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我本淮右布衣,我的一生,充满了不幸和遗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1 10:5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朱元璋:我本淮右布衣,我的一生,充满了不幸和遗憾

(内乱)

公元1328年,是元朝文宗天历元年。

已经统治中国将近半个多世纪的元王朝出现了严重的紊乱。

元朝的第六位皇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晏驾之后,儿子阿速吉八和宗室子弟图帖睦尔抢起了皇位。

阿速吉八是个小孩,很显然能力不足,或者说根本就是政治较量中的棋子,而作为世祖忽必烈四世孙的图帖睦尔则更胜一筹。

生姜还是老的辣,大哥打你你别怕。

两帝并起,一番争斗,图帖睦尔很快把阿速吉八打了个灰头土脸外加神秘失踪。

如水消失在水中,如风消失在风中,年幼的阿速吉八如果侥幸没死,多年后他搞不好还能等来那个神秘消失的朱允炆。

也就是在这一年,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一个叫做朱元璋的小朋友出生了。

老朱家人丁兴旺,但个个皆贫。

母亲陈氏无业,是典型的家庭妇女,父亲朱五四是佃户,主要工作是给地主刘德种地。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想来,那日子应该很辛苦。

在元末,朝廷对人民群众的剥削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沉重的赋税和各种毫无理由就要强征的杂税卷过这中原大地的每一个村庄时,就如同毫不留情的强盗,就连村长的金牙都不能幸免,也会被卷走,就更别提老朱家那一点点微薄的收入了。

一年到头,朱元璋以及家人吃不上米饭,吃不上馒头,有时候走遍村庄十多里,连一株能吃的野菜也挖不到。

诚然,这不是朱元璋一家的遭遇,而是那一时节千家万户的百姓们的普遍写照。

吃饱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生活在国富民强,繁荣发展的新社会,我们已经很难想象,挨饿是一种什么感觉,饿死又是一种什么滋味。

千年前的大贤孟子奔走各国之时,略带喜感的向各国君王宣扬的他心中所认为的最高理想,是这样的: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平时可以吃饱饭,灾荒年月不饿死就行了,人老了能有衣服穿有肉吃,不挨饿受冻就可以了。

这个在如今看来似乎有些魔幻搞笑的理想,却穿越大秦,强汉,盛唐,富宋,豪元,一直到朱元璋的时代,也未必能彻底实现。

中国人对于吃饱饭,一直以来是有执念的,因为就连逢人打招呼时,我们通常都会问上那么一句,吃了么?

当时的朱元璋一家的情况,就处于一个月总有那么三十天左右吃不上饭的情况。

朝廷剥削,地主压迫也就算了,天灾人祸还接踵而至。

先是百年不遇的大旱,接着是铺天盖地的蝗灾,最后是淮河的决堤。

元朝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一共发了九十四次的水灾,基本上一年就要来一次,再加上黄河夺淮,淤塞水道,水系紊乱,泄洪不畅,一场一场的特大水灾很快开始了。

如此天灾之下,朱家人可以说是命不如蝼蚁。

恐龙灭绝之际,蝼蚁尚且偷生,挖个洞兴许就钻进去躲过一劫,可如今天大地大,却没有这几口子的容身之地。

很快,朱父,朱母,大哥,大嫂或病或饿,接二连三的死去,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他的二哥朱重六。

朱元璋:我本淮右布衣,我的一生,充满了不幸和遗憾

(天灾人祸)

很残忍,的确是残忍。

面对父母亲人的离去,兄弟俩只能,也只会抱头弄哭。

以前,虽然日子过得很紧巴,虽然生活很难捱,虽然每天一家人只能以最低限度的姿态活着,但他们毕竟还能在艰辛的生活里靠那些一闪而过的幸福画面活下去。

严肃但却对子女充满关爱的父亲,拼了老命也要在过年的时候让家里人吃上一顿饺子,慈爱和善的母亲,会在每一个长夜漫漫时诉说那些乡间的民谣,让朱元璋安睡在梦乡。

现在,这一切都没有了,那可怜的父母变成了两具硬邦邦的,冰冷的尸体,并且很快就会发烂发臭,爬满虫子和苍蝇,而作为子女,以他们的能力,甚至都找不到一块让父母入土为安的地方。

看着一辈子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父母死后只能曝尸荒野,连挖个坑埋了都成了奢望,我们实在很难想象的到,当时的朱元璋同志的心情。

