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太史慈投降孙策后为何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8 14:1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什么是三国?苏轼说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气云天,恢弘磅礴。杜甫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壮志未酬,惋惜悲叹。杨慎说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旷达豪迈、淡泊洒脱。

太史慈投降孙策后为何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个人的所感所悟皆有不同,但唯有一个标签是每个人都不能否定的,那便是英雄二字。

所谓时势造英雄,别看三国不过短短几十年,但是在这期间出现的英雄豪杰却是多如牛毛、灿如繁星,而低调的东汉大将太史慈就是其中之一。

太史慈其人原是一员猛将,弓马熟练、箭法精良,这个猛将到底有多猛呢?曾经为了报答孔融,敢单枪匹马突围敌军替他向刘备求援,场景不亚于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

然而,就是这样一名威名赫赫的大将,却在投降孙策后突然就“销声匿迹”了。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离奇曲折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太史慈投降孙策后为何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三国版“孤勇者”——太史慈

根据史料的记载: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乃东莱黄县人,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就是身高180厘米的山东大汉,不仅长得好看还以是个真正的神射手。

也是因此,年纪轻轻太史慈便能在莱郡郡守手下任职。当时,太史慈距离真正的出人头地还差了一大截,但机会向来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恰逢东莱郡郡守和青州刺史发生冲突,太史慈使计帮自己的领导摆平了危机,自此之后声名鹊起。

太史慈投降孙策后为何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对于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能人,孔融当然也起了结交的心思,常常派人去照顾太史慈的母亲,多番赠钱赠物,太史慈得知之后心中感激不已。

然而孔融却不知,正是他此番的结交和帮助,在之后救了自己一命。

众所周知,孔融此人虽然搞教育很有一手,但搞军事却是个臭篓子,不然也不会沦落到被黄巾军围困的地步。

听闻孔融有难,太史慈立马赴身相助,然而当时的北海已被黄巾军围得水泄不通,说的夸张点就是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急于报恩又骁勇善战的太史慈,硬是凭借单枪匹马杀出了一条血路,成功将求援信送出。昔日府君倾意照料家母,家母感戴府君恩遇,遣我来相助府君之急......

太史慈投降孙策后为何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太史慈看出刘备救援孔融有所犹豫,凭借自己精准的战略分析和出色的口才,成功说动其出兵救人,由此孔融才得以脱身。

太史慈的此番骁勇善战、威猛果敢,堪称三国版的“孤勇者”。

“君臣CP”双向奔赴

孔融当初的滴水之恩,却得到太史慈的舍命相助,说不感动那是假的。

不过,两人的政治主张却是南辕北辙,一个是一心上阵杀敌的猛将,一个是凡事主张以礼相待的文人。

大恩既已相报,太史慈也可卸下心理负担转投他人。古人云“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几经辗转他都没能得以重用。

太史慈投降孙策后为何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兴平二年,太史慈转到了扬州刺史刘繇部下,也是在此期间遇到了他一生的伯乐,江东事业奠基人“小霸王”孙策。今后之路,我当与卿共闯。

那时太史慈初来乍到,满心欢喜的以为终于有机会一展宏图,谁知刘繇却并不认可他的能力,只堪堪给了他一个探查军情的小角色。

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扬州刺史刘繇与孙策是敌对势力,面对后者的紧紧相逼太史慈毫不畏怯迎难之上,两人斗得难分难舍却也酣畅淋漓。

当真是英雄惜英雄,勇猛的太史慈让孙策大为欣赏,而一直怀才不遇的太史慈也十分认可孙策的谋略。

太史慈投降孙策后为何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在刘繇病死后,太史慈成功安抚原先的旧部下,并带领他们投于孙策麾下。

双向奔赴的“君臣CP”终于正式会晤,纵观太史慈的整个人生,这段时光毫无疑问也是他的高光时刻。

被孙策万分信任并委以重任的太史慈,频频征战沙场、奋勇杀敌,沙场上奔驰的不仅仅是骏马,还有他多年来郁结在心的万丈豪气。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皆非后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

荆州刘磐一直是东吴的心腹大患,孙策不堪其扰,便任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率兵征讨刘磐。

