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新时代我国体育环境与体育可持续发展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15 04:57:00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罗永浩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环境是指体育运动周围涵盖的一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所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具备系统的所有特征。体育环境的塑造,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国民运动频率,促进国民身体健康,实现体育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体育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育与社会的相互协调、体育对人的促进作用以及体育与体育的结合。

引言

近几年来,绿色体育等概念的提出体现出人们对体育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注。生态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地理空间、地形、气候等,生态环境与体育运动的项目、内容、规模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从古代体育开始,体育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就十分密切。如游牧民族的骑马、射箭,渔猎民族的投掷、划船等。伴随着体育运动在社会环境中的繁荣发展,尤其是各种大型体育竞技赛事的兴盛发展,人们大大提升了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开发,如海滨冲浪、水上项目、高尔夫球场等。伴随着各类体育赛事的进步,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热点话题。

一、体育与环境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主要表现为体育运动的无序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也会影响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需要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作为支撑,在自然生态环境持续被人类活动所破坏的背景下,出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体育运动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下发展。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现实意义的密切联系。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约束体育运动的发展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或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推动体育运动发展,都是不正确的。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一同推进,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这就需要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建立合作发展关系。

二、体育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树立体育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

国家倡导大众积极进行体育运动,践行全民健身的发展战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众的运动积极性;相关政府部门通过加大体育环境建设投入,完善全民健身的基础设施,宣传科学健身常识,维护家庭体育、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和体育俱乐部等主要体育运动团体的和谐发展,为全民运动提供指导和保障;个人也应该积极锻炼,树立理性体育消费意识,加强对体育环境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开展持续健康的体育运动。

(二)健全体育环境可持续发展知识体系

体育环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知识体系包括体育和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作用规律和发展本质等方面的知识。健全体育环境可持续发展知识体系,一方面要求我们从生态学角度构建一门关于体育和环境之间的系统的、逻辑性强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并做好这门学科的总结整理工作;另一方面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大体育生态环境学科的研究投入,打造专业化的领军人物,共同探讨创新研究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强化体育环境可持续发展外部法规环境,健全的体育行业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是实现体育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文件和规章制度,制定明确的管理细则和实施标准,推动体育管理法治化建设。实现全民依法行政,依法治体,共同推动我国体育行业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的体育环境与不足

(一)体育意识环境欠缺层次性

体育爱好者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普遍对于运动项目缺乏专业知识与自我运动防护意识,参与体育的活动的意识不够积极主动,往往存在随波逐流等现象,没能结合自身实际需求与能力,选择更为适合自身的运动技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指导思想,即强身健体和体育技能传授。在这两种思想的双重作用下,我国体育运动的主流仍围绕技术和身体层面展开,忽视了对体育爱好者体育精神的培养,欠缺人格的教育培养。

(二)体育行为环境欠缺整体性

全民健身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群众需要为依据,向他们提供可供选择且感兴趣的项目来开展体育活动,使其掌握一两项具体的体育技能;二是体育参与者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健身方法,从而满足对于身体健康与终身体育的需要。这就要求各体育部门着眼于群众需求,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养成,进行健康、优美的文体活动,从而找寻到人生价值,使人民的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但遗憾的是,这方面仍有不足。

(三)体育物质环境存在滞后性

近些年来,虽然相关政策扶持、鼓励各地方新建运动场地与器材,但城乡差距、东西部区域化差距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使得配套的运动场馆等体育设施相比于运动人数规模明显落后。而在大规模基建后,不少地区活动场所用地仍十分有限,运动空间的拥挤、狭小,对群众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造成了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环境因素制约着体育的产生、发展,而体育同样也反作用于环境。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改造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而且也能改造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一点在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不仅市容、交通,绿化等自然环境得到了改善,人的精神面貌、凝聚力等人文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体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均是构建体育环境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提高认识,树立体育环境系统意识,深化体育环境研究,建立体育环境学科体系,才能对体育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管理。

推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需要精准把握破与立、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对于阻碍体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就是要想方设法进行调整、解决;对于发展思路老化、行为方式僵化的运动项目,就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创新;对于固有的利益藩篱、陈旧的发展理念,就要坚决予以拆除、纠正。在破与立、守正与创新的整体把握上,如何做到有破有立,如何兼顾守正与创新,如何引领体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其实最能考验改革、创新的实际成效,也最能检验改革者、创新者的勇气与智慧。

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回答好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命题不容有失,中国体育从未像今天这样目标坚定、勇毅前行。而越是时间紧、任务重,越要精准施策、务实推进,越要有破有立、守正创新,在众志成城的实践探索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环境与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5 08: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赛体验、奖励等多方面着手,进行了多项创新,专业度与可持续发展性凸显。个中要义,在于打破冰雪运动地理和空间限制,由虚实互补的赛制,赋予比赛更多的灵活性和想象空间。体育大生意在现
2025-01-27 19:52:00
...时,持续关注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2011年到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累计投入超99亿元用于支持竞技体育工作。其中,支持重大奥运
2025-01-17 08:43:00
...金牌的价值观,为辩证看待金牌提供了指引,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竭动力。新年伊始,中国乒乓球队已前往卡塔尔多哈参加德班世乒赛亚洲区选拔赛,新赛季的征程就此开启。眼下正值冬
2023-01-05 05:48:00
“体育星球”环境与体育展在萨马兰奇纪念馆开展
...的交流与合作,传递“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环保理念,助力2024年巴黎奥运会低碳环保目标,特此举办该展览。据了解,该展览围绕体育运动如何影响环境这一话
2024-04-22 19:04:00
“体育赋能、活力人生——第二届女性与体育论坛暨中华女子学院女性与体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在北京举办
...效促进师生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培育。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妇女赋能是议程的核心。妇女体育事业发展是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相信中华女子学院女性与体育中心的
2023-09-18 10:35:00
...党组成员、副区长马斌,中国雪橇协会主席、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奥林匹克金质奖章获得者赵英刚,亚洲数据集团联席总裁张莉,花样滑冰世界冠军佟健,北京卡宾滑雪体育发展集
2024-08-24 14:51:00
“破圈”青运会 开放办队让江苏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吕翔)11月7日,第一届学青会激战正酣。作为我国竞赛级别与竞技水平最高的综合性青少年体育赛事,学青会是对江苏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体教融合工作的
2023-11-08 15:09:00
营造引才汇智良好环境,聊城市全力构筑体育人才集聚新高地
... 陶春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关系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市的重要基础。12月19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全市体育工作情况”主题新闻发布会,市教
2024-12-19 13:13:00
...。为了不再重蹈“蒙特利尔陷阱”,控制办赛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性课题。此后,降低成本更是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作为重要改革措施之一被提出。把目光聚焦到中国,北京冬
2023-09-21 15:0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