多年之后,当朱元璋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

家破人亡之后朱元璋无处可去,选择了到附近的皇觉寺里做和尚。

做和尚,也不是一本万利,皇觉寺不是红十字会,进了寺庙里你也得干活。

拖地扫地顺便洗碗,砍柴烧火兼职打更,日子只会比在淮河南岸那个破旧的茅草屋中过的苦,而绝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善。

不过,毕竟能吃上一口别人吃剩下的残羹剩饭,朱元璋已经很满足了。

截止到这一刻,我们所看到的朱元璋形象,和元朝末年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并没有两样。

他没有什么志向高绝的理想,也从来没有树立过什么远大的目标,说白了,这货就一普通人,而且还是相当普通的那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其实很久以前,陈胜吴广就给出了我们答案。

有很多朋友,基于朱元璋同志一生之传奇经历,会很自然的把他带入到一个天生英雄的形象里,认为老朱生来就与众不同,生来就是要造反,生来就是要干大事儿云云...这当然是不现实的。

生来注定,是一种做人的悲哀,也是一种未经科学所证实的玄学。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他的命运基本上最开始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如果命运是提前被写好的,是注定的,那做人还有什么意思?

你认为朱元璋的命运是生来注定,不是因为他的命真就是注定的,而是因为,作为后来者,你侥幸知道了结局。

整天在皇觉寺里敲钟的朱元璋当然不知道自己的结局,他也从来没有去想过这些乱七八糟的。

佛学,这种神秘的东方哲学或许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朱元璋,曾一度使朱元璋认为,自己所承受了这么多苦难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而是有着更为深远和难以解释的,超越当下这个时代的理由。

不过到后来,安徽再度大饥荒,皇觉寺这种私企很快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中面临倒闭,所以很快,老方丈大手一挥,把朱元璋给撵了出去。

敲钟生涯就此结束,流浪生涯正式开始。

朱元璋:我本淮右布衣,我的一生,充满了不幸和遗憾

(皇觉寺)

老方丈虽然每天口念我佛慈悲,但是很显然,他本人并不慈悲,不过他毕竟还有点人性,临走之前,给了朱元璋一个锃明瓦亮的铜钵。

有了这个钵,朱元璋略感心里有了点安慰,因为别人出去是讨饭,他则可以聊以自慰,说是去化缘。

流浪这个词语,在泛网络化的时代里,很容易被人想象成一件很酷的事情。

年轻人会说,哇,浪迹天涯,这实在是太有意思啦!

其实,这很没意思,相当没意思。

流亡路上,朱元璋会和其它的乞丐打架,睡在夏凉冬暖的破庙,遭尽别人的白眼,有时候饿的实在不行,他还会和路边的野狗抢东西。

在流浪的过程中,我们很难不怀疑他兼职过小偷和劫匪,搞不好手上还会有几条人命。

在这个过程中,他失去了很多。

做人的自信和尊严,对生活的希望和动力,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朱元璋统统都丢掉了。

清代史学家赵翼有句评价朱元璋的话,十分经典:

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这么看来的话,他盗贼的性格,就是这么养成的。

苦难,这是这个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但凡能避开,一定要避开,如果避不开,那就没有办法了,你也可以聊以自慰,说苦难可以让人成长。

那么苦难有没有让朱元璋成长呢?

很显然,并没有。

几年的流浪生涯过后,朱元璋又返回了皇觉寺,继续过他每天敲钟的日子。

世界这么大,朱元璋也走马观花一般的看了,但他并没有什么收获。

所谓阅历,见识,路上涨知识,并不一定就是真理。

那些整天嚷嚷着要去远方洗涤心灵,用旅途把自己武装的人,往往是人群里最无知的一部分。

朱元璋前半生所唯一追求的,就是一口饱饭。

回寺返工后不久,朱元璋就收到了已经参加起义军的幼时玩伴汤和的邮件,内容是邀请他入伙。

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这种事儿对于朱元璋来说,已经可以说是他人生中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果他的人生是一部电视剧,那么剧情一定是朱元璋在仔细考虑过后,终于振臂一呼,夺门而去,参加起义,走上了全新的人生道路。

如果你不这么演,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都会觉得很憋气。

然而,真实的历史,就是这么憋气。

朱元璋看罢书信后的第一反应是:汤和这货有病吧?我和尚做得好好的,想吃有馒头,要睡有柴房,我凭什么放弃我这神仙一样的日子,去跟你拼命?

