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免疫球蛋白被抢购背后:PID患者遭遇救命药“断药危机”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15 13:11:00 来源:澎湃新闻

最近因遭抢购以及重症患者需求增加,医药市场上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面临缺货,同时,也有“黄牛”将免疫球蛋白炒至高价售卖。如果短缺状况持续,像白宇这样的PID(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将陷入困境,免疫球蛋白是他们的续命药,他每个月需要注射15支至18支丙种免疫球蛋白,生命才能得以继续维持。

白宇今年28岁,此前他的父母总是能将药备得足够,然而,从2022年12月中旬开始,他发现丙种球蛋白出现了短缺的迹象。他所在的PID患者微信群里,有不少人在询问哪里可以买到丙球蛋白,询问的大多是患者父母,语气非常迫切。

据白宇不完全统计,他所在的微信群里,有60%的PID患者正面临丙球蛋白“断药危机”。他想匀出一些药给群友,但他家储备的丙球蛋白并不多,只能供他用到2023年2月中旬。

一方面是市场供应不足,另一方面“黄牛”将免疫球蛋白的价格炒至高位。另一个问题是,大医院正承担救治重症患者的压力,对免疫球蛋白的需求也在增加。

免疫球蛋白被抢购背后:PID患者遭遇救命药“断药危机”

澎湃新闻采访了解到,目前,相关医药公司正加紧生产免疫球蛋白,优先向大医院供应。PID病友组织正与医药公司协商,有公益基金会正统计PID患者对药品的具体需求。眼下,如何恢复药品供应,并照顾到每个刚需群体,或许还需要政府、药企、医院等社会多方共同协商解决的问题。

白宇(化名)此前在医院注射的丙种球蛋白急找“救命药”2022年12月25日左右,白宇敏感地观察到,他所在的PID患者群里,不少患者即将断药。

PID又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类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免疫分子功能缺失或者严重下降而形成的一类疾病,该疾病的病症通常表现为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导致的感染等。

“如果得了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往往都会有非常严重的临床预后,比如说幼年就死亡,就算能够活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患者生存期间也会有非常多的健康问题,生存质量也是非常差。”长期从事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研究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赵晓冬此前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曾提到,此类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准确数字,静脉注射丙球蛋白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必备药品,很多PID病人如果有这种药且能规范地一直使用,其实能活到七八十岁。

长期活跃在PID患者微信群内的白宇发现,这次“断药危机”,不仅涉及他所在的辽宁的患者,武汉病友群里也有病友在求药。

停止注射丙球蛋白,对PID患者意味着什么?

白宇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对于像他这类PID患者,一旦停止注射丙球蛋白,病症有20%的可能会显现在关节上,有70%到80%的可能会在肺部出现问题,也有70%到80%的可能会得中耳炎、鼻窦炎。情况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

河南郑州10岁的PID患者小阳最近也面临着“断药危机”。2022年12月27日,小阳确诊以来第一次没有按照日程安排输上丙球蛋白。

小阳的妈妈陈珍介绍,2018年7月,小阳确诊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正常情况下,孩子需要每隔28天输一次丙球蛋白,一次需要输入6支。河南省将PID列入门诊“特重大疾病”,她可以在门诊处以较低价格购买。

自确诊以来,四年里小阳从未断过药。2022年12月25日,陈珍发现在郑州的医院输不到丙球蛋白,焦急的她一时不知该去哪里寻药。

几天时间里,陈珍几乎找遍了郑州所有的三甲医院,得到的回复都是没有丙球蛋白。

无奈之下,陈珍尝试打市长热线,三天后,一家医院回复陈珍,小阳的情况不符合重症进ICU的标准。“他们说医院的丙球只给生命垂危的人用,我说我们孩子才是免疫球蛋白的第一适应症。”接受采访时,陈珍一度控制不住情绪,开始哭了起来。数天里,她因寻不到丙球蛋白,几乎每天以泪洗面。

2023年1月5日,陈珍尝试在黄牛手里以每支1800元的价格买了6支丙球蛋白。“但这个月输了之后,下个月呢?”陈珍依然担忧。

免疫球蛋白被抢购背后:PID患者遭遇救命药“断药危机”

输丙生活在白宇的记忆里,他的童年时光总是在生病中度过的。

2016年,白宇得了关节炎,疼痛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他开始前往北京的医院求医。在北京的医院里,23岁的白宇被确诊为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一种人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

权威资料显示,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因X(性别)染色体上某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免疫缺陷病。该病导致无B细胞(一种淋巴细胞),抗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很低或无抗体。

治疗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需终生输注丙种球蛋白以提供缺失的免疫,从而帮助预防感染。默沙东诊疗手册介绍,即使应用了这些方法,仍然常出现慢性鼻窦炎和肺部感染。

