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3 16:45:00 来源:趣史微视频

文|糖葫芦

1964年10月,苏联莫斯科的广播电台向全世界播发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尼基塔.赫鲁晓夫同志现由于身体原因主动辞去一切职务。

随后,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党政官员的簇拥下登上了权力的宝座。整个莫斯科似乎没有什么异常的景象。

然而,这是一场针对赫鲁晓夫本人的政变。赫鲁晓夫几乎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勃列日涅夫等人赶下台的。政变的时候,赫鲁晓夫本人正在黑海沿岸的一处别墅里度假。

时过境迁之后,人们依旧热衷于讨论赫鲁晓夫政变下台的原因。各方的学者和历史爱好者更是因此争论不休。

那么,赫鲁晓夫被迫下台以后又遭受到了怎样的待遇呢?这次针对赫鲁晓夫的政变到底还有什么隐情呢?中国有没有参与到此次政变之中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慢慢地地道来。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赫鲁晓夫的“大改革”

虽然后世的人们在评价赫鲁晓夫时多少会带有一点戏谑的色彩,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苏联的确得到了一些事实上的发展。

纵观整个苏联时期的历史,赫鲁晓夫是除了列宁之外唯一一个试图在经济层面上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领导人。站在今天去回看当年的历史,赫鲁晓夫的这种思维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然而,有了正确的战略目标之后赫鲁晓夫却没有采用正确的战术去达成目标。这才使赫鲁晓夫执政的八年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虎头蛇尾的印象。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在会场上发表讲话的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的改革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是苏联的经济生产、干部任免和外交政策。

在生产方面,赫鲁晓夫特别热衷于在全国的农场当中推广玉米种植。但他忽略了苏联各地差异巨大的农业生产条件。

玉米在乌拉尔地区的农场尚且能够获得丰收,但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上绝大多数的玉米却没有逃过被冻死的命运。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苏联时期的农民)

所以,这场轰轰烈烈的玉米种植运动最后反而使得苏联的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了。改革失败后,赫鲁晓夫不得不下令让苏联的外贸部门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来缓解国内的饥饿问题。

而在外交方面,赫鲁晓夫带领着苏联政府在全世界各地广交朋友。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苏联还并没有发展到后来那种穷兵黩武的地步。

在赫鲁晓夫的要求下,苏联对包括中国、埃及、阿尔及利亚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都提供了海量的经济援助。所以,这一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援助中国的苏联专家)

而最终葬送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恰恰就是他对于苏联政府内部干部任免制度的调整。因为这项改革措施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在赫鲁晓夫的要求下,全苏联各地严禁进行任何带有个人崇拜色彩的宣传。苏联的中基层干部也必须定期进行轮换,以防止官僚之间裙带关系的产生。

平心而论,赫鲁晓夫的这些政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的官僚主义问题。但他却动摇了苏联官僚们赖以生存的土壤。

一时之间,许多苏联官僚开始对赫鲁晓夫有了抱怨之声。当所有的不满情绪积累到了一个顶点时,一场针对赫鲁晓夫本人的政变就毫无意外地发生了。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手持玉米的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突如其来的政变

虽然当赫鲁晓夫的改革进行到高潮时,赫鲁晓夫本人与苏联官僚的冲突已经在所难免了,但勃列日涅夫能够成为此次政变的领导者也确实有着一些偶然的因素。

勃列日涅夫这个人虽然本事平平,但他却是苏联内部保守官僚的代表。而且,此人做事颇为圆滑,深受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信任。

1960年8月,勃列日涅夫就当上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主席。所以,无论是从政治倾向,还是从个人资历上来看,没有人比勃列日涅夫更适合领导这次针对赫鲁晓夫的政变了。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苏联的前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更重要的是,勃列日涅夫平日里酷爱社交,他与不少反对赫鲁晓夫的官员私下里都走的很近。这也使勃列日涅夫被政变团伙看成了自己人。

