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江泳思(之二十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5 00: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

楚建锋专栏

汉江泳思(之二十七)

楚建锋(教师、杂文家)

史载,“黄龙”夏禹治水成,铸鼎而封九州,其“龙子”有褒氏居褒水而建褒国。褒河在元代一度称紫金河,明代称褒谷水,褒河河谷也是古代蜀道褒斜道的一部分。古褒国在这里设有铺递,故名龙江铺,今为汉台、南郑、勉县三区县交界处。褒水从龙江铺与长寨街之间横穿而过,在柏乡街与汉水汇合。龙江铺与长寨街之间的褒河古渡,又名龙江渡,是汉中八景之一。

每当天边露出鱼肚色,汉江朝雾朦胧,渡船在镜面般的江面穿梭往来,划出层层涟漪,与四周景物相映成趣,天地造化出一幅“龙江晓渡”的人间美景。

人称“龙之江”的龙江,成为汉江上游、褒河两岸百姓的膜拜。至今龙氏家族有三个村在龙江存在,而且有了与龙为舞的敬龙、舞龙民俗。

在汉水上游,人们修建了祭拜水龙王的龙王庙、龙潭寺、龙泉寺、青龙寺、龙门寺、圣水寺、双龙寺、望江寺、禹王庙、太白庙等寺庙。遇雨淋水患,乞求龙王救济苍生,丰年则感谢龙王恩泽护佑;每遇年节,舞龙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舞又称龙灯舞,是中华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中盆地的龙舞表演,紧张刺激、高潮迭起,扣人心弦。在紧锣密鼓的开场声中,但见一人手持一红彤彤、金灿灿的火球——龙珠飞身上场,瞬间爆竹齐鸣,锣鼓喧天,龙珠飞舞,巨龙昂首而出。紧接着,踏着锣鼓的节拍,“二龙戏珠”“蛟龙出海”“金龙盘柱”“单龙抢宝”等表演,把观众带入神奇的龙的世界。巨龙在空中翻腾、穿腾、盘旋,时而翻腾跳跃,时而摇头摆尾,时而龙腾四海,时而飞龙在天,时而神龙摆尾,让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

“明初此地敬奉神龙,嘉庆二年修建寺庙。”这是位于龙江街道周营村“双龙寺”内碑文对龙江舞龙的记载,表明这里的敬龙舞龙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龙江龙舞不仅表演精湛,而且龙舞的道具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门类众多,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是龙江龙舞的“活态”传承,是陕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载,龙江龙舞道具以草龙、板凳龙、握杆龙、彩龙(布龙)四大部分组成,现有四类十二项不同特点、不同表演方式的龙制作和造型。

草龙,是想象的龙的形体的手工艺术品。有的用柳条编制而成,或用龙须草(又名钢草)编制而成,或用稻草(上呈糯米草,又名酒谷草)编制而成,可长可短,可粗可细。龙骨架用木棍在一头做铆,龙的整体为鱼鳞状,挥舞翻转犹如龙翻腾,给人以活灵活现之感。用糯米草或普通稻草编在一起的草龙,大多用于寺庙祭祀活动,挥舞要用火把点燃龙头,边舞边着,直到燃烧完为止,人们称之为“火龙”。小巧玲珑的草龙,体现出汉水流域山清水秀、回归自然的生态美,最具有地方特色。

板凳龙,由一张三条腿长凳为骨架,长凳单腿一头用稻草或竹篾制作成龙骨架绑扎成龙头,中间用稻草绑成起伏的龙身,另一头(双腿)用稻草或竹篾作成龙骨架绑扎成龙尾。龙身用红布装饰,龙的头部为一条腿,尾部两条腿,构成三条腿凳子龙。三人翻转挥舞,仿佛龙行大地,东跳西穿,生生不息,煞是逼真好看。

握杆龙,用一根原木为框架,中间用竹篾制作成龙身,固定在长杆上部,外表进行裱糊,用颜料绘制成栩栩如生的龙。用竹篾制作成龙头和龙尾,两端垂直打孔,竖装木桩为表演者使用。底座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二人肩抬行走,用一根木杠放在龙身平衡点的下部作为支撑点,抬起后龙的头尾上下起伏,表演时童男、童女化妆固定在头尾两端;二是用车辆作为行走的工具,人抬部分改为架子支撑的龙身,表演时可上下起伏,也可旋转360度,旋转可快可慢,让人在惊、悬、奇中连连叫好。

布龙又称彩龙。头、尾用竹篾、木棍编制成骨架,然后裱糊、着色,龙身用竹笼长绳串起,用各种颜色布料制作而成。由七节、九节、十一节、十三节等单数组成,舞起来龙身蜿蜒迂回、盘旋飞舞,逼真而令人生畏。