在规范用药之前,白宇家人把丙球蛋白当作一种消炎药,“平日感染了鼻窦炎、肺炎什么病,只要用上丙球就能好。”

确诊后,白宇开始规范用药。在白宇的记忆里,父亲总是托人从几十公里以外的大医院去买丙球蛋白,再坐一夜火车将丙球蛋白运回来。

每隔一个月,白宇就需要去当地医院输一次丙球。白宇粗略统计了一下,他已静脉注射了超过2000支丙种球蛋白。“我每隔一个月输一次,每次都需要注入15至18支丙球。"白宇说。

由于确诊时间较晚,白宇现在在家中只能用拐杖勉强移动,看到身边同龄人已经步入人生下一阶段,比如工作、恋爱等,白宇总觉得自己有很多理想还未实现。

当下,对于他来说,保持身体健康、心态平和就是最重要的事。他时常会安慰自己,相较于其他患儿在未成年时因为缺少丙球蛋白就已逝去,他现在已经28岁,只要能定期输丙,未来还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10岁的宇辰似乎天生就比其他小朋友免疫力低一些。从四岁起,宇辰身上开始不受控制地溃烂,先是腿部,而后逐渐蔓延至全身多处。宇辰所在的内蒙古乌海市地区偏远,市里只有一家三甲医院和一家儿童医院。当地医院的医生见到宇辰的症状后,立即建议宇辰的妈妈带他去北京的医院看病。

在北京儿童医院里,宇辰被确诊为"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确诊出院的路上,宇辰的妈妈于娟泪流满面。

回到乌海市,于娟要找到一个愿意长期向宇辰提供丙球蛋白并进行丙球注射的医院,如果不能及时注射,宇辰会经常性感染,即便使用抗生素也很难控制病情。乌海市丙球蛋白较为稀缺,唯一一所三甲医院的库存并不多,当地儿童医院的医生答应于娟,除了照例给因重症肺炎而急需抢救的孩子留丙球蛋白,还会为满足宇辰的需要,再采购足量的丙球蛋白。

从此,宇辰开启了长达六年的“输丙生活”,他需要每四周注射一次,才能维持正常生活。六年内,虽然常伴有中耳炎、鼻炎、结膜炎等这些并发症,但平时,他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报兴趣班、参加校内文艺演出。在于娟看来,宇辰过正常孩子的生活就够了。

免疫球蛋白被抢购背后:PID患者遭遇救命药“断药危机”

“黄牛”的高价药在于娟的记忆里,丙球蛋白最贵的时候要680元一支,最便宜时540元一支。于娟粗略算了一笔账,“孩子每长10斤肉,就要多注射1瓶丙球。现在孩子10岁,每次输8瓶丙球,每个月至少要花5000元在儿子的病上。”

于娟家是普通的双职工家庭,薪资并不高,好在药可以走医保,可以报销60%的费用。

然而,2023年1月初,于娟发现,网上关于人们抢购丙球蛋白的新闻多了起来,多地药厂和医药销售公司面临缺货断货,丙球蛋白价格一时水涨船高,原来向她供应的乌海市儿童医院也面临进药难。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2023年1月初,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各种求购免疫球蛋白的信息。在小红书、闲鱼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不少售卖和求收购免疫球蛋白的信息,有人将一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价格标至2550元。

有“黄牛”告诉澎湃新闻,他们手中的免疫球蛋白也是从其他“黄牛”处购买的;也有“黄牛”称,其手中的丙球蛋白来源于药厂。“黄牛”对外售出的价格普遍较高,一支千元左右。

事实上,此前就有专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提到的针对新冠感染的免疫球蛋白,具体名称为“COVID-19免疫球蛋白”,而非普通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而一般的免疫球蛋白的适应证之一是重症感染,多用于ICU病房,该类产品是平时就比较紧缺的药。专家提醒,普通人滥用该药品反而可能有损健康,不应抢购囤积,应将药品留给更对症的、有需要的患者。

于娟一直在打听医院以外的买药渠道。她说,有人向她介绍称呼和浩特市或银川市可以买到丙球蛋白,但价格昂贵,一瓶标价两三千元。此外,丙球蛋白对储存和运输条件要求很严格,需要保持4~8℃的温度环境,不然会变质失效。于娟看见,在抖音上有“黄牛”直接将丙球蛋白随意摆放在室内,她不敢轻易购买。

PID患者群内,有患者因为面临“断药危机”,情绪开始变得焦虑、不稳定。长期活跃在微信群里的白宇看到后,在群里安慰大家,“如果没有了,我可以先把手里的丙球匀一部分给群友,但如果我手里药用完了,我也没办法了。”

白宇称,原来病友群内大家并不会过多讨论丙球蛋白买卖,现在群里大部分的群友都在求药。白宇观察发现,病友群里,面临断药风险的有来自沈阳、郑州、武汉、内蒙古等多地的病友。

