刘繇为了搭救这位堂叔,就组织了十几个兄弟进入土匪窝做卧底,然后找到机会杀掉土匪头子救出了堂叔。后来刘繇受到朝廷重用做了官,因为官清廉,官声很好。
但是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自孙策渡江创业以来,他的愿望是要吞并江东,所以刘繇的地盘也无可避免成为孙策觊觎的对象,最终双方发生征战。在公元195年左右,有人劝刘繇重用太史慈,但是刘繇并没有重用,在此处有一个疑问点:那就是刘繇如果重用太史慈,可能孙策的称霸江东之路或许会增加难度。不过很可惜,刘繇并未重要,所以太史慈只是一个负责军情侦察的普通将领。
一日,孙策带领黄盖等十三名猛将侦查敌营,太史慈认为是活捉孙策的良机,但是没人敢前往,只有一个小兵跟随。于是就发生了太史慈和孙策大战的结果。两人一开始挺枪大战50回合,不分胜负,于是太史慈乃诈败引孙策来到山背后,两人接着大战,又战50回合还是难分输赢。接着出现了一转折:即孙策的枪被太史慈闪过并夹住,而太史慈接着刺过去的枪也被孙策闪过和夹住,两人都滚下马背,开始了地面肉搏战。
但这个肉搏战看起来有点像两只猛虎撕咬,《三国演义》中说两人互相把战袍都扯碎了。接着孙策抓走了太史慈背后插的短戟,而太史慈也与此同时夺走了孙策的头盔。有小伙伴曾根据孙策和太史慈所取之物的不同和重要性,认为太史慈武力略高于孙策。但终因两人没有决战到最后,结局不得而知。如同关羽和黄忠大战一百多回合战平的结果差不多。但这一战却奠定了太史慈的武力地位。
第三亮点是太史慈不幸战死,却留下旷世豪言。太史慈后来投降孙策,两人英雄相惜,成为一段三国佳话。孙策死后,太史慈又成为孙权麾下最猛的战将,在合肥之战,张辽准备活捉孙权,太史慈迎战,大战七八十回合,没分胜败,这个成绩也很不错。不过因乐进袭杀孙权,李典射死宋谦,导致太史慈急忙回阵,所以他与张辽之战的结果也成了一个悬念。
太史慈的结局非常令人遗憾,通过太史慈多次表现,他虽然属于一个比较有脑子的猛将,但是却被张辽比逊色了一点。因为接着太史慈给孙权献了一计,安排人混入合肥新城,然后点火为号,让城中发生混乱,以实现里应外合。孙权求胜心切,就同意了。但是结果很遗憾,太史慈安排的那个人倒是真的在城中点了火,引起了一些骚乱,但却被张辽很快就平息了,而且张辽还干脆将计就计,安排士兵点火为号,还大叫“反了”,并且吵吵嚷嚷打开了城门,城外伏兵太史慈以为城中得手,遂引军杀来,然等他的却是如雨的箭。太史慈身中多箭,身受重伤,回营不治而故。
太史慈在临终之前悲愤地说:“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虽不幸战死沙场,结束了生命,但他这句话却振聋发聩,流传千年,成为无数人杰的座右铭,激励他们去奋斗和建功立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4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