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其实有两次,为何两次都失败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4 15:0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董卓乱政时,关东诸侯曾有两次起兵讨伐董卓,第一次讨伐董卓的发起人不是曹操,而是东郡太守桥瑁。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英雄记》: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东郡太守桥瑁假作京城三公的文书传到各个州郡,陈说董卓的罪恶与逼迫,希望发动义兵,解救国难,一时之间,关东诸侯群起而讨伐董卓。

参与第一次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奋武将军曹操、长沙太守孙坚。

讨伐董卓的一共是十三路诸侯,三国演义说是十八路诸侯,那是虚构的,真实的历史上就只有十三路诸侯,其中长沙太守孙坚是依附于后将军袁术的。

在关东诸侯与董卓一共打了三仗,在北路,董卓大败河内太守王匡,一战几乎消灭了王匡的精锐部队;在中路,曹操被董卓手下的中郎将徐荣打得全军桥梁,曹操本人差一点阵亡,幸亏曹洪把马让给了曹操;在南路,孙坚首先被徐荣打败,然后孙坚打败了吕布与胡轸的联军,最后孙坚又打败了亲自断后的董卓,还打败了断后的吕布,杀进了洛阳。

虽然孙坚取得了胜利,但在战略上来看,关东联军并没有打败董卓,董卓安全地带着自己的主力军队、汉献帝以及数百万洛阳居民迁到了长安,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十三路诸侯联合起来打不过董卓呢?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其实有两次,为何两次都失败了

董卓

1、兵力原因

来比较一下董卓与关东联军的兵力情况,董卓最初带到京城的军队是三千人,后来兼并了何进、袁绍、何苗、曹操、丁原、袁术的军队,控制了京城所有的禁军,根据后来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就收拢了十余万军队来看,董卓控制的军队总数量应该是十多万人。

《三国志董卓传》: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万。

那么十三路关东诸侯联军有多少兵力呢?先说曹操,曹操在卫兹的协助下,在陈留一共招了五千人,当时的曹操还不是朝廷命官,利用家财就能招五千人,那么朝廷任命的太守、刺史、州牧手中的兵力都不会少于五千人,就算每路诸侯带了五千人,那十三路诸侯一共有65000人。

关东诸侯的兵力合起来其实不如董卓,兵力不足也是关东诸侯不敢讨伐董卓的原因,他们只敢响应,而不敢真枪真刀地与董卓打仗。

2、十三路诸侯是乌合之众,不团结。

虽然关东诸侯看起来很多,有十三路之多,但实际上真正与董卓军队作战的只有三路诸侯,分别是:河内太守王匡、奋武将军曹操、长沙太守孙坚。其他的诸侯因为私心都在保存实力、作壁上观。

道理很简单,跟董卓作战是要消耗自己的实力的,曹操散尽家财招了五千人,仅仅一场战斗就全军覆没,这是实实在在的损失,看到曹操的失败,其他诸侯更不愿意与董卓交战了,为此曹操还专门对其他诸侯说了一翻话。

曹操说:我们义军是诛杀叛乱的,现各路兵马都已会合,诸位还在疑虑什么呢?如果董卓先前获知函谷关以东起兵的消息,倚仗天子的威势,占据洛阳一带的险要地方,派兵东进控制天下,尽管他的行动是不道义的,对我们来说仍然是很大的忧患。如今他烧毁宫殿,挟持天子西迁,天下惊恐,百姓不知依靠什么人,这正是天意要使他灭亡的契机。一战就能安定天下,机会不可失去。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其实有两次,为何两次都失败了

曹操

但是其他诸侯并没有响应曹操,不仅没有响应,其他诸侯反而在窝里斗,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不和,刘岱杀死了桥瑁,让王肱出任东郡太守,渤海太守袁绍盯着冀州牧韩馥的地盘,一心想要吞并冀州,河内太守王匡杀死自己的妹夫胡母班,胡母班的家人则与曹操联合杀死王匡。

内部的极度不团结,再加上各路诸侯都怀着私心,导致声势大,实际讨伐行为少,并没有对董卓造成任何实际的威胁。

3、关东联军战斗力不如董卓军队。

董卓手下的军队主要有两支,一支是董卓自己带来的凉州兵,这支军队常年在西北边陲之地与胡人作战,战斗力较强,东汉与羌人、氐人朝廷了上面的战争,西部边界一直就是时叛进降,所以凉州兵的战斗力强。

另一支是京城的禁卫军,也就是北军五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这是汉朝直辖的精锐中央军,但凡有重要作战需求,北军五校都是主力,比如平定黄巾军的战斗,东汉主力就是北军五校,其战斗力超强,不亚于凉州兵。

相对而言,十三路诸侯所带的兵都是地方的郡县兵,这些军队缺少锻炼与实战,同样也缺少装备,很多都是临时招来的,比如曹操手下五千人全部是从陈留郡临时招来的,然后稍微训练一下就投入战场了,缺少作战经验和装备,战斗力明显不如凉州兵与北军五校,打不过也是正常的。