“我们也尝试联系各种渠道,医药代表、医院,但都说优先提供给医院,药贩子的药一是品质得不到保证,二是价格昂贵。”白宇说。

在病友群里,白宇得知了类似宇辰这样即将面临断药的情况,不由为此担心,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提供多少帮助,只能祈求这一个月内会有转机出现。

医药公司正加紧生产

免疫球蛋白为何出现短缺?除了市场上出现抢购现象,1月6日,有医药公司发布信息称,疫情放开后,重症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的情况明显增多,短期内受制于原料端,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免疫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上述医药公司发布的信息称,疫情放开后,由于阳性感染人数剧增,短时期内影响到血浆站的正常采集,但随着阳性患者康复,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的七八成,预计2-3个月后可以恢复常态。

2023年1月11日,白宇告诉澎湃新闻,PID病友群组织创始人最近在以组织的名义跟各大生物制药公司协商,看能不能解决PID患者用药的问题。

同日,PID加油宝贝关爱中心创始人告诉澎湃新闻,目前他们在跟生物医药公司协商。

他们曾跟药厂开会讨论能否供应丙球蛋白,发现目前的问题一是产量上不来,“丙球的制作周期需要在7至12个月,所以如果各药厂库存见底,可能会影响现在不缺药但很快有可能面临缺药的刚需患者。”二是医院的药需优先给重症患者用。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稍早前,多家生物制药集团发表公告称,免疫球蛋白告急。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从免疫球蛋白批签发情况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共有14家厂商获得相关批签发,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这四家共占据了约六成的市场份额。

1月11日,澎湃新闻以患者身份联系了泰邦生物集团。该公司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综合性血液制品和生物医药企业,核心业务包括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血制品营销中心一位工作人员称,目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无货,公司正在加紧生产中,但不清楚什么时候能恢复供应。

一位行业人士向澎湃新闻分析,泰邦生物在全国有20多个厂,目前供货量已经占全国量将近30%,但还是供不应求。

对于PID患者当下缺药的情况,11日下午,泰邦生物集团公益基金会的一位工作人员称,目前基金会正在与PID加油宝贝关爱中心对接,统计当下有多少位PID患者需要用药,届时公司将做下一步的计划安排。

1月3日,澎湃新闻曾以投资者身份联系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对方表示,"公司也在尽力确保生产,一旦有货,优先供给医院。"

对方还表示,最新一批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产品要等国家批签发合格后才能上市,没办法确定需要多长时间。

