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条老街的重生,一座城市的记忆复苏!”
历经4个月的精心雕琢,长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即将完工。
7月5日,这条承载着长春百年历史的“城市文化长廊”将正式重启,以全新姿态向市民敞开怀抱。
距离街区正式开街还有十余天,但95%的工程进度已经让这里提前有了“新模样”。
慢行道上的石板路,带着自然的粗糙感。
工程还没完工,但街边的花海已迫不及待绽放。
拆围透绿后,拉近了市民与历史建筑的距离。
坐在街区的长廊,树荫和花香近在咫尺,写满沧桑的历史建筑就在身旁。
路灯座上的历史建筑logo、复古的公交站、 放在树杈上鸟巢状的射灯罩……
在这些细节中,能感受到历史与现代交织下长春的温度。
承载记忆的百年老街即将全新亮相,它会带给我们哪些意想不到的精彩?
“市政提升、院落提升、建筑提升。”
释放绿化面积达4.5公顷,新增13处口袋公园,增设了休闲坐凳等便民设施,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而这条街保护提升后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这里——在长春日报旧址改建的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对长春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
“这条街浓缩了长春近现代历史各个时代的符号。重新看待这条街会发现,它代表着长春近现代历史当中,我们的抗争史、建设史和发展史。新民大街当中的文化底蕴、文化传承,包括血脉的更续,都需要我们去了解。”
伪满皇宫博物院学术研究部主任王昊认为,未来,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将是整个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一个主入口,是游客的集散地,也是长春城市历史发展的一个讲述者,以新民大街为主轴,讲述一条街、一座城和一群人的故事。
王昊介绍,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从长春故事、长春时间、城市之光-先生北上、新民更新、长春非遗等五方面展陈,串联起从1800年长春开始建制至今,城市发展的脉络,记录城市的发展。
而在街区恪守建筑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创新引入多元业态激活空间功能,既延续历史文脉,更重塑鲜活的市井生机,也是街区的另一大亮点。
新民大街不仅仅是一条街,它更是一条中轴线,天然串联起两端的红旗商圈和桂林商圈。
一条街与两个火爆商圈恰好形成了独特的“金三角”街区,是“一轴两翼”三区融合的文旅新地标,更是全业态全要素集聚的文旅生态圈。
“开街当日,将开展‘新民向新’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多层次、沉浸式活动,全面焕发街区活力,打造城市文旅新地标。”
长春市文广旅局宣传处负责人吴巍介绍,活动亮点纷呈:
阿那亚东北首秀、年代巡游秀、特色文化主题花车、市民COS秀四大板块巡游,实现文化与潮流交融、话题与IP双向加持。
在带状广场、口袋公园、慢行系统、中央绿化带等各处,市民可邂逅城市交响乐、街头音乐会、默剧、刀马旦、魔术秀等精彩演绎。
文旅创意与手工作坊市集,带来一场传统与现代碰撞融合的艺术盛宴。
欢乐夜跑、街区City walk等运动项目,将持续点燃街区热情。
另外,对新民大街的交通标线也进行了专门优化,特别设置了公交专用车道以及非机动车道,进一步提升慢行交通的舒适度和体验感。道路沿线的所有信号灯,都将更换为符合街区特色的智能设备。
未来,随着项目整体落成,新民大街将焕新亮相,不仅成为长春展示魅力的“亮丽名片”,更将跃升为市民日常休闲、文化体验的活力新主场与向往之所。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陈志文 李易书 刘昆鹭
摄影 罗浩
摄像 明鑫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