1964年10月初,赫鲁晓夫在即将去黑海度假之前,将所有的政务都拜托给了勃列日涅夫和克格勃的领导人谢米恰斯内等人。

但此刻的赫鲁晓夫仍然没有意识到:一张针对他和苏联党政机关的大网正在徐徐拉开,很快,他就将彻底离开苏联的政治舞台。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红场上的勃列日涅夫)

1964年10月14日,赫鲁晓夫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自己被辞职的消息。心烦气躁的赫鲁晓夫还想往克里姆林宫打个电话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赫鲁晓夫拿起电话的那一瞬间,他发现自己所使用的电话线路已经被克格勃的特工给切断了。一瞬之间,赫鲁晓夫好像什么都明白了。

事已至此,赫鲁晓夫也只能接受下台的命运了。但赫鲁晓夫对身边负责监视是他的特工表示,自己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办完,希望再回一趟莫斯科。但他的要求立马遭到了拒绝。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尼基塔.赫鲁晓夫)

根据时任克格勃负责人谢米恰斯内的回忆,在赫鲁晓夫被政变赶下台之后,勃列日涅夫曾经直接要求他手下的克格勃特工对赫鲁晓夫实施暗杀。

但谢米恰斯内认为,赫鲁晓夫毕竟是苏联的前国家领导人直接对其实施暗杀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谢米恰斯内和克格勃的特工们直接拒绝了勃列日涅夫的命令。

恼羞成怒的勃列日涅夫宣布解除了谢米恰斯内克格勃负责人的职务。但他也没有继续加害赫鲁晓夫,只是让赫鲁晓夫成为了一个“特殊的退休金领取者”。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克格勃的前领导人谢米恰斯内)

而在将赫鲁晓夫赶下台之后,勃列日涅夫立刻就废除了赫鲁晓夫任内制定的几乎所有改革策略。

勃列日涅夫本人和大多数苏联官僚的裙带关系在这场政变之后得以保留了下来。这也成为了苏联走向解体的一个关键原因。

不过,自从赫鲁晓夫被政变赶下台以后,就一直有人猜测中国是否参与了这次针对赫鲁晓夫的政变。相关的讨论一度占据了中文互联网某些网站的重要版面。那么,这件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正在会议上发言的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政变之后的日子

其实,关于中国介入此次政变的说法是相当荒谬的。因为将赫鲁晓夫赶下台根本不符合我国的利益。当时的中国恐怕也没有能力直接影响到苏联高层官员的任免。

不可否认的是,因为赫鲁晓夫想要在我国境内屯驻军队,中国的领导人的确与赫鲁晓夫爆发过激烈的争吵。但是,赫鲁晓夫对待中国的态度一直都是非常谨慎的。

等到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苏联公然提出了所谓的“有限主权论”,直接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这对于中国来说显然更加不能接受。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赫鲁晓夫)

所以,无论是从结果还是从当时的各种条件上去分析,赫鲁晓夫被政变只不过是一次苏联官僚集团的内斗。它与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

下台后的赫鲁晓夫居住在一栋由勃列日涅夫为他提供的住宅里。此时的赫鲁晓夫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监控之中。他的周围几乎每时每刻都站满了克格勃的特工。

赫鲁晓夫曾经向克里姆林宫写信公开抗议过这种荒谬的情况。写给勃列日涅夫的信件里赫鲁晓夫保持着他一贯粗犷的语言风格:“我明明都已经退休了,你们为什么不要对我进行如此严密的监视?连我家的我桶里都有你们的监听器,难道你们是想听我的屁声吗?”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冬日里的克里姆林宫)

除了给克里姆林宫写信之外,赫鲁晓夫在退休之后也开始着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由于赫鲁晓夫的回忆录始终缺乏系统性的整理,他的回忆录往往是想到哪写到哪,充满了跳脱的气息。