朱元璋:我本淮右布衣,我的一生,充满了不幸和遗憾

(汤和)

和去流浪一样,很多人也会认为,造反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造反的确很酷,但它是残酷的酷。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要明白,造反不是吃喝拉撒,不是稀松平常事,更不是打游戏。

玩游戏输了可以重来,不想玩可以存档,实在不行还能开挂,作者小时候十块钱去电玩厅,可以买一大把游戏币,然而在真实的世界中,命,只有一条。

造反是封建帝制时代风险系数最高的行动,不成功就成仁,除非逼急了,不然谁会干这个?

吴王刘濞举七国之乱,是因为汉景帝刘启失手杀了他儿子刘贤。

黄巢带兵攻入长安,是因为这位老兄多年科举一直未中,他恼羞成怒,干脆换了一种方式来实现理想。

朱元璋呢?

本质上,他还算是个守规矩的老实人,而老实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容易被满足。

你每天给他两口饭吃,给他个草席让他铺在地上睡觉,他就已经感恩戴德了,他是万万不会做那种违法乱纪的事情的。

所以,朱元璋不动声色的烧掉了书信,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而那幅朱元璋如宋江老师趁着酒性在墙上提笔写下反诗之后立刻操起家伙事儿投奔梁山的豪情壮志叙事画,是压根就不存在的。

如果朱元璋在面临选择的当时是有情绪的,那么他的情绪也只会是恐惧无状,犹豫不决和胆小畏惧。

然而,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朱元璋想要平平淡淡的过日子,寺里的同僚知道这件事儿之后却想要到官府去告发朱元璋换赏钱。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朱元璋终于失去了自己的所有退路。

没有办法,朱元璋连夜收拾行李,投奔了汤和。

是的,你不把朱元璋逼到一定份上,你无法激发出他另外一种本性:豪杰。

逼上梁山不是爷潇洒快活的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逼上梁山是我无可挽回,无可奈何才会走上这条绝路加不归路。

朱元璋,就是逼上梁山,最好的例子。

参加了起义军,一片豁然开朗的天地展现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元末农民起义的队伍,主要有这么几支:

江南的张士诚,两湖的陈友谅,四川的明玉珍,浙东的方国珍,以及参加义军之后不断发展壮大,割据一方,以南京为根据地的朱元璋。

朱元璋最开始参加义军,投诚的是地方势力郭子兴的队伍。

当时郭子兴的队伍被元军包围,马上就要凉凉,是压根不会有人来投军的。

所以,愣头青朱元璋拿着简历来求职,反被郭子兴手下的士兵当成了敌军的探子,五花大绑起来,马上就要杀头。

郭子兴问他:你是不是敌特?

朱元璋说:我不是。

郭子兴又问:现在要把你杀掉,你怕不怕。

朱元璋说:我不怕。

(大概是这种对话)

兵荒马乱,人人自危,郭子兴已经很少看到这么镇定自若的人了。

他发现,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人的眼睛里,有一种自己从来都没有见过的沉着和冷静。

朱元璋:我本淮右布衣,我的一生,充满了不幸和遗憾

(农民起义)

是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朱元璋已经不是那个畏惧世界的朱元璋了,而是一个可以从容面对这个世界的朱元璋。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那听起来很酷,但只有真正经历过人生崩塌的朱元璋,才知道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和过去的经历相比,眼前的敌人,都不如一盘黄花菜。

张士诚贪图享乐,志向不大,陈友谅心狠手辣,本性骄纵,方国珍投鼠忌器,做事畏手畏脚,而明玉珍困守巴蜀,当然也很难有太大的成就。

反观朱元璋同志,他性格坚韧不拔,为人宽厚,待人和善,文有刘基朱升李善长,武有徐达汤和常遇春,属于是自带金刚钻,专干瓷器活,所以老朱很快嘁哩喀喳的解决了这些竞争对手,赶跑元人,建立了大明。

张士诚小名张九四,明玉珍外号明眼子,方国珍绰号方五头,陈友谅小名则也叫做陈九四,而朱元璋的诨号,则叫做朱重八。

九四,重八,眼子...说来说去,都是帝国暴政之下的苦命人呐。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登基,成为了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鲜花盛放,礼炮齐鸣,群臣山呼万岁,百官俯首称臣,大好河山尽在眼前,秀丽江山掌握手中。