流行于汉中、安康一带的耍水龙、晒龙王祈雨民俗,是汉江龙文化的独特之美。“水龙”又叫“柳龙”,从头到尾都由带绿叶的柳条编扎而成,为十二或十三节,每节装有长柄,用两条绳子连接,由身强力壮的男青年组队舞之。天旱不下雨时,舞龙人身穿背心、脚着草鞋、头戴柳条圈,抬着“水龙”到城镇玩耍。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街上的居民们纷纷端盆、拿瓢,向“水龙”泼水。“水龙”如在瀑布、水雾里翻滚,人们的欢叫声、泼水声与欢天喜地的锣鼓声交织,把多日来的炎热感驱赶而去。

晒龙王,是在久旱不雨时,人们将龙王庙里的龙王像抬出来,放在太阳下暴晒,认为龙王受不了时就会下雨,以此让龙王行雨而保佑庄稼丰收。

汉水起舞,龙腾汉江。每逢端午,汉江便会迎来与龙舟的激情相遇,这是汉江人与汉江心照不宣的默契——在清澈的汉水上,沿汉水的集镇龙舟如水龙,争先恐后飞驰竞技,尽显汉水流域的龙文化崇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5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楚建锋专栏汉江泳思(之二十六)楚建锋(教师、杂文家)历史上,樊城受汉水侵蚀和洪水冲击较襄阳更重。沿江驳岸修建困难,直到清道光年间才在知府郑敦允主持和商帮会馆等
2024-06-08 01:16:00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楚建锋专栏汉江泳思(之十)楚建锋(教师、杂文家)富庶的汉中盆地走入历史视野,是在秦末汉初的刘项争霸中。当年,刘邦被项羽嫡贬到汉中为王,刘邦迟迟不肯启程,认为汉
2024-02-03 00:22:00
武汉汉水碧道主体工程完工,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汉江汉阳段全线贯通
...新闻极目新闻记者宋枕涛12月8日,俯瞰位于武汉古田桥与汉江湾桥之间的汉水碧道,沿线设置的琴韵码头、杉林栈道、山水清音、赫山拾樵、乐活广场等五大景观已成型,曲折的漫步游径穿插在
2023-12-08 20:16:00
汉江战略地位如何
...平洋。长江从雪山上走来,一路上接纳了很多条大河,而汉江则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全长1577千米。汉江古称汉水,汉中因汉水得名,项羽所封的汉王刘邦得名自汉中,汉朝延续汉国之名。我国
2023-10-15 16:50:00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楚建锋专栏汉江泳思(之十九)楚建锋(教师、杂文家)石器时代,安康就有先民活动。安康夏属梁州,商、周为庸国封地,春秋时期被秦、楚、巴三国分割。公元前312年,秦
2024-04-13 00:21:00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楚建锋专栏汉江泳思(之二十八)楚建锋(教师、杂文家)赛龙舟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春秋战国,龙舟竞渡盛行于楚国、吴国、越国。一开始,人们以龙舟竞渡以示
2024-06-22 00:37:00
汉水鱼米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0日 第 08 版)多彩五谷,是汉江流域亮丽的风景。包括汉中盆地、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在内的汉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这里粮食种植历
2024-07-20 06:37:00
...本报讯(通讯员梅寒 余荣 王欣欣)2月11日上午,“春暖汉江水 情定襄阳城”2023年第十六届襄阳穿天节活动,在汉水女神号游轮上举行。当天,襄阳民间文化爱好者和一些市民齐聚汉
2023-02-14 05:59:00
汉江水润泽龙王山
...活在没水的龙王山下,心里没干劲,生活没滋味。现在,汉江水上山了,山绿了,变美了,日子红火了,大伙儿笑了。”作为老村主任的包成云,见到山里山外的人都这么乐呵呵地说。吃完早饭,包
2023-01-06 07: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
大禹文化①丨大禹是神还是人?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08 16:50:00
“逃”暑热
《逃暑帖》《暑热帖》任淡如绍圣二年(1095)的盛夏,米芾不堪酷热,逃暑于山,他给好友章惇写信,道:“我今避暑于山中,甚为安心舒适
2025-08-08 17:18:00
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
萧山博物馆馆藏文物显德五年舍利铜塔之一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是萧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两座铜塔分别于1966年、1967年出土于萧山祇园寺的东
2025-08-08 17:19:00
长留学士住西湖
西泠印社“岁青岩”西泠印社“四照阁”孤山“四照亭” 孤山岁寒崖《新建苏文忠公祠记》吴山“感花岩” 净慈寺东坡问茶亭孤山“白苏二公祠”杭州历史上能被称作“西湖长”的
2025-08-08 17:49:00
“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 第六期精彩回顾
8月8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精心策划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第六期顺利举行。走进张养浩纪念馆,展厅内的古籍拓片
2025-08-08 22:39: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