所谓气贯长虹、越战越勇,太史慈硬生生将那刘磐打出了“创伤后遗症”,此生都没敢来过江东。

太史慈投降孙策后为何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伯乐早逝,太史慈被雪藏

相互信任的“君臣CP”,如此情深义重,乱世的战火中可歌可泣。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迈向人生顶峰的太史慈,却被命运的耳光一把扇到了最谷底。

随着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伯乐孙策早逝,太史慈也被雪藏了。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史慈固然有勇有谋,但是随着孙权的上台注定了他的没落。

一方面是年幼的孙权,急于树立自己的威望敲打之前的旧臣子,另一方面也必然是要培养自己的心腹,以转变对自己不利的局面。

当然面对太史慈这样有声望的部下,孙权也不会做的太过,毕竟不能落人话柄。

太史慈投降孙策后为何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孙权太史慈能制衡刘磐为理由,再也没给他安排其它任务,专一将治理东南方的任务托付其管理。孙权统事,遂委以南方诸大事。

东南方向来不是三国的主战场,也就是说太史慈现实中无法再征战沙场。

只能“梦回吹角连营”,一代名将就此“销声匿迹”。此番郁郁不得志,太史慈最终在四十一岁时去世,真真是壮志未酬。

太史慈骁勇善战、重情重义,最后却落得抱憾终身的下场,当真是造化弄人、令人唏嘘。兴许是真实历史中,太史慈的遗憾太过沉重,重的让人心颤。

太史慈投降孙策后为何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直至死前,太史慈都还在感叹:“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所以在陈寿撰写《三国志》时,人为的给他续添了几年寿命,让他能够再回疆场。斗智逞谋的群英会、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赤壁之战,都能窥见他的身影。

比起现实中郁郁寡欢,抱憾而死的结局,或许太史慈更愿意如书中那般:于战场上身中数箭,伤重身亡。

太史慈投降孙策后为何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如此这般悲壮、凛然的退场,才配得上他一辈子难凉的热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8 16:46: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是孙权麾下最刚猛的硬汉,留下一句旷世名言
...目中堪称东吴最刚猛硬汉的当世良将却是此人。此人就是太史慈。太史慈是何许人?太史慈,字子义,生于公元166年,即东汉延熹九年,再过一年,汉桓帝就要死了。我们都常说自古好汉出山东
2023-01-03 21:38:00
三国猛将太史慈,英勇无畏的忠义之士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随着太史慈一声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2023-10-10 14:55:00
​三国以信义著称的猛将,刘备错失他孙策倚重他
...负、拒绝曹操招揽的好意,此人就是号称东吴第一猛将的太史慈。公元206年,一代名将太史慈病逝,临死之前叹息“大丈夫胜于天地之间,应当带三尺之剑,以升于天子之阶,如今我的志向还未
2023-06-16 10:55:00
江东第一神射手对孙权忠心耿耿,为何不受孙权重用?
...一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太史慈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名将,不仅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还是贯手著棼(fen)的神射手。那为何孙权不重用太史慈,导致其抑郁而亡
2022-12-31 18:21:00
真实历史上太史慈和张辽有交集吗
...羽的话来评价,那就是一群鼠辈。不过在东吴的将领中,太史慈的武勇还是让作者赞赏,可是他却死在了张辽的手下。那么现实中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是什么交集让作者将他们写在了一起?一、《三
2023-04-14 21:19:00
此人是三国第一弓箭手,是刘备错失的良驹
...但却都是“静态”射击,难度有限。实战派第一射手当属太史慈:当时敌人在城楼上边走边骂,手扶在城楼的横梁上,太史慈拉弓射去,箭头贯穿敌人的手掌钉在梁上,城下万人齐声喝彩。太史慈,
2022-12-17 17:23
三国东吴太史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信义为先智勇双全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猛将。提起太史慈,最有名的恐怕就是他的信义了。其实,他还是文武双全,武艺高超,很有智谋。本文给大家展现一个比较全面的、真实的太
2023-06-21 13:48:00
张辽为何能一箭射杀太史慈
一、张辽射杀太史慈谈三国,却说东吴,似乎是个“冷门”,毕竟东吴跟曹魏和蜀汉一比,其热度不可同日而语。蜀汉有打不死的三国“小强”刘备。有以关羽为首,特点分明有蜀汉五虎将。还有“智多
2023-05-31 10:10:00
太史慈生平简介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曾为救孔融而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原为刘繇部下
2024-05-20 08: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