这样的场景,朱元璋就连做梦都未曾梦到过,此时却真实的展现在了他的面前,因此朱元璋同志一时之间也有点目眩神迷。

他用双手扶住金漆雕龙的座椅,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也只有皇帝在看到他那一双无比粗粝,充满伤痕的手时,他才会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是从何其卑微的地方爬上来的。

明太祖朱元璋,任期约三十一年,而这三十一年的帝王生涯,我们大概可以用四个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案件)来概括。

洪武九年,朝廷爆发了空印案,皇帝发现一帮官员们违反了OA审批的在线操作流程,大发雷霆,杀了约七万人。

洪武十三年,为了废黜千百年来固有的丞相制度,朱元璋又制造了胡惟庸案,杀掉了不修理他他就一直哏啾啾丞相胡惟庸,顺便诛杀了一干所谓胡党,约三万人。

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等人贪污腐败,皇帝手起刀落,又是约三万人头落地。

洪武二十六年,因为太子朱标的薨逝,小孙子朱允炆被册立为储君,而为了给孙子铺路,防患于未然,朱元璋又制造了蓝玉案,杀掉了一大批的开国功臣,人数约一万五千人。

这些人里,有很多是朱元璋的好兄弟,好朋友,挚爱亲朋,乃至于莫逆之交。

他杀的人越多,他整个人的精气神就会越萎靡不振,他就会越来越衰老,仿佛这些人一一离去时,总会从朱元璋的生命中带走些什么。

带走了什么,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四桩案件加起来,朱元璋一共杀了大概十四万五千人。

这也就是说,在位三十一年的朱元璋,一天就要杀掉将近十三个人。

朋友们,这不是十三个馒头,而是十三条鲜活的人命呐。

因此,很多人会认为,朱元璋同志是个杀人狂魔,冷血无情又变态的刽子手。

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为什么这么爱杀人呢?

除了政治需要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别的理由呢?

当然是有的,这个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皇帝是在反贪。

翻遍中国历史,你很难找到像朱元璋这种反贪力度如此之大的帝王,比如,他规定老百姓可以直接把贪官污吏拿绳子给绑了,然后自行押解到京师治罪。

又比如,他时常会完整的把贪官污吏的人皮剥下,填充柴草,做成稻草人,然后摆到县衙的门口,起到警示的作用。

四大案中丧命的很大一部分官员,都大抵会在客观因素上因贪污腐败而获罪,因为朱元璋的规定是,贪污纹银六十两以上,就要处死。

按照这个量刑,百年后的的巨贪和珅如果被朱元璋抓住,从公元1368年砍到太阳系毁灭也不够他砍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老朱是皇帝,是统治者,大臣们是员工,是管理者,他们本质上是一个阶级的人,朱元璋为什么还要这么执着于反贪工作,执着于修理臣下呢。

因为,朱元璋从来就没有和官僚阶级们站到一起。

他的父亲是怎么死的?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死的?他那个原本温馨的家是如何消失的?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又是如何度过的?

答案是,朱元璋的前半生,是被元王朝的官僚们毁灭的,他对官僚们的恨之入骨,那种恨意罄竹难书,用文字都很难表达出来。

所以,朱元璋搞反贪,其实上是在填补他内心的沟壑。

朱元璋:我本淮右布衣,我的一生,充满了不幸和遗憾

(明太祖朱元璋)

这样盛况空前的反贪行动难免矫枉过正,但却让很多人认为,朱元璋对官僚重拳出击,对百姓一定就是关爱备至。

朱元璋爱百姓么?

他当然爱百姓,从他制定了三十税一的极低赋税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个爱民如子的人。

然而,爱民如子的表象之下,也有很多瑕疵。

所谓白璧无瑕,那是因为,那个年代没有显微镜。

当年朱元璋曾经在自己的老家凤阳兴建皇宫,却因为验收时对工程质量很不满意,结果一气之下杀掉了几千名无辜受难的工匠。

坊间流传过一张孝慈高皇后马氏的画像,把马氏的脚画的很大,朱元璋认为这侮辱了他的心肝小宝贝,下令严查,查来查去无甚结果,朱元璋干脆把一整条街的人都杀了。

越是人到晚年,朱元璋就越是开始变得残暴不仁起来。

搞海禁,把沿海居民撵回内陆,搞人殉,逼得一帮年轻貌美小媳妇跟他一起上西天...