其实讨伐董卓还有第二次,这一次是代理车骑将军朱儁与徐州刺史陶谦发起的,朱儁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平定黄巾军的三大功臣之一,他本来在董卓进入京城后归属董卓,董卓迁都长安后,留朱儁守洛阳。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其实有两次,为何两次都失败了

朱儁

朱儁害怕董卓伤害自己,于是弃官逃到了荆州,董卓又派出杨懿为河南尹,驻守洛阳,朱儁则率军回到洛阳赶走了杨懿,然后朱儁驻守在河南中牟县,并且再次传信给各个州郡,召请军队讨伐董卓。

第二次讨伐董卓是由朱儁发起的,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关东诸侯大多数都没有来,徐州刺史陶谦派来了三千精兵,但是陶谦本人没有来,其他州郡也派了一些兵来,但是这一次,无论是兵力还是声势还不如第一次,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这一次。

陶谦上表奏朱儁代理车骑将军,领导关东联军对抗董卓,董卓听说后,派出校尉李傕与郭汜率领数万人到河南对付朱儁,双方发生战争,朱儁被击败,到了第二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与郭汜在贾诩的劝说下,集结董卓旧部杀向长安,在路上聚集了十多万人,最终攻破了长安城,打败了吕布,杀死了王允,控制了汉献帝,这是后话了。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其实有两次,为何两次都失败了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形势图

李傕与郭汜控制朝廷后,用皇帝的命令召朱儁入朝担任太仆,朱儁无奈,只得听从命令,放弃了手中的兵权,回到了长安,第二次反对董卓的联军也失败了,那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兵力较少。

朱儁留守洛阳最多不过数千兵力,陶谦给了三千精兵,再加上其他州郡的兵力,朱儁手中最多只有一万余人,而李傕与郭汜手中至少有数万人,朱儁在兵力处于弱势,打不过是正常的。

2、战斗力不如凉州兵与京城禁军。

朱儁虽然是名将,但是手中的兵太少,将领也少,战斗力也不如凉州兵,朱儁的兵是各个州郡拼凑起来的杂牌军,本来战斗力就不强,又是临时拼凑的,各部队之间缺少默契,而李傕与郭汜手中的军队是凉州兵与北军五校的混合体,战斗力强,而且兵多将广,朱儁打不过李傕、郭汜是正常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5 12:46: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十八路诸侯势力是怎么崛起的
...告是真是假,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估计都心知肚明吧。图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酸枣会盟初平元年春正月,关东联军在酸枣(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会盟。大家一致认为臧洪富有胆略,请他升坛、
2023-05-20 14:09:00
兄弟的背叛让曹操险遭灭顶之灾,从此不相信任何人
...不敌董卓,曹操险些死在徐荣手上,鲍信负伤。三人回到关东联军的驻地,汇报了董卓兵力配置,想劝说盟主袁绍出兵,可惜碰了一鼻子灰。很快诸侯联军自己互相打了起来,联盟彻底分崩离析。关
2023-01-30 14:14:00
...联军”计划。第一次是曹操、袁绍等十八路诸侯组建的“关东联军”。曹操原本打算利用这支军队来对付董卓,再塑东汉的江山。然而,由于诸侯们各怀心思,关东联军最终瓦解。在董卓死后,陶谦
2023-10-20 17:52:00
倡导兴义兵组成联盟讨伐董卓的第一人是谁呢
...暴不仁的暴行,演义里更是说有十八路诸侯一起会盟组成关东义军联盟,讨伐董卓,这与正史相差甚远。演义里十八路诸侯分别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
2024-02-12 06:26:00
讨董联盟中身份最高的三人:袁术、韩馥、袁绍
01.讨董联盟中身份最高的三人公元190年正月,关东州郡骑兵讨伐董卓,大概有十一路诸侯参与其中: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广
2023-11-07 17:03:00
董卓为什么非常惧怕孙坚
董卓擅自废立皇帝,篡逆之心显露无疑,这引起了关东诸侯的反对,于是联合起来讨伐。但是这些诸侯们却是各怀心思,只想着扩队伍,捞地盘,对于讨伐董卓之事却并不是真心真力。因此,这些诸侯们
2023-08-12 14:40:00
刘繇:一位官场异类的命运
...、左中郎将刘范谋使腾袭长安,己为内应,以诛傕等。)关东联军虽在相互攻打,但也会有西进之嫌。因而,李傕郭汜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最佳办法就是让关东诸侯忙于争抢地盘而有心无力地放
2023-09-09 16:14:00
...这是袁绍、曹操联盟瓦解的结果。袁绍和曹操是发小,在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过程中,两人形成了合作关系。在关东诸侯混战的过程中,两人形成了联盟关系。孙刘联盟只需要面对曹操一个人就行了
2023-10-24 17:04:00
董卓迁都洛阳至长安,曹操兵败诸侯壁上观
...,董卓因朱儁多年宿将,外示亲昵,阴实嫉忌,恐他交通关东,乃表迁朱儁为太仆,使为副相国,即日派出朝使,赍诏召朱儁。朱儁却辞不肯受,且语朝使道:“国家西迁,必辜民望,且反足示弱,
2023-02-02 13: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