在得知赫鲁晓夫居然开始撰写回忆录之后,勃列日涅夫立刻派遣克格勃特工闯入他的家里,将赫鲁晓夫的回忆录手稿尽数收缴。同时,勃列日涅夫还警告赫鲁晓夫禁止他撰写一切形式的回忆录。

但赫鲁晓夫根本不惧怕勃列日涅夫的威胁,在密集的监视之下,赫鲁晓夫最终还是完成了他的回忆录。但由于赫鲁晓夫的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想要将这本回忆录出版成书,对于他来说绝非易事。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正在阅读报纸的赫鲁晓夫)

思来想去,赫鲁晓夫只能让自己的女儿尼娜帮助她将回忆录的手稿装在随身的行李当中带出住所。随后,妮娜将这些手稿交给了几家西方的出版商,赫鲁晓夫亲笔撰写的回忆录这才被公布在了世人的面前。

当自己的回忆录被送出去之后,赫鲁晓夫终于心满意足地开始享受生活了。此时的他早就已经没有了在政坛上争锋夺权的义气,每天躺在椅子上打盹便成为了他最享受的事情。

1971年9月11日,赫鲁晓夫在莫斯科近郊的一家医院里因心肌梗塞去世,终年77岁。在他死后,勃列日涅夫下令将赫鲁晓夫安葬在了新圣女公墓当中,这相当于是剥夺了赫鲁晓夫作为苏联领导人的荣誉。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赫鲁晓夫的墓碑)

但这对于赫鲁晓夫和他的家人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虽然赫鲁晓夫的改革备受争议,但他对苏联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

苏联解体3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会有不少人来到新圣女公墓瞻仰赫鲁晓夫的墓碑。这位苏联时期的国家领导人虽然能力平庸,他也用自己传奇的个人经历与别具一格的政治手段为曾经那个红色大国的历史增添了一抹亮色。

赫鲁晓夫突然被赶下台,有何隐情?和中国是否有关?

参考文献:

Fall of a Premier: The Coup Détat Against Nikita Khrushchev MATT WEEKS

Mythology and Mechanics of a Coup Henry M. Pachter

Revelations from the Russian Archives TOM WOLD

Is a coup against Putin possible? Russias history offers clues. Amy Knight

End of the Khrushchev Era The New York Times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3 1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953年,斯大林突然去世,背后到底有何隐情?揭秘死亡真相
...凌晨四五点钟。然而到了三月份,等待向斯大林做汇报的赫鲁晓夫,却一直没有接到来自克里姆林宫的电话。当警卫们冲进斯大林的卧室时,才发现斯大林的精神状态相当不佳。(赫鲁晓夫)根据阿
2023-09-14 16:54:00
...夫、萨丘科夫、契尔沃年科。在中共代表团到达的当天,赫鲁晓夫照例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欢迎宴会。虽说是欢迎,但气氛并不友好,依然很紧张。在祝酒词中,赫鲁晓夫说:“我们还是希望两党能
2024-11-22 12:38:00
解体前苏联人民生活水平咋样?尼克松炫耀美国住宅,被赫鲁晓夫怼
...开了帷幕。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与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共同出席了这次活动。尼克松为了向苏联人民展现美国生活的优越之处,故意将赫鲁晓夫引到了展台之前。没想到赫鲁晓夫面对着千
2023-09-12 16:10:00
保守争议的苏联一把手赫鲁晓夫,他访美提出什么要求,让美方无奈
...这一行为让人感觉非常舒适。在战争结束后,斯大林在将赫鲁晓夫从乌克兰调到莫斯科以平息其余政治力量。赫鲁晓夫的成功和斯大林是脱不了关系的,但是赫鲁晓夫的做法却让人心生厌恶,在19
2025-04-26 16:34:00
54年访问归来之后,赫鲁晓夫判断:同中国人的冲突恐怕难以避免了
1954年从中国访问归来之后,赫鲁晓夫居然这样判断中苏的关系:同中国人的冲突恐怕难以避免了。1953年3月斯大林出现严重中风并去世之后,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职务其实发生了一定的波折,
2024-11-12 00:06:00
朱可夫是如何成功上位的?
...大林去世后,朱可夫回到中央,担任了国防部副部长。在赫鲁晓夫与贝利亚争权的过程中,朱可夫坚决地站在了赫鲁晓夫的身后。最终贝利亚被枪决,赫鲁晓夫成功上位。1957年,在马林科夫发
2023-08-19 06:56:00
历史上的苏联有多硬气?联合国演讲时,赫鲁晓夫拿着皮鞋砸桌子
...感觉到也不在少数,苏联之所以给人这样的印象不可不与赫鲁晓夫这个曾经的领导人联系起来。强大的世界一极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以后,具备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苏联得到了大发
2024-09-15 16:04:00
1979年,苏联挑动中越之战,美国总统警告苏联:不要轻举妄动
...,两国关系在1958年便出现了裂痕。这一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了“长波电台”与“联合舰队”两个不切实际的设想。 所谓长波电台,指的是两国共同在中国的海南岛建立长波电台,
2023-09-21 16:35:00
朱可夫作为三朝元老,为何不被重用反而降职,几十年后才被平反?
...拉尔去放羊。好不容易撑到了斯大林去世,随着昔日战友赫鲁晓夫登台,朱可夫以为自己又将迎来第2个春天。于是开始不断的为赫鲁晓夫四处卖命,靠着自己曾经的威望,为赫鲁晓夫拉拢各色人等
2024-11-14 20: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良渚古国究竟什么样?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8月23日,由河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2025-09-01 08:00:00
抗战时期,这些清流印记不能忘
东南网8月31日讯(通讯员 吴火招 沈兴源 文/图)清流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主力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
2025-09-01 00:03:00
特别观察丨北京这个文物特展,为啥关注度这么高?
8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静静上演。走进“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仿佛步入了八十年前的白山黑水之间
2025-08-31 09:36:00
【微纪录片】东方战场的生命堡垒
1939年的中国,硝烟漫过黄河,掠过长江,最终在西南腹地的群山前停下脚步。位于贵阳东南郊的图云关,正悄然迎来一群特殊的“守关人”
2025-08-31 21:34:00
一只水壶一张地图见证抗战烽火岁月 鼓浪屿华侨后裔讲述先辈参与抗战的故事
年轻时的陈珊轮。雷文铨1940年拍摄于昆明的照片。 陈珊轮的军用水壶。雷文铨1932年绘制的“晋江惠安仙游三县沿海仇货入口地图”
2025-08-30 08:3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我们为先辈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1:44:00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京开展
为铭记抗联历史,缅怀抗联先烈,弘扬抗联精神,讲好抗战故事,8月30日上午,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
2025-08-30 15:4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开学了,来吉林看看古代的高端文具
又到开学季,学生们是不是开始为新学期准备文具清单了?那么在古代,学子们是不是也一样要为开学准备文具清单呢?说起古代的文物清单
2025-08-30 16:19:00
【图云关·跨越八十年的回响】援华医生后裔重访战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前行 Descenda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lief Corps revisited Tuyunguan
“我们为我们的先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8: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百余件抗战实物见证血性抗争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当山一名收藏爱好者收集了百余件与抗战紧密相关的实物
2025-08-30 20:37:00
1955年上映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以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的反“扫荡”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到平原地区牵制日军松井中队
2025-08-29 09:10:00
它们,遭侵占被迫更名;他们,勇战斗不曾屈服
1938年的中山路大中路口。(视觉厦门 供图)1940年,被日本占领的太古码头。(鹭客社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上世纪三十年代末
2025-08-29 09:19:00
大禹文化④丨大禹出身“顶级豪门”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29 10:12:00
玄武湖打造全省首家“诗词文化景区”绵延千年文脉“金陵诗仙馆”讲述李白的金陵往事□通讯员胡凯常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诗仙”李白一生多次造访玄武湖
2025-08-29 11: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