开起历史的倒车,朱元璋是一点也不含糊。

当然,这不是朱元璋一个人的现象,这是一种权力的共性。

当年的汉武帝刘彻老年昏聩,日后的乾隆皇帝更是晚年怠政,成为了帝国最后的辉煌。

江山是主人是客,纵然是皇帝,也要服老。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比别人经历的,要多得多。

童年丧父丧母,少年无师,中年丧妻,晚年丧子。

他还记得,当年他曾经被老丈人郭子兴排挤,投入地窖,差点饿死,妻子马氏为了救活自己,总是把刚刚出锅的烙饼藏在胸口,偷偷潜入,给自己送饭,自己才侥幸免死。

往事如电影,回首一幕幕。

温度极高的烙饼在妻子白皙的胸口留下了永久性的烫伤,但她却始终无怨无悔。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可现在,亲人早离散,佳人作了土。

这些人曾经在不同的时间段包裹着朱元璋的这柄天子剑,使他平凡,让他温和,而如今,所有人都已经悄然逝去,皇帝又会剩下些什么呢?

这天子剑,再无剑鞘。

淮河南岸的小村庄,破败不堪的茅草屋,朱元璋还是会时常忆起,或者说,其实这位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历史上最为传奇的帝王(也许没有之一),他从来都没有从家破人亡的那个风雨之夜中走出来过。

父亲母亲骨瘦如柴,活活饿死的画面时不时就在朱元璋的脑海中浮现,使得他痛苦,使得他狰狞,使得他在长夜中的寂寞永远无法消弭。

这,才是朱元璋。

你听,他在说:

我本淮右布衣,我的一生,充满了不幸和遗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怀疑一大臣假廉洁,偷偷跑他家观察,结果如何
公元1370年,朱元璋见大学士罗复仁穿着简朴,疑心他在作秀,便偷偷去到他家。只见一个衣着褴褛的人正在刷墙,朱元璋一问,惊得眼含热泪,立马就赏罗复仁一座新房子。罗复仁年少时就酷爱学
2024-03-20 15:25:00
...物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善长与朱元璋的关系尤为引人瞩目。当这位被誉为大明第一功臣的李善长,在朱元璋的旨意下含冤而死时,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帝王的心中,究竟是
2024-03-11 20:00:00
朱元璋能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开创明朝,仅靠他一人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明朝开国功臣中仅有少数人能够有所善终,朱文正很不幸站在了多数人的队列中。以少胜多为朱元璋奠定帝业,出任大都督总揽军权
2023-03-14 21:17:00
揭秘朱元璋的痛苦与挣扎,一位帝王的真实面貌
...残暴统治,建立新的大明王朝,对于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来说,这样的历史功绩与成就,中国古代无人能及,但由于《明史》的复杂性,后世对朱元璋的认知存有一定争议,近一年来,笔者对
2024-03-18 05:23:00
此人是朱元璋死对头,让明军闻风丧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介布衣到皇帝,一生更是打过无数次硬仗,但是那些所谓的对手都一个个的倒在了朱元璋脚下,成为朱元璋的垫脚石,比如张士诚、陈友谅、这样的狠角色也都败了,但是有这
2023-04-27 18:38:00
明太祖朱元璋的感情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书架面前,朱元璋揽镜自照,一张苍老的面容布满了皱纹,眼窝深陷,须发竟然已经如雪,自己也被吓了一跳。这是洪武三十年(1397)的时候,彼时朱元璋彻底变成了一位虚弱的老人,而他的生命
2023-07-20 16:33:00
刘邦和朱元璋,为何不愿意放弃权力?
刘邦和朱元璋两人都是从布衣起家,最后“误打误撞”当了皇帝的。两人在打江山的时候,虽然也经常被揍得四处逃窜,心里经常狂跳不已。但是由于所有将士同心协力,肝胆相照,而且不断取得成功。
2023-08-14 06:16:00
朱元璋治贪杀了5万贪官,雍正仅用3招大臣们就不敢再贪
...很多皇帝都会在民间安排眼线来了解情况。出身于布衣的朱元璋,他深知官场的黑暗与险恶,所以自从他上位以后就一直致力于整治官员贪腐的风气,只要发现贪污的官员就绝不放过,还为此制定了
2022-12-22 16:22
孙贵妃:从战乱孤儿到朱元璋的宠妃
洪武元年,大明王朝的曙光初现,朱元璋如一颗闪耀的明珠,引领着整个国家走向辉煌未来。他本是一个平凡的乡村男子,却有着不平凡的梦想,一往无前,最终攀上皇位,成为中国的皇帝。然而,在那
2023-10-21 15: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