白宇说自己现在每天的日常是一边在家里待着,一边继续等待下一次手术。2022年10月初刚出院的他,一直处于感染的状态,伤口不断有组织液渗出。

“没办法,我也不想这样。”白宇感慨,自己快30岁了,无法跟周边正常人一样,但当下最紧急的还是供药问题。

(注:文中人物除于娟外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5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同济医生呼吁:丙种球蛋白不是万能的救命药,请留给真正需要的患者
...1月2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常宇)近日有些市民把丙种球蛋白当成新冠的救命药疯狂抢购,导致丙种球蛋白需求量激增。华中大同济医院副主任药师付伟、主管药师李梦和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2023-01-02 17:58:00
...,在马应龙大药房(彭刘杨路店)购买了12盒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价值高达9840元。张某收到药后,两人进行了现金交易。收药人张某最终以不到六折的价格回收了参保人用医保卡购买出来的
2025-03-28 09:54:00
突然被热捧的免疫球蛋白普通新冠病人能用吗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突然被热捧的免疫球蛋白普通新冠病人能用吗浙二药剂科主任:使用不当会有副作用,用于治疗新冠仍有争议本报记者 张冰清通讯员 方序 许紫莹视觉中国供图在这一波疫情中,
2023-01-30 08:50:00
二手平台不少卖家高价售免疫球蛋白,专家:不治新冠,不要囤积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血液制品,不是所有人都适用。而且用的时候还需要权衡利弊,它的不良反应也是非常大的。”继蒙脱石散、诺氟沙星之后,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也遭抢购,同济大学附属东
2023-01-05 21:39:00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专家提醒:普通人群不必囤购免疫球蛋白、蒙脱石散本报海口1月4日讯 (记者马珂)近期,网传“新冠救命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新型毒株造成腹泻需准备蒙脱石散”等信息引
2023-01-05 06:57:00
猪能成为等待器官移植患者的救命稻草吗
...异种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二、外源性静脉注射含有免疫球蛋白(IVIG)的异种抗体;三、猪巨细胞病毒(PCMV)或猪玫瑰病毒(PRV)在异种移植物内的再激活。首先,患者免疫系统可
2023-07-12 14:17:00
生命快递起飞!“救命药”跨省接力救助重症患者
...家人患了新冠肺炎,白肺程度已经达到90%,急需这份免疫球蛋白,如果等到明天的航班恐怕就来不及了……”电话里黄女士忍不住哽咽起来。杨蒙马上联系了地服部的值班人员,经查询航班上的
2023-01-12 18:19:00
注意!这些因素容易引发血液病患者感染
...易引发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疾病本身导致的白细胞及免疫球蛋白异常、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治疗过程中化疗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与黏膜损伤、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免疫重建
2025-02-24 15:19:00
丙种球蛋白被炒到上万元,真的需要囤吗?
...面我来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丙球”到底是什么?丙种球蛋白其实是一种通俗叫法,专业上其实叫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或者 “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
2023-01-08 12:2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大自然地板外包装被人为割开,临沂消费者质疑产品“以旧充新”
鲁网11月5日讯(记者 杨成喜 吴艳萍 孟娅琦)近日,临沂市兰山区市民李先生向鲁网民生帮办栏目反映,其在兰山区木地板工厂分拨中心(林迈)购买的大自然地板产品
2025-11-05 20:10:00
苏州一网民发视频喊话相关部门给树木“松绑” 当地回应:已派人到场查看
大皖新闻讯 “请苏州相关部门过来看看,帮帮它们吧!”11月5日,有网民接连发布多条视频称,苏州相城经开区(澄阳街道)路边有一些行道树套有金属卡箍
2025-11-05 20:19:00
用“数字匠心”雕琢网络文明!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让正能量“满格”
大河网讯 (记者 张磊 董蕾/文 范昭 杨鑫阳 刘晓明 李思豫/图、视频)11月5日,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底蕴与清新数字文明欣然邂逅
2025-11-05 22:20:00
我们在福州,触摸到了能源的下一站
从全球首台机组到风电“巨无霸”,再到储能“黑科技”,福州的绿色家底藏不住了!就在今天,第七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的嘉宾们实地探访福州多个清洁能源项目
2025-11-05 21:22:00
首届推选活动!从这些河南实践里,读懂网上群众路线怎么“走”
大河网讯 一根根细细的网线,牵连汇聚着亿万网民的心声。11月5日,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在洛阳举办,现场发布了首届全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成绩突出账号和有影响力的作品
2025-11-05 22:20:00
梁晓声:不讳谈写作的功利,但要看清它
大皖新闻讯 著有《人世间》等作品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现身在安徽霍山举行的“迎驾文学笔会”。11月5日,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
2025-11-05 20:52:00
办展人,集合啦!2025中国(中原)会展主办方创新合作交流会即将启幕
大河网讯 一场展,犹如一个支点,链动全球资源;一座城,联通世界通道,吸引行业精英齐聚一堂。近日,记者获悉,2025中国(中原)会展主办方创新合作交流会将于11月19日至21日在郑州航空港举行
2025-11-05 18:14:00
弋阳县第一中学李鸿飞老师闪耀全国美术教育盛会
10月25日,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中小学美术课现场展示交流活动在重庆举行,弋阳县第一中学李鸿飞老师作为江西省近七年来高中美术学科唯一代表
2025-11-05 17:44:00
e起守护“未”来的你|网事漫话
大河网讯 给孩子注册学习类App,被要求填写远超必要的家庭详细住址;孩子随手点进小游戏,被诱导输入姓名和家长手机号;刷儿童短视频时
2025-11-05 16:43:00
家国情怀植根实践沃土 锦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月落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李雪)家国情怀,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9月-10月,江夏区锦绣学校以国庆、中秋
2025-11-05 16:51:00
大批楚商强势回归黄石,1085.86亿创签约金额新高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阮琼 通讯员 王虎涛)民企赋能增长极,楚商聚力建支点。10月30日,知名民企湖北黄石行暨第三届黄石楚商大会召开
2025-11-05 16:51:00
“绝绝子”“包的”“破防”等等一系列网络热梗,已逐渐成为如今中小学生口中和笔下的套路。如果要求他们脱离热梗进行表达时,他们便陷入困境
2025-11-05 16:52:00
“小小体验官”叩响科学门 蔡甸幼教师幼科技作品比赛落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周晶)近日,蔡甸区直属幼儿园的操场上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探索之旅。由蔡甸区教育科研中心组织的“蔡甸区公办幼儿园师幼科技作品比赛活动”在此举行
2025-11-05 16:52:00
美育演奏“燃”全场 非遗赠礼“暖”人心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高力丰、刘雅靓)10月28日,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金钟管乐团师生一行受邀前往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2025-11-05 16:52:00
八年七次“遇上” 永嘉小村这样讲中国故事
“之前我对中国了解很少,这次回去,温州元素将长期出现在我的作品中。”11月4日,在温州市永嘉县鹤盛镇上日川村,雅典美术学院教授乔治·卡扎基斯(George Kazazis)收拾起厚厚的写生初稿
2025